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散打運動項目特征為切入點,在對陜西省散打隊進行訪談、調查的基礎上,運用心理測量方法、數理統計法對優秀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的構成因素及心理訓練效果進行分析探討。結果表明,構成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的指標是認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根據該指標,結合散打技、戰術特點的,心理訓練能有效地促進散打運動員認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散打;專項心理能力;指標;心理訓練;效果
中圖分類號:G804.87 文章編號:1009-783X(2010)04-0084-05 文獻標志碼:A
散打運動是一項高強度的雙方直接對抗項目,其對手是人,而人在運用技術、戰術和行為習慣方面具有不確定性;因此,散打運動具有復雜性、多變性、激烈性、開放性和客觀依存性強的特點。散打運動的項目特點對運動員的專項心理能力構成提出較高要求。廣大散打教練員和運動員在多年實踐中已深深體會到心理控制能力心理因素的重要性,國內外學者也對心理能力進行多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迄今為止,國內外對運動員的心理能力研究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第一方面,關于心理能力重要性方面,認為運動員的心理能力是取得比賽勝利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能力與運動成績相關,但無量化標準;第二方面是關于心理能力的培養與訓練方面的研究,認為通過專門化的培養和訓練,運動員的心理能力得到提高。但已有研究對于不同的項目特點而要求運動員應具有的專項心理能力指標的確定、培養和訓練措施的針對性方面,仍然處于由普遍研究成果進行推論階段。散打運動的心理訓練方法研究較多,但缺乏監控研究和量化研究,心理訓練方法缺乏針對性,研究效果不明;因此,構建散打運動員的專項心理能力指標,并確定具體的心理訓練方法,是要探討和研究的關鍵性問題。
本研究以散打運動項目特征為切入點,在對陜西省散打隊進行跟隊服務、專家訪談、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運用心理測量及心理技能訓練方法,對高水平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構成因素及干預效果進行分析探討,以期能為廣大教練員和運動員提供指導和幫助,改進和提高散打運動員的專項心理能力,進而提高散打運動員的綜合競技能力。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陜西省隊部分優秀散打運動員共30人(男21人,女9人);平均年齡為20.03歲;平均訓練年限為6.74年;運動水平為健將級13名(男11名,女2名),一級運動員17名(男10名,女7名)。
1.2 研究方法
1.2.1 專家訪談法
走訪西安體育學院散打隊、陜西省散打隊,就散打運動項目特征、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等問題向教練員進行咨詢。
1.2.2 數理統計法
利用統計軟件SPSS10.0對獲取數據進行統計、因子分析和方差分析。
1.2.3 心理測量法
1)認知能力的測量。主要測試指標包括距離估計和空間判斷能力,采用武漢體育學院研制的時空判斷測試儀,曾獲得全國第2屆發明獎。思維預見能力測驗,采用圖像定格技術,利用電視、電腦等多媒體設備播放特制的運動情景,并在某一特定時刻停止畫面,要求被試對此情景下可能發生的運動結果作出判斷,記錄判斷反應時和正確率。這種方法最接近比賽真實條件,具有較高的生態學效度。反應能力測驗,采用《反應認知方式測驗》。運動表象能力測驗,采用《運動表象問卷》。記憶能力測驗,采用《抗干擾、記憶測驗與評定》。
2)注意能力的測量。采用國家體育總局體育科學研究所研制和開發的“優秀運動員競技心理能力和狀態的診斷”系統軟件中“注意能力”測量方法,包括運動員注意穩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轉移、綜合注意能力。該軟件測試系統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曾獲國家科技部科技成果一等獎。
3)情緒的測量。采用《運動員情緒穩定性測驗》和《情緒緊張度測驗》。
