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方勢力——終端商、運營商和系統商,紛紛集聚軟件商店門前,
“圈地運動”激烈上馬。
“不到18個月,下載次數就達到30億次,這是史無前例的壯舉!”

2010年1月5日,深冬的美國寒意蕭索,然而,當宣布iPhone應用商店程序下載量的驕人數字時,蘋果CEO史蒂夫·喬布斯幾乎激動得手舞足蹈。當然,這也讓他暫時松一口氣,“短期內,競爭對手還不可能追上我們。”
但天才的喬布斯明白,他也只是松一口氣而已。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但無意讓蟹香遠飄的人,自2008年7月蘋果APP Store正式上線以來,喬布斯的身后早已悄然聚集了一大批人,他們個個嗅覺敏銳,蓄勢待發,有著如狼似虎的勃勃野心,且毫不掩飾。
這其中,Google的Android Market追得最猛最快。來自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Android Market上應用軟件已達到約2萬款,是目前僅次于蘋果App Store的移動平臺應用商店。隨著Google在手機終端領域加大動作,以及對Android的進一步重視,Android的應用將會迎來突飛猛進的發展,有專家分析稱Android Market的市場份額將由2009年的11%增加到2014年的23%,屆時Android與iPhone的差距將越來越小。
事實上,喬布斯要警惕的,遠不止于Google。
目前,無論是各手機廠商,運營商甚至芯片廠商,都已經或者有意推出自己的移動應用商店,Palm的軟件商店、RIM的應用世界、Nokia的Ovi、微軟的Windows Marketplace,甚至來自中國的移動MM……這些,在并不遙遠的未來,都與蘋果APP Store直接沖突。三股勢力
2010年1月9日零時,大洋彼岸,中國北京。
中國移動Mobile Marketi式啟動了對售價為1元以下(含1元)的主題商品計費功能,計費范圍為全國用戶。2009年8月17日,中國移動發布旗下軟件商店Mobile Market。據統計,截至1月初,移動MM應用下載量已達176萬次,在移動MM上架的應用軟件達6000多款,個人開發者達27700多人,企業開發者1600多家。
考慮到2009僅為3G元年,以及中國市場龐大的人口基數以及急劇增長的手機使用數量,移動MM市場潛力巨大。
而就在年初,國產手機芯片第一品牌、曾經的“山寨之父”聯發科,也顯露了自己的移動互聯網布局——走蘋果APP Store的軟件整合路。自2009年5月,MTK以250萬美元并購了VRE中間件平臺(手機應用程序下載平臺)供應商沃勤科技,7月正式入股有50萬歌曲版權的iPeer,MTK股票價格一躍成為臺灣股王。“未來手機的差異化競爭將越來越多地體現在應用軟件上。”聯發科新聞發言人喻銘鐸曾表示,VRE平臺的推出,將為應用軟件開發商和終端廠商之間搭建一座橋梁。
《商業周刊》甚至直言不諱,拿MTK與宏達電對比:“聯發科通過新布局,要走蘋果軟件整合路。以后你會看到山寨游戲手機、山寨音樂手機,聯發科具備變身成為中國大陸iPhone的實力,而宏達電仍舊抱有舊思維,難脫諾基亞賣硬件模式。這就是聯發科與宏達電,股價相差三百元的理由!”
雖然宏達電比MTK慢了一步,但以宏達電為代表的終端制造商們,并未群體性麻木。
作為手機領域的巨無霸,在鮮亮無比的蘋果目前,諾基亞這兩年著實有點郁悶。2009年第三季,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占率第一的諾基亞,卻交出1996年以來第一張虧損的成績單(虧損5.59億歐元,約合55.79億元人民幣),其在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占率,更從41%下滑到35%。與之相比,同一時間蘋果的手機部門營業利潤達到16億美元,超過諾基亞手機部門同季的11億美元獲利,成為全球最賺錢的手機公司。生動而悲慘的對比,讓諾基亞驚醒:智能手機產業的營運模式,已從過去單靠賣硬件的時代,轉變為整合軟件的營運模式時代。
希望還不晚。2009年12月中旬,在諾基亞“2009年諾基亞中國開發伙伴峰會”上,諾基亞全球副總裁鄧元鏨表示,諾基亞今后不再只是一家手機制造公司,而轉型為一家移動互聯網公司,將致力于為用戶提供掌上的移動互聯網服務。而其中重要策略便是推進Ovi商店的本土化。當年5月,諾基亞曾大力推出軟件商店Ovi。4個月內,Ovi商店已在180個國家和地區相繼上線,目前Ovi已可支持100多款諾基亞手機,但對具體注冊用戶數和下載次數,諾基亞表示暫時不便透露。
基于同樣的考慮,天宇、宇龍酷派和康佳通信等國產品牌手機也學習諾基亞,各自推出了自己的手機應用商店,而宇龍酷派更是采用了免費下載的模式。
自此,各方勢力——終端商、運營商和系統商,紛紛集聚軟件商店門前,“圈地運動”激烈上馬。
“他們最終要爭的就是未來誰說了算。”一位資深電信分析師指出,電信終端商、系統商和運營商圍繞著應用商店的競爭,實際上是未來電信業主導權的爭奪。
開放,還是封閉?
