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恩來逝世34周年之際,周恩來的六伯父周嵩堯先生手寫本《周氏家訓》,由周嵩堯的嫡孫周華凱捐贈給江蘇淮安周恩來故居紀念館并經整理出版。
從《周氏家訓》中所披露的周家情況可知,周家曾收藏相當數量的文物。如唐紫端大硯、宋紫端大硯、古小紫端硯、古風字端硯、龍霓端硯、井田臺斗大端硯、黑壽山硯、端硯箱、紫端底字歲寒三友硯、石鼓硯及顧二娘硯、王云貢硯、黃宗炎硯、周王尋硯、澄泥配盒。文房方面的還有李鴻章墨。玉石類有:周桓圭、陳香木柱石三公圖。書畫類有:鄭板橋書中堂、吳讓之扇面、九成宮帖連裱、黃養萱花雞柳圖、王小梅待渡、赤鯉戲水圖。瓷器類有:鼻煙八瓶、康熙瓷瓶。牙雕類有象牙煙碟。木器類有紅木柜。銅器類有風波銅缽。古書類有《書譜》、《揚州續志》、《履園叢話》等。
《周氏家訓》也對收藏觀進行了闡述。認為收藏書畫、古董要收真品,而且買時價格要便宜。收藏不能貪多,收藏是花錢又費神累人的事情,古董賣的時候又不容易。《周氏家訓》告誡后人:家藏各類古銅器、古玉、古瓷、古書、古字畫,來之不易,子孫宜世世寶藏,不輕易示于人。因為人家看見了,就有人會想得到它,有可能招來禍害。在境遇所迫的情況下,出售古玩,要賣給識貨的人,要待價而賣。1953年周嵩堯臨終前將這些文物贈給侄兒周恩來,周恩來臨終前又將其全部贈送給故宮博物院。1995年,故宮博物院將19類23件文物移交周恩來紀念館收藏。
翻閱《周氏家訓》可知,周家對醫藥有一定研究。《周氏家訓》認為,藥性大涼的中藥,如石膏、大黃、黃連、芒硝等,藥性大熱的中藥,如肉桂、附子等,藥性為發寒熱的中藥,如麻黃、細辛、浮萍、荊芥等,如果不對癥,不可隨便服用,即使對癥,也不能服用太多。基于同樣出發點,補藥絕不能隨便服用,包括補腎壯陽的藥。周嵩堯曾看到有人因為服用人參、鹿茸后,背部生了癰疽,導致性命不保。
《周氏家訓》中有相當篇幅闡述節制飲食對治病的重要性。它指出,有病時就要節制飲食,餓時適量少吃一點,不感到餓寧可不吃。病初好時,更要注意不要猛吃過飽,因為葷腥油膩不易消化。周嵩堯極其推崇陸游的一首詩:“吾聞之古方,有病當鮮食。如其不能爾,金丹亦無益。我老更事多,此語知造極。”他以惡寒發熱癥狀的人為例,指出在發熱還沒完全退掉的時候,不能多食。餓上一兩頓,退熱自然容易,出汗也容易,大小便亦容易解。
《周氏家訓》還談到了周家的處世觀,如慎交友、戒煙酒賭、行善及不貪、儉、誠、忍等。
慎交友。《周氏家訓》認為,人變壞大多數是因為朋友不好而被帶壞。如果交到土匪一類的朋友,不但讓人傾家蕩產,有可能連性命都保不住。嫖友、賭友也害人很深。怎樣知道朋友是好是壞呢?《周氏家訓》認為,凡是甜言蜜語、諂媚討好,順著你,顯得和你很親熱的人,就不是好朋友。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如醴。寧可不交朋友,也不能亂交朋友。對于賢達的人,要多往來。而對于不學好的,必須疏遠他們。
戒煙酒賭。周嵩堯在家訓中說,他平生不喜歡喝酒,也不喜歡賭博,這讓他受益無窮。他要求子孫后代戒煙、戒酒、戒賭。
人要行善,不貪不義之財。周嵩堯一生見過“貨悖而入,貨障而出”的事太多,錢從不正當處來,自然也花在不正當之處。他告訴子孫,家里窮時也不能少于五頃田地,富裕也不要富裕到十萬塊大洋。只要衣食冷暖都可以保證就行。那么錢再多了怎么辦?他認為,再有節余就要行善,“贍族戚,充善舉,多行公益之事”。
儉、誠和忍。《周氏家訓》認為,節儉是一種美德,當了官的人保持節儉可以養成廉潔的品德,他就會珍惜已經得到的幸福,對于每天的溫飽會感到是一種享受,是一種快樂。如果勤勞而又能夠做到節儉,自然可以讓家庭興旺發達。《周氏家訓》在說到“誠”時指出,一個說謊騙人的人,被識破后就會永遠失去別人的信任,實際上是騙了別人也騙了自己。有心害人的人最后都害了自己。當然也要講究方法,因為太過直率,也容易得罪人,招致別人的怨恨。總之,在與人相處時,要保持謙虛、慎言、慎行和必要的沉默。至于“忍”,周嵩堯認為,“相忍”為第一要訣,“和睦”為最大喜氣。忍一忍可以減少許多禍事,那些傷人性命、讓人家產破敗的事,千萬不能去做。人必須有學問技藝,才能隨時等待好的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