4)意志品質的測量。采用《優秀運動員意志品質評價量表》,包括運動員主動性、堅持性和勇敢性。
5)自信心的測量。采用《運動特質自信量表》和《運動狀態自信量表》。
以上各量表的重測信度系數在O,55~O,76之間,有較好的內部一致性和較高的信度。
1.2.4 實驗法
1)實驗目的:探討散打專項化心理訓練方式對提高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的效果。
2)實驗時間:2008年5月-2008年10月,為期6個月。
3)實驗步驟。
步驟1:心理能力指標建構
采用因素分析法對所測得的各項心理指標進行處理,以確定影響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的指標,在此基礎上制定散打運動員心理控制能力訓練的內容及方案。
步驟2:練習內容及方式的設計方案
設計:自變量——認知能力訓練、注意能力訓練、自我控制能力訓練;因變量——散打運動員認知能力、注意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訓練前、后效果的比較。
方案1:認知能力訓練
1)理論背景。運動圖式理論:該理論是施密特基于認知心理學的信息加工理論提出的。他認為圖式是一種或一套操作規則或程序儲存于腦中,這樣操作者就可以在面對各種似曾相識的運動情境時進行再認并予以調動出來加以應用。符號學習理論:這種理論認為,表象訓練之所以有助于提高運動技能是因為人在進行表象時對某任務各動作序列進行了符號練習。其實質是一種認知或符號性的練習。
2)訓練方法。變式模擬訓練:若散打運動員沒有經過變式運動模擬訓練,沒有掌握足夠的應答反應數量,缺乏對刺激的應變能力,是難以對突發的刺激作用作出有效反應的;因此,在訓練中,應選擇一些競賽中變化性的刺激,深入研究其動作結構的合理性,有針對性地進行準備性的反應設計,并據此進行模擬訓練,使運動員積累有關的運動實踐經驗,儲備對外各種刺激的有效應答動作。用下列幾種手段與方法:①攻擊、反擊動作固定,反攻動作隨機的練習。如規定甲用右沖拳攻擊乙頭部,乙退閃并用左正蹬腿反擊甲腹部,甲再隨機運用方法反攻乙的蹬腿反擊。②攻擊動作固定,反擊和反攻動作隨機的練習。如甲用左側彈腿攻擊乙頭部,乙隨機運用方法反擊,甲再根據乙的反擊運用反攻之。③任意運用的進攻、反擊和反攻練習。即是實戰中一個“回合”交手練習,更符合實戰錯綜復雜、瞬息萬變的情況,能較好地提高運動員的思維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反應能力。每周進行3~4次訓練課,每次40~60min。
表象訓練:是散打運動員有意識系統地在頭腦中再現已形成的運動動作表象。練習時間與內容:散打技術練習前集中注意力在頭腦中想象將要完成的動作;練習后回想剛完成的動作并用語言描述動作完成的情況或將動作演練出來,教練員提出指導意見;訓練后的休息時間再回想訓練中完成得最成功的動作3~6次。運動員在安靜和放松情況下,集中注意力在頭腦中想象自己正在進行某一散打技術動作,開始時每天進行5min,隨著能力的提高,可增加到每天10~15min。
思維預見能力訓練:首先,在訓練過程中,增加一定量的思維預見能力的理論知識講解,讓散打運動員對思維預見能力在頭腦中有一個理性的認知。其次,在散打技術動作訓練過程中,有針對性地對思維預見在散打技術動作中具體表現的細節進行技術上訓練。例如:如何利用身體的角度預見動作;如何通過一些習慣動作預見動作;如何利用雙方運動員距離大小預見動作;如何利用進攻、防守時機預見動作;如何利用散打動作組合特點預見動作。思維預見能力的理論知識講解一部分安排在技術訓練課上,結合散打技術訓練具體講解。另一部分則運用多媒體課件結合一些散打比賽動作畫面進行講解,可針對某一動作重復播放,讓運動員掌握某一動作在思維預見過程中應把握的要素與細節。每周安排4次,每次連續40~50min
方案2:散打運動員注意能力的訓練
1)理論背景。Broadbent提出了過濾器理論,他認為同一時間可以被注意到的信息量是有限的。Daniel Kahneman提出了注意多資源理論。他認為,只要活動不超過可得到的資源數量,我們就能夠同時做2件事。
2)訓練方法。注意集中訓練:看表法,注視手表秒針的轉動,以訓練運動員注意的穩定性,5min不轉移視線為佳。注視運動員的肢體動作,一人用散打技術動作進攻(不打中),觀察進攻運動員肢體運動情況。評價結果以觀察的全面、細致為標準。進攻運動員在以適度力量打中的情況下進行觀察。每周安排4次,每次安排3組,每組連續5min。
注意廣度、注意轉換、分配能力訓練:操作方法是使用動作時盡量擴大進攻的范圍,進攻點立體交叉,采用上、中、下,正面、側面,手法、腿法、摔法,不斷地變化進攻方法,提高無序動作的操作能力,及時地轉換攻擊部位,要求運動員要快又要準。每周安排4次,每次連續40~50min。
