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學習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必然選擇,將學生培養成為自主學習者是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使之感受到學習的樂趣與意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在論及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具體目標時就指出:“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币虼耍覀冊谄綍r的教學中要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積極主動性,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為了培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在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上做了有效的嘗試。
一、優化情感教育,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不管是哪門學科,教師教學和情感教學都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對那些沒有自信心的學生,平時應多關心,鼓勵他們努力去聽,及時點撥講解思路,有一點進步就表揚,讓他們有成就感,克服心理障礙。筆者曾經有個學生,其他科目成績都中下等,第一天上課,筆者就注意到這個學生了,筆者覺得這個學生頭腦很靈活,成績不好的原因是不認真,再加上其他老師一直批評,所以這個學生對自己就失去了自信心。筆者每次在課下進行了言語鼓勵,讓他從最基本最簡單的化學用語,化學方程式開始記起,把目前所學知識用最簡單,最明了的方式教給他。很快這個學生嘗到了成功的喜悅,每天積極做化學作業,并且能預習第二天要上課的內容,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增強了,每次測驗成績都在前10名,他對自己也越來越有信心了。這個學生在中考化學考試中考了97分的高分
因此,教師要調控,培養自己的教學情感,以快樂、真摯、豐富的情感貫穿于化學學習的課堂內外。有位偉人說過“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爆F在筆者一直會找一些同學談談學習和生活,遇到問題及時幫助他們解決,課后盡量抽時間輔導差的學生,從中為他們樹立信心,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科學的課堂教學,保證自主學習能力
1.教師科學的課堂引導,體現教學中配角的事半功倍。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妙在開竅。培養學生創造品質為目標,以探究性學習為核心的自主學習,如果缺乏一定的保證,其結果只能是“紙上談兵”,我認為科學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是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保證。新課程標準理念認為學生不僅是教學的對象,而且是教學的主體,是整個學習過程的主人。學習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不是單純“教”就能培養起來的,教師這一資源能給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是有限的,大量的知識要靠其他信息源,并由學生自主去學習、掌握,諸多社會問題,要通過學生自己分析、感悟,從而得到解決。故教師的職責不僅在于“教”,更在于“引導”,結果讓學生“開竅”。運用好教學手段和方式不言而喻是非常關鍵的,能調動學生學習活動的自覺性、自主性、創造性。例如:在解決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中是否有單質,是否化合價變的問題,這本是一個很枯燥抽象的問題,但是如果我們讓學生先列舉出常見反應方程式,再分類對比,讓學生自主的討論總結,然后再提示用數學的圓與圓的關系表示出來,這樣的教學更能事半功倍。
2.學生課堂的“百家爭言”,展現教學中主角的自主性。
化學課上,培養質疑精神、保護好奇心是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途徑。課上科學的認真的面對學生的“好問”“怪問”,重視學生的勤于提問,不要限制和壓抑學生的“多問”。教師課上指導和啟迪學生,深入學科知識,創造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其中的深奧道理,激發其好奇心,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從而讓學生逐步學會如何自主的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自主的解決問題。例如:在講二氧化碳的檢驗時有學生提出,空氣能不能使石灰水渾濁?如果能,為什么區分空氣和二氧化碳時可用石灰水?筆者雖然明白這是濃度的問題。但筆者還是首先鼓勵了這種想法,假裝不知的提醒他們,能還是不能?實驗見分曉。課后筆者讓學生一起來驗證,用打氣筒向石灰水中打氣,打到一百多下時果真看到了少量的沉淀,說明空氣也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學生歡欣鼓舞,從此學習化學更主動,更有興趣。
三、發揮實驗的作用,激發興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化學新課程標準中強調,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知識的形成、聯系、應用過程中養成科學的態度,獲得科學的方法,在“做科學”的探究實踐中逐步形成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化學教學中充分運用化學實驗對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盡可能地通過化學實驗來展開,特別是讓學生親自做一些小的家庭實驗,更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例如:很多老師在上食品中的干燥劑時,都會布置學生回家準備帶來課堂,但卻不知道為什么我們不叫學生自己回家找原料→提出問題→查資料→家庭實驗→得出結論的自主學習了,第二天帶來實驗報告討論總結效果不是更好。再如“燒不壞的紙船”“雞蛋的沉浮實驗”等自主實驗都能充分的讓學生自己“做科學”。
當然我們發揮實驗的作用,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不能根據實驗步驟進行“照方抓藥”,有沒有現象都是統一回答,有沒有特殊現象都是統一“口徑”。現在的書本實驗的標題都為“活動與探究”“觀察與思考”,這就要求我們變過去的驗證為探索,發現問題積極的去思考去解決。很多老師在平時教學中發現自己的實驗現象和實際有誤差有區別時,不能很好的利用甚至是誤導學生。比如實驗氧化銅→硫酸銅→氫氧化銅的過程中,滴加氫氧化鈉時沒有藍色沉淀,此時就要求我們充分調動學生充滿問號的大腦,進行分析討論,進行探討。馬上有的同學會提出是不是加的酸過量了,是不是氫氧化鈉變質了,是不是生成了其他物質等等問題,接著引導學生去查資料,去實驗,這樣經過探索獲取了知識,還獲取了方法。最后還不忘在酒精燈上加熱下,有黑色固體產生,帶著問題下課,讓學生去思考去自主學習,我認為這樣比布置再多的作業都有效。
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加強自主學習能力
合作學習強調學生的主體參與,強調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合作學習是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發展創新能力的很好的突破口,也是自主學習的外在表現形式之一。合作小組的成員既有明確的分工,又圍繞共同的任務而相互合作,協調統一,貢獻各自的智慧,達成統一的目標。在不同的合作學習中,各角色進行互換,使得學生各方面得到鍛煉。
例如,過氧化氫分解速度究竟與哪些因素有關?這樣復雜問題的研究離不開合作學習。課堂上,筆者將學生的猜測:可能與催化劑種類(或顆粒大小)、與濃度、溶液溫度等有關,分成了幾個小組,采取控制變量法進行分組實驗。然后,讓學生匯報研究成果,并將各組實驗結果填寫在黑板上,并最終得出了綜合性結論。這樣的探究活動讓學生感到團隊合作精神、成果共享的重要性,如果有了團隊合作就可以大大節省時間,得出的結論也更科學。同時,隊員間的互相鼓勵,互相信任,有力地促進了自主學習的開展。
總之,在化學教學中,筆者一直按照上述方法對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真正使學生成為新課程理念中課堂的主人,變原來的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探索知識,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提高了學習的效果,從而大面積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從長遠觀點來看,培養了學生的學習技能,使他們養成了終身學習的習慣,受益無窮。因此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這也是每一位化學教師的責任所在。
【參考文獻】
[1]《化學教學參考書》,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5年.
[2]《上海市中學化學課程標準》,上海世紀出版社,2004年.
[3]《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國人事出版社,2002年.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蠡口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