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樂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我們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深深體會到有效預習對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培養學生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十分重要。
一、預習的必要性
預習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因為它是學生在課前利用已有知識對即將學習的新知識進行自主研讀、思考、理解的過程,也是自學的過程,可以為學習新知識做好充分的知識和心理準備。如果沒有預習,英語課堂或許在亦步亦趨的環節中也能完成教學任務,但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效率低。一堂課下來,老師沒怎么歇到,學生沒怎么學到。究其根源,是學生被動學英語,教師沒時間教學法,英語教學停留在“授之以魚”階段,不利于減輕學生負擔,不利于培養學生學英語的能力,不利于學生長遠發展。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發揮預習功能,既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
二、預習的功能
1.熟悉教學內容,引發探究興趣,激發學習熱情——樂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新課標初中英語教材,編寫體例新穎,圖文并茂,選材廣泛,時代感強,生活氣息和人文色彩濃厚,切合學生年齡特點、心理特點,這是開展課堂教學的優越條件。初中生正處于身體快速成長,好奇心理、探究欲、想象力十分旺盛的階段,布置學生從事預習,可以從單詞入手,熟悉即將學習的內容,而輔助圖片資料,可以引發學生探究課本的興趣,揣摩文字內容,聯想相關的知識,想象西方國家的人生活中的相關禮節、習俗等,想象老師可能采取的教學手段與方式,期待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進入新的境界。
2.圈定疑點、難點,帶著問題進課堂,增強學習的目的性——會學
預習不僅使學生熟悉了教學內容,而且在此過程中,一定會遇到疑點和難點,帶著這些問題進課堂,就給他們在師生共同探究時增添了關注點,使之學習活動的目的性大大增強,參與意識就更強烈,這樣就可以提高課堂效率,節省寶貴的時間,便于教師在教學的深化和拓展上做文章,更有效地帶領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能力。
3.培養自學習慣,嘗試自主學習,為持續進步奠定基礎——善學
新課標實施以來,教師們也都做了不少努力,大凡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并教授必要的方法的地方,學生的學習習慣就好,平時學習顯得輕松,進一步發展的空間就非常大。而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離不開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因為預習的時間安排自由度大,課內預習必不可少,課外預習更是十分必要。如果我們教師堅持給學生設置預習題,學生就會逐漸形成習慣,習慣一旦養成,那么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得到的不僅是正確答案,更多的是學英語的樂趣和動力,是自主學英語的能力。我們堅持這種做法,學生英語能力明顯提高,許多同學上了高中,進了大學都一直以英語學科為強項,以輕松學英語為快樂。
三、指導預習的策略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核心是:以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而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尤其是預習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如果泛泛預習,沒有指導,其結果只能是走馬觀花,流于形式,最終是事與愿違。如果老師有的放矢的指導,就能事半功倍。課前出示精心設計的預習任務(任務的形式可多樣,有的可設置圖表題,信息匹配題,選擇題,有的可結合任務型閱讀的要求提出預習,甚至文字表達題等),隨著教學的深入,預習目標不斷提高,方式不斷改進,就會給學生預習增強指向性,提高效率。
那么,怎樣利用預習培養學習能力呢?
1.個體自主預習,培養主動學習能力。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發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不學齊宣王搞集體合奏,而是學齊湣王,搞獨奏,可以有效控制課堂蛙(娃)聲一片。初學英語或小學英語基礎薄弱的同學,對學英語有畏難情緒,自由預習時,喜歡和其他同學交談,大多數同學名為“求教”“討論”,實為說笑談天,影響預習實效。預習方式改“自由”為“自主”,可能會被認為是課堂氣氛沉悶,沒有活力,而事實上,這樣要求學生,可以調動學生眼、手、心甚至口(默讀)齊用,迅速落實預習任務,把握文中信息。這種自主預習行為正是另一種活力,是一種生機在蘊積。如,七年級(下)Unit2-Where's the post office?教學如何用英語“問路與指路”,我設計下列任務供學生課前準備:
(1)If you're new in our city, you want to the supermarket, but you don't know the way, what will you do and what will you say?
(2)利用課本列出本單元處所名詞: 。
你還知道哪些人們常去的公共場所:。
(3)列出課本中表示方位的介詞:。
(4)將下列句子譯成漢語并比較其句意:
Excuse me, where's the post office?
Is there a post office around here?
Can you show me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How can I get to the post office?
Can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o the post office?
Which is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
Go straight down this street and turn left.
Take the second turning on the right.
Turn to the right at the second turning.
The restaurant is next to the park on South Street.
你的結論:問路可以怎樣問? 指路可以怎樣說?
(5)請為你的同伴畫出去你家的路線圖,并作簡要說明。
這樣做,任務明確,方向集中,增加了趣味性,有效消除預習的倦怠感,學生預習后,在課堂活動中積極參與,學習效率高,學習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2.小組預習,彼此取長補短,培養合作學習能力。
事物總是辯證的,預習也是如此。隨著英語學習內容的深化、正確學習方法的不斷掌握和良好學習習慣的逐漸形成,適當采用小組合作預習的模式是行之有效的。如山東杜郎口中學開展的“三三六”自主學習模式就十分重視自主學習,強調預習、展示、反饋,重視預習交流和分工合作學習。我在教授八年級(下)Unit4He said I was hard-working語法“直接引語與間接引語”轉換時,借鑒運用,將班級按六人一組分成若干組進行預習活動,在小組內,兩人找人稱變化,兩人找時態變化,兩人找引導詞及語序的變化,經過討論,總結出兩種句型的區別與聯系;在新課教學時,全班同學做交流比較,彼此取長補短,這既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又使學生學會了尊重別人、學會了合作。
3.課內預習和課外預習相結合,把學習興趣向課外拓展,學習內容向課外延伸,培養深入學習能力。
課內預習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可以使學生充分動起來,發揮其主體作用,但是不是所有預習都必須在課內完成,在預習習慣養成的過程中,就可以由少到多、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地將預習內容引向課外延伸,在與課內知識相關的材料搜集整理及知識能力提升方面,課外預習都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學習七年級(下)Unit 1Where's your pen pal from? 時,我安排這樣的預習任務:
(1)預習Page1-3試著填寫下表(可查閱資料):
(2)你對這些國家還有哪些了解?(比如:地理位置,國旗圖案,著名建筑物或風俗習慣等)
這樣的預習題,把學習內容向課外延伸,使學習興趣向課外拓展,學生通過課外預習獲得的知識又提高了課堂知識的學習興趣和能力,鞏固了良好的習慣,為以后進一步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注重發揮預習功能,源于“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尊重學生生命主體主動學習和發展”的教育理念,是建立“先學后教,教學合一”教學模式、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洋思、東廬、杜郎口中學的課堂教學改革已為我們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只要我們結合實際,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付出更多的努力,就一定能為提高學生英語素養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普通中學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2] 陳康金《英語講學稿(初中)》,文匯出版社,2009年.
[3] 李廣、楊宏麗《上好課應知應會》,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
(作者單位:安徽省和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