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盆這個地方是個畫畫的朋友無意中提起的,我一聽馬上來了興致,只隔了一天,就整裝出發了。
這是保定唐縣羊角鄉的一個小山村,地處太行山深處,這里沒有風景名勝,也不是旅游開發區,由于原始風貌保存較好,每年吸引著很多人前來畫畫寫生,近年來還被幾大美術院校定為寫生基地。
我們去一個老鄉家落腳,朋友幾年前來過,房東現在還記得他。這家是里外兩個院子,外面的院子臨著公路,公路和院落之間是一條小河。院兒里兩層樓,下邊自家住,上面就接待畫畫的學生。正是花椒成熟的季節,房東坐在門口拾掇花椒,擇好的就放在二樓曬,我們小心翼翼地踩著花椒上樓,滿屋子都是好聞的香味。
花盆村大概有三百多戶居民,房屋依地勢而建,高低錯落。村里有大大小小幾座石橋,當年一條從高處流下的河水被地勢截成無數涓涓細流,在村中的道路邊淙淙吟唱。如今,河道已經沒有多少水了,但村里小小的溪流仍然隨處可見,偶爾還有幾塊大石頭圍成一個小小的水潭,水底是各色美麗的石子,在陽光下美麗異常。路上的水流忽隱忽現,走著走著,地面就會滲出水來,緩緩地流一段,便又消失了,那種感覺非常奇妙。泉眼也很多,路邊的石縫里不時會流出水來,我看見一大片石頭上都是干了的苔蘚,可以想見那里曾經是一片水從上而下流過。村里的人過著閑適的生活,女人坐在自家門前,手里一邊做著活計,一邊和旁邊的鄰居聊天;老人們坐在石橋上曬太陽,神態安詳;小孩子在河邊玩,散養的雞不緊不慢地踱著方步,大黃狗晃著尾巴,好奇的看著村里的陌生人。也有比較健談的中年男人,看見我們會熱情地打招呼:是來畫畫的吧,黝黑的臉上堆著淳樸的笑。順著水流一直走,就進了山。一路上,有高粱、玉米、黑棗樹、花椒樹……最多的是柿子樹,花盆村是全縣最大的磨盤柿基地,柿子樹隨處可見,正是豐收季節,沉甸甸的柿子壓彎了枝頭,時不時有熟透的柿子吧唧一聲掉下來,摔個稀爛。路過老鄉的院子,里面種著蘋果樹、梨樹,敲門進去摘幾個,主人憨憨地笑著不肯要錢。
回去時天已擦黑,吃過飯,夜幕就籠罩了山村。或許是季節的緣故,很多拉煤的貨車從門前的公路經過,開得極快,給原本寂靜的夜增添了幾分喧囂。沒有車過的時候,就能聽見門前小河嘩嘩的流水聲,還有輕輕的蟲鳴。躺在床上,開著門,不遠處就是大山,我看著月亮慢慢從山那邊爬上來,掛在了眼前。我似乎很久沒有看到過月亮了,在城市的樓房里,是看不到月亮的。這天是農歷的八月十二,沒有開燈,在這樣的夜里,