開放,還是封閉?這是一個問題。
拿APP Store和Android這兩個手機應用開發者最關注的平臺來說,對于兩者的情感,開發者們既復雜又糾結。
蘋果2008年推出App Store,并很快成為移動互聯網應用市場領域的霸主,無數此前默默無聞的開發者因為App Store,獲得上百萬美元的收入。但是,雖然蘋果號稱以多種策略推動第三方開發者積極參與,但實際上,蘋果仍是走半開放半封閉的老路。在開創App Store模式之時,蘋果便立下了從終端設備到操作系統,再到應用商店都用自家“土產”的規矩,而運營商在它眼里也成了傳播服務和銷售終端的渠道。“蘋果iPhone的App Store是基于WAP概念產生,在APP store中,人們可以看到WAP清晰的影子——封閉性。”“App Store模式”專題研究先導者、海君軟件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項有建先生認為。
蘋果一貫的封閉策略終于引發了開發者們的不滿。
抱怨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面對數月無任何解釋的推遲和無用的電話咨詢,iPhone程序開發員Perry Hart忍不住批評App Store低下的效率完全不能滿足開發者們的需求。后因拒絕GoogleVoice進入App Store,蘋果遭受到最嚴厲的批評,最終引發了FCC的調查。已有部分開發者因為受不了蘋果的“封閉”而告別iPhone開發。
而相對于iPhone的封閉,Google推出的Android系統則是全面開放的平臺。任何廠商都可以免費使用Android系統來生產智能手機,任何開發者都可以基于Android提供的SDK來開發應用,而Google對于開發者應用的審核也非常放松。
但看起來很美的局面并未換來開發者們應有的歡心。“iPhone的退貨人口非常難發現,一般用戶根本找不到。但Google會在特定時間通過消息提醒用戶是否退貨,這導致AndroidMarket的退貨率非常高。”亦有開發者舉例表示對Google在AndroidMarket上的“不滿”。此外,由于“過度開放”,Andriod在軟件商店領域幾乎是“軍閥混戰”。據了解,除了作為官方的Android Market之外,在Andriod價值鏈上的各個環節都有開設類似商店的訴求。而由不同的終端商生產的Android智能手機,型號、屏幕尺寸、分辨率、操作方式等都很不同,這對開發者適配應用造成很大不便。

實際上,和App Store一樣,移動MM是一個類似于當當、卓越這樣的B2C模式,他們直接把程序軟件放在平臺上,讓用戶下載使用并付費,但是這樣做仍然擺脫不了原來移動夢網的弊端,推薦哪個軟件,把哪個程序放在顯眼的位置上,仍然會是運營商主導的事情,這個平臺的自由度依然不夠。
相對于歐洲,中國運營商在產業鏈中的絕對強勢地位,意味著封閉模式更有可能占據主流。
諾基亞、三星等終端商也相對開放。這些企業的終端不僅支持微軟的Windows Mobile、NOKIA Symbian,還支持谷歌的Android,甚至支持開源的操作系統,而在運營商合作策略上,也沒蘋果那么霸道,甚至為運營商定制支持運營商應用商店的終端。
封閉還是開放?正如哈姆雷特那個永恒的疑問,一直懸而未決。
電信專家項立剛表示,開放自然會整臺更多的資源,引入更多的用戶,但用戶很難享受統一的服務,而且增加了用戶的流動機會。相反封閉的環境就不會遇到這些問題。“目前還只是產業初期,未來究竟哪種模式能成功,目前很難下結論,而最關鍵的還是看用戶的選擇。”
“軟件商店的競爭將分為兩個層面展開,一個是較低級的層面,如蘋果公司與中國移動,它們爭取的是平臺的營利性。即它們看上的是金礦,戰略要道只是副產品。占據了戰略要道,然后收些買路錢。另一個層面是高級別的競爭,主要在微軟、諾基亞和Google之間展開,它們爭奪的對象是手機操作系統的控制權,通過控制手機操作系統實現對手機走向的控制,它們看上的是戰略要道而非金礦,只要占據了交通要道,就可以阻止對手從此路經過,打擊對手擴張才是重要的。”
付費難題
金礦門口,蜂擁人中國市場的軟件商店布局者們卻不得不放慢腳步。
“在中國,巨頭們想按蘋果AppStore模式銷售軟件?請慢行。”In-StatChina,總監穆磊曾發出這樣的警告。“可以像APP store一樣,每個軟件賣10美元,大家來下載,然后掏錢付費。但在中國,有一個問題。對于第三方軟件開發商,你很快就會發現各大獨立手機網站和互聯網網站上出現了你們辛辛苦苦開發的軟件(比如說這些網站派專人負責到App Store上付費下載好的流行軟件然后放過來),而且還很可能是免費提供下載。手機與電腦連接如此發達的今天,相信很多用戶都會樂此不疲地去按照這種方式下載軟件,傳到手機上安裝。因為這些網站的贏利模式并不是靠賣軟件。”
這樣看來,國內軟件商店市場遠未爆發,用戶使用習慣也尚未培養起來。
既便如此,如App Store一樣繞過運營商自由發展,在中國也缺乏外在條件,之所以在美國能夠成功,主要得益于當地成熟的信用卡系統,用戶可以使用信用卡支付,而在中國要想避開運營商的計費通道,采用其他的計費方式將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
而建立在信用卡支付的軟件商店模式入華仍面臨著諸多問題,其中關鍵問題便是合適的支付方式。
“現在Android Market僅提供Google Checkout及信用卡支付,而對中國用戶來說,這種支付途徑非常不友好。”易聯致遠CTO姚尚朗表示。但另一方面,支付方式的難題剛好給了本土運營商發展的機會。
“在中國人們沒有形成信用卡網絡消費的習慣,這將對網絡商店的銷售造成很大阻礙,而中國移動則可以輕易解決這個問題——通過話費的方式進行小額支付。”中國移動總裁王建宙接受采訪時認為,移動MM比蘋果更好在于其支付手段。
事實上,這也是軟件商店在中國模式下運行的無奈之舉。
看起來,轟轟烈烈的“圈地運動”已然開展,但地圈好了,如何耕耘、如何經營的難題才剛剛呈現。解決之道,漫長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