方案3:散打運動員自我控制能力訓練
1)理論背景。可得性心理能力理論:根據美國心理學家Sternberg的研究,人的心理能力劃分為所得性心理能力和可得性心理能力2種。可得性心理能力是指人努力利用后天條件,不斷提高、發展的與教育和環境有很大關系的心理能力。包括意志品質、情緒、自信心等。
2)訓練方法。意志品質訓練:在此階段教練員要根據各運動員的不同情況和實際需要,制訂出長遠的目標和身體訓練計劃。該計劃主要包括速度、力量、耐力,并詳細訂出各項所要達到的指標數。計劃既要符合運動員的身體情況,又要有一定的難度,這才能發揮運動員的潛力。計劃制定后,要求運動員必須完成每一次的訓練計劃,特別是在訓練最困難、最疲勞的時候,更要注意堅持完成訓練任務,以此培養運動員良好的意志品質。具體的方法有:①逐漸提高訓練的困難程度。隨著困難程度的增加,要求運動員通過相應的意志努力完成訓練任務。②在疲勞情況下完成訓練任務。教練員根據運動員所能承受的運動負荷,在運動員比賽疲勞的情況下再增加新的訓練內容,使運動員的心理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有利于培養運動員的頑強性和堅韌性。③利用不利的環境因素安排技術訓練。④對運動員進行抗打訓練以及對抗比賽,和水平高的隊員進行比賽,以提高散打運動員的抗打能力。⑤在平時的訓練中,教練員有意識地安排運動員在不利的氣候或嘈雜的環境中堅持技術訓練,并要求運動員保質保量地完成任務,從而增強運動員的意志品質。
情緒控制能力訓練:要提高散打運動員的情緒調控能力,應要在平時訓練中多觀看和分析實戰錄像,安排進行多種多樣的戰術訓練,加強平時的適應性訓練,使機體適應在緊張條件下發揮正常的心理機能。另外,也可以使運動員掌握一些簡單有效的自我調控方法,比如自我情緒動員法(運用加大刺激強度或激勵的方法激化興奮狀態。如自己作出一個很重要的動作的擊掌、揮臂動作等)、深呼吸法、肌肉放松法、行為適應調節法、不良信息回避法(賽前聽音樂、看畫報)、自我暗示等,來調控過分緊張狀態,充分做好自我控制策略準備。
自信心訓練:當運動員賽前準備不充分,不了解對手情況,對自己的能力估計得過高或過低,以及過去曾經遭遇過的失敗經歷,對教練員的不信任等情況,都會導致運動員的自信心不足。對此,教練員要在賽前摸清運動員的思想狀況,有針對性地做好思想工作。具體的做法是,賽前教練員幫助運動員分析雙方的實力,重點是列出自己的優勢和對方的劣勢,制訂出合理的戰術計劃,并且適當地安排一些模擬實戰。
3 結果
3.1 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指標建構結果
為更好地確定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構成因素,采用因子分析法對所測得的各項心理指標進行R型因子分析,求出因子的特征值,貢獻率及累積貢獻率。按統計學原理選取特征值大于1,累積貢獻率為86.78%的前3個因子為主因子;根據前3個主因子的特征值構建初始因子載荷矩陣,為使分類趨勢更加明顯,結構簡化,對初始因子載荷矩陣進行方差最大旋轉,經旋轉后得正交因子矩陣(見表1)。第1主因子載荷較高的指標有距離估計和空間判斷能力、思維預見能力、反應能力、運動表象能力、記憶力,它們是反映運動員認知能力的指標,亦可稱認知能力因子。第2因子載荷較高的指標有注意分配、注意廣度、注意穩定性、注意轉移能力,它們反映散打運動員對信息的搜尋、利用與轉換能力,稱為注意能力因子;第3因子載荷較高的指標有堅持性、勇敢性、主動進攻的意識、情緒應激、自信心,它們反映散打運動員對所掌握技、戰術水平的控制能力,稱為自我控制能力因子。按貢獻的重要程度依次為,認知能力因子35.01%,注意能力因子30.28%,自我控制能力因子21.49%。這3個方面的能力是構成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的指標。
3.2 散打運動員認知能力指標監控結果
對散打運動員認知能力訓練的結果表明(見表2),訓練前、后運動員的距離估計和空間判斷能力、思維預見能力、反應能力、運動表象能力、記憶力呈顯著性差異,實驗后高于實驗前各指標,說明對散打運動員施行的監控訓練能有效地促進運動員認知能力的提高。
3.3 散打運動員注意能力監控結果
對散打運動員注意能力訓練的結果表明(見表3),散打運動員監控前、后的注意穩定性、注意分配、注意轉移和綜合注意能力呈顯著性差異,監控后優于監控前各指標,說明結合技術與戰術動作進行輔助練習,能有效地促進散打運動員專項注意能力的提高。在注意分配方面,男子散打運動員與女子散打運動員呈顯著性差異(男運動員高于女運動員,P<0.05),其余注意能力均不呈顯著性差異。
3.4 散打運動員自我控制能力監控結果
對散打運動員自我意志品質訓練、情緒控制能力訓練、自信心訓練的結果表明(見表4),訓練前、后運動員的意志品質、自信心、情緒穩定性、情緒緊張度、動機呈顯著性差異,實驗后高于實驗前各指標,說明對散打運動員施行的散打自我控制能力訓練能有效地促進控制能力的提高。另外,健將級運動員狀態自信心均數高于一級運動員(P<0.05),這提示教練員賽前安排心理訓練時要從身體技術、戰術訓練水平方面,有區別地加強針對性心理訓練。
4 討論與分析
4.1 構成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的主要指標
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指標由認知能力、注意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3個主要方面構成。認知加工能力是中樞神經系統和骨骼系統協調配合完成動作的過程,散打運動員高度的應變、準確的預判、快速的決斷離不開對信息的精確感知和對信息快速加工的能力。注意能力是以運動員神經系統高水平的分化抑制為基礎的,全面地反映散打運動員對比賽各種信息搜尋與轉換、加工和應對等多方面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是指運動員通過對意志、動機、情緒、自信心等的有效控制,防止過度緊張,以充分發揮技、戰術水平。
4.1.1 散打運動員認知能力因子分析
散打運動員的認知能力即運動員的智能,是指其認識該項目的本質規律,并運用已掌握的專項知識解決訓練與比賽實際問題的能力。認知能力因子在散打專項心理能力因子結構中貢獻率為35.01%,包括距離估計和空間判斷能力、思維預見能力、反應能力、運動表象能力、運動記憶能力。
散打的技擊法多樣全面,而“遠踢近打貼身摔”等技術的合理運用,必須建立在對雙方之間距離正確估計的基礎上。對于雙方出手起腳的空間位置和角度,以及手腳出擊的速度和動作幅度的判斷,離守反擊的有效性,都有賴于運動員對空間、時間的感知和對距離估計的能力。本研究表明,散打運動員的距離估計和空間判斷能力受訓練影響很大。“預見”是運動員在一定的空間和時間內超前行動的能力,由于有了對對方動作的預見,即使我方遭到對方打擊,但被打擊部位在大腦的指揮下,肌肉組織作出了抵抗,通過肌肉緊張、打擊部位神經組織預先適應一定力度的打擊,使打擊效果減小到最低。由于受到散打規則的制約,散打在運用摔法時一定要快速、到位。縮短時間需要運動員有一定的在空間和時間內超前行動的能力——預見。思維的預見性是快速有效反應的前提。在散打比賽激烈的對抗交鋒中,反應快則能在避開對手擊打的同時迅速反擊;反應慢則疲于招架,甚至處處被動挨打。快而準的反應能力也是散打運動的一項重要的心理指標。散打運動員的表象力主要表現在專項訓練過程中。平時訓練大量的練習是打靶、打護具、打沙包或者面對目標空擊。個人單獨完成動作某些方面脫離了“實戰”的動態條件,但所有動作又要盡量做到“一切從實踐出發”。這主要依靠運動員自身對實戰動態情景的表象能力。散打運動員還必須記憶每一個單個動作,單個動作的用法,單個動作與動作之間相生相克的關系,主動進攻的時機,各種各樣的散打戰術等。這些動作儲存在運動員的大腦中,在比賽的瞬間,根據當時的需要,由大腦從相應的“動作記憶庫”中自動化地調出所需要的動作和戰術進行攻防。良好的記憶力是散打運動員認知能力的前提。
4.1.2 注意能力因子分析
注意力能力對散打運動員來說更是至關重要的,貢獻率為30.28%。包括注意集中能力、廣泛的注意范圍、良好的注意分配與注意轉移能力。散打競賽規則允許運動員采用拳法、腿法和摔法,頭部、軀干、下肢都是可以進攻的得分部位,動作的空間范圍大,要求運動員的注意范圍也大。運動員在進攻過程中,可以交叉采用上、中、下,正面、側面,手法、腿法、摔法不斷變化的進攻方法,要求運動員要高度集中注意力,注意分散會造成防守的失敗。從注意的生理特點看,注意的高度集中容易產生呆滯,因此。還需要運動員注意的分配與迅速轉移,以適應對抗過程的要求。散打運動員的注意能力與其相應動作的行為特點密切相關。本研究表明,注意的廣度、注意的分配與轉移等綜合注意能力是散打運動員專項心理能力的主要構成因素。
4.1.3 自我控制能力因子分析
自我控制能力因子包括堅持性、勇敢性、主動進攻的意識、情緒應激和自信心,貢獻率為21.49%。散打比賽中,每一局、每一場、每一天都要承受體力、精神和皮肉的痛苦和消耗,隨著散打技戰術水平的不斷發展,比賽爭奪更加激烈,攻防作為散打比賽的主要矛盾顯得更加突出,只有主動才能爭取勝利。“以我為主,以攻為主,靈巧多變”,是散打技戰術的指導思想。散打比賽前夕和對抗交鋒過程中,運動員體驗著異常強烈、鮮明的情緒色彩和情緒變化。運動員高昂的斗志、振奮的精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