【內容摘要】新課改對教育工作質量和效率提出新的要求,基礎教育改革、培養創新人才對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空前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培養具有專業化水準的教師已成為國內外教育改革的共同趨向,進行以“教師專業化”為核心的教師教育改革已成為各國的共識。而我國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偏低、專業發展滯后,已制約農村教育改革與發展,成了新課程順利實施、推進的瓶頸。因此,如何推進農村中學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我們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本文就這一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素養
新課改從教學理念的樹立、知識結構的改善、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師教學行為的轉變等方面,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這對于教師而言,既是一個機遇,同時又是一個挑戰。可以說,教師的發展水平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教育改革的成敗。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中小學人數占全國中小學人數的75%左右,中國目前有普通中小學教師1043萬人,其中81.7%的教師在縣鎮以下的農村地區任教。農村教師擔負著中國最龐大、最重要的基礎教育部分,因此,農村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我國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農村教師是農村教育發展的主力軍,農村教師的發展水平,直接影響著農村教育的質量。“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重點提高農村教師素質”,這是中國教師隊伍建設的新時代主題。
而目前我國農村教師普遍存在以下一些問題:專業精神不強,很多教師沒有把教師當作一種促進社會和個體發展的神圣職業,而是作為一種謀生的手段,敬業和奉獻精神不強;學歷合格率較低,在農村中小學特別是邊遠地區拔高使用教師的現象十分嚴重,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下降,嚴重影響基礎教育的教學質量;知識結構不合理,學科課程知識過專,基礎學科方面的知識過窄、過陳,尤其缺乏現代教育理念;教育實踐能力差,創新意識不強,科研能力較差;自我發展意識較弱。這些問題隨著基礎教育新課程方案的實施,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在基礎教育領域應用的日益廣泛,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問題就顯得更為突出。因此,促進農村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升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已成燃眉之急。因此,在當前乃至今后一個時期,要強調教師質量的重要性,特別是改善農村教師的質量問題。對此,一方面政府部門應高度重視農村教師在農村學校課程改革中的作用,采取有效措施提高農村教師專業素養,調動教師參與改革的積極性,將不利因素轉變為有效條件,這不僅對推動課程改革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農村教育的持續發展也具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對于農村教師也要相應的提高自我發展意識,自覺的不斷的學習積累,總結反思,開拓進取,形成高度的職業責任感,把教學當作自己的事業,提高自己專業素養。下面我就從農村教師自身發展方面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
作為一個新世紀的農村教師,思想觀念必須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現在是知識經濟時代,各種先進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深入而走進校園和師生的頭腦,這一切已經引起廣大教育者本身的思考,從而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頭腦風暴。農村教師也不能例外,否則將被這個時代遠遠拋在后頭,最終將面臨著被時代變相淘汰的尷尬局面。因此農村教師必須不斷學習,通過閱讀、參加培訓、出外考察等各種途徑,積極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思考自己的教育生涯,看到自身專業發展的前景,對自己的職業有所規劃,明確自己努力的目標,把握前進的正確方向。這其中,網絡和遠程教育培訓將為廣大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打開一扇新的窗戶,為他們的專業成長帶來新鮮的風、空氣與陽光,為他們將來的“展翅飛翔”提供一片更為廣闊的天空!
二、學會剖析自己的教育行為
農村教師,由于所處環境和自身素質、眼界的限制,在接受了各種培訓、學習后,往往出現各種專業發展的誤區:比如有的邯鄲學步,機械移植,刻板模仿,生搬硬套;有的無所適從,茫然無措,不知從何入手;有的認為各種培訓學習都是虛幻的形式,過后還是老樣子……產生這種誤區的主要根源在于:部分農村教師不懂得自我分析與自我審視,對于接受的各種理論上的知識和教育思想,沒辦法真正在實踐中實施和運用,出現學習培訓與自我認識、運用的脫節,學習培訓與教育現實的脫節。所以,農村教師要學會時時剖析自己的教育行為,對自己的教育教學措施進行重新的觀察和審視。通過這種經常性的形成習慣性的自我審視與剖析,把學習到的知識、理論與教育現實掛起鉤來,建立它們連接的橋梁。
三、開創自己的教育特色
農村教師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要開辟新的道路。相比城市學校,農村教師工作的環境條件往往比較簡陋,因此他們的專業發展的渠道和途徑有時候就得另辟蹊徑。比如開發校本課程、實施實踐活動課程等問題,很多農村教師一開始都在抱怨,農村學校哪有力量來開發資源實施課程呢?其實換個角度看問題,我們會發現:農村學校盡管在資金、設備、師資等方面無法與城市學校相比,但實際上,農村學校擁有城市學校所無法比擬的一個優勢——農村天地的自然、民俗風土資源。像一些農村學校利用農村常見的稻草開發稻草編織手工的校本課程,資源隨處可見順手可得,學生對該活動也積極參與,校本課程搞的有聲有色。所以另辟蹊徑,農村教師專業發展將贏得一片新天地!
四、善于發現自己不足,吸收他人長處
在農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途徑中,農村教師要能看到自己的周圍環境,包括身邊的各種人、事和物。把它作為一面鏡子,這面鏡子所折射出來的,恰恰是我們平常最容易忽視的。因為它所映照出來的一切,離我們是如此之近,如此常見,我們往往習以為常,熟視無睹。因此,要善于運用這面鏡子,從它的映照中,看出我們自身的一些問題。如與領導、同事關系是否和諧,與學生關系是否融洽,與學生距離是否適當,其他人身上有沒有值得學習的優點長處,或者有沒有需要我們借鑒的教訓經驗。農村教師要獲得有效發展,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向身邊的人學習,向周圍的優秀學者、骨干教師學習,善于吸收他人的經驗,取長補短,不斷改善自身生存狀態,從而促進自身的專業發展。
五、立足自身的教育實踐
教師專業發展必須以滿足學生發展為出發點,以學校可持續發展為根本目標,把追求專業發展同教育教學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形成以發展促教學,以教學促發展的良性循環。但現實中,有不少農村教師認為,要實現自己的專業發展,就必須離職到高校進修學習,這種觀點失之偏頗。他們沒有看到教學實踐在自身發展上的重大意義。要知道豐富多彩、千變萬化的教學實踐活動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它不斷地對教師提出新要求、新挑戰。這種要求和挑戰本身對教師就是一種鞭策和激勵。教師在通過教學創新、教研創新滿足這種要求的同時,既促進了教學的發展,也促進了自身的提高。同時,農村教師由于自身素質和工作環境的限制,所進行的工作都宜小不宜大,從“小事”開始做起,才能不斷獲得成功,避免貪大而無從下手難以實施的局面。
以上是我對農村教師如何提高自身專業素養的一些粗淺的認識,總而言之,農村教師應該抓住人生發展的黃金時期,踏實學習,努力進取,從而讓教學工作成為一件很有意義與成就感的職業甚至是事業,努力實現專業發展的目標。農村教師應努力提升自身素質,應該尋找適合自己實際情況的學習提高途徑,使自身的知識不斷更新,專業水平不斷提升,教學素養不斷增強。只有這樣,才能適應現代化教育的需要,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才能真正為農村教育貢獻出自己最大的力量。
(作者單位:安徽省肥東縣撮鎮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