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批語是作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它對學生作文有著很大影響。然而,部分教師忽略了作文批語的重要性,寫評語只是敷衍了事,這樣寫出的批語當然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另一部分教師雖然明白作文批語對學生作文有很大影響,卻不能靈活掌握其寫法之道,寫出的批語不具有引發學生重視的力量。在這里,僅對教師作文批語的不足之處及其對學生作文的影響進行分析,進而提出改進作文批語的幾點建議。
經過調查,筆者發現一個奇怪現象:教師為學生寫的評語,學生很少看,有的甚至根本不看。究其原因,是作文批語本身不具有引發學生重視的力量,而形成了一種套路,失去了應有的個性。具體表現為以下幾種情況:
一、作文批語在形式上形成一種公式,對學生較成功的作文往往寫上“觀點正確,結構嚴謹,層次清楚,語言流暢”等等。這一類的評語放在任何一篇沒有大毛病的作文上皆可,毫無新意可言,而面對學生較差的作文,則往往寫上“用詞不當,語句不通順,中心不突出,錯字連篇”……這些責怪的話既籠統又老套,使學生不僅反感而且厭煩,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
二、作文批語存在著一種“精神套路”,即教師在評語中一味宣揚“立意要高”,強調“主題先行”,在作文教學法中,“立意要高”固然有其合理性,但問題是,立意的高下,在語文界總是與“政治性”“思想性”劃上等號。翻閱學生作文你會發現,他們的作文已經被套上了一個“立意要高”的框框,作文主題都是“高大全”的思想境界,既定的政治觀念,道德標準,規范的行為準則,模式化、概念化的價值標準。于是,學生寫作文普遍存在語不關己,言不由衷的毛病。
三、作文批語還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正確的期待心理。作文完成之后,多數同學會對自己的文章進行自我評估。他們都期待著教師對他們作文中的精彩部分給予肯定,但有些時候,老師往往忽略了學生這次作文與上次作文的不同,而這次不同極有可能正是對上次作文的超越,進步的地方沒有得到老師的肯定,這對學生寫作的信心是一種不小的打擊。
以上幾點分析了教師作文批語的種種套路及其對學生作文的負面影響。當然問題的關鍵并不在于這種批語是否可取,而在于如何改進教師批語,使作文批語不再是一種束縛,一種套路,而使其成為一種動力,一種創新。
首先,作文批語必須跳出“形式套路”。寫批語要實事求是,要有針對性,不是寫上幾句能夠套用在任何一篇作文上的“公式化語”,對于寫作水平高的學生,與其寫一些“詞匯豐富”“情節動人”之類的毫無新意的夸獎之詞,不如有針對性地對其不斷提出新的要求,鼓勵他們更上一個新的臺階。而對于一般層次的學生,即使在批評時也要注意措辭委婉,而不是用“中心不突出”“錯字病句連篇”等籠統之詞來打擊學生的信心,正因為他們寫作水平較差,教師更要用敏銳的眼光去發現他們作文中的閃光點,抓住一切機會對其進行表揚鼓勵,以培養他們對寫作的興趣,并樹立對自己的信心。
其次,作文批語應徹底打破“立意要高”的“精神枷鎖”。要激活學生的創作思維,馳騁學生的想象,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文章的內容應是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文章的觀點應是學生自己的觀點。沒有必要要求學生寫作都要緊跟政治形勢,聯系當前實際,拔高主題。強制要求的結果是學生寫出的作文都是空談形勢,說的不是自己心里所想,寫的沒有半點心意、深意乃至誠意。
第三,作文批語少不了對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寫作形式、技巧方面的問題進行批評,但是批語應該有所側重,而不是面面倶到??筛鶕柧氈攸c寫評語,從單項出發,每次各有側重,重點解決一兩個問題。這樣,才能有效的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如果每次作文總是從開頭到結尾,從中心到結構,從語法到標點一一評論,這樣會使學生望而生畏,無所適從,失去信心。只有每次從一個點上來指導學生在原來的基礎上一步一步地邁出去,才能不斷地有所突破。
第四、教師的作文批語還要求有啟發性。如若只寫上“思維混亂”“主題思想不夠突出”之類的評語,學生看不懂,就不知從何下手修改文章。所以教師的評語要給學生以具體啟發,引發學生的思考,教師批語可在學生作文中直接設疑,教師啟發性的批語,不僅能引起學生的思索,還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使他們的文章更具有特色。
第五、作文批語不要忽略了學生的期待心理。而應針學生的期待,對學生的作文進行更深入細致的指導,以滿足學生的正確期待。有時候,學生作文涉及到某些問題,是教師不應回避的,例如,對學生在作文中流露出來的情感、意向、興趣、愛好等等,教師應該在作文批語中給予回應。這需要教師付出足夠的愛心,使作文批改成為與學生良師益友的促膝談心,交換意見,交流感情的一次機會。這樣不僅是對學生通過作文寫真情實感一種肯定與提倡,而且能促使學生大膽寫“真我”,寫“我之所見所聞所思所感”,寫“我”最想說最想做的事。
當然,教師作文批語在呵護學生個性的同時,不能忽略了批語本身的個性美,教師批語的個性,可以從書寫,語言表達,評語形式等方面來體現。教師可以嘗試引用古人詩詞、名人格言、短小的語言故事,精妙的比喻等形式來品評學生作文,增強作文批語的活潑性和豐富性。而在評語的形式上,不要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而應有所探索,這些是對學生作文講究形式美,創新性的一種示范,一種潛移默化的“為文師表”。
(作者單位: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頭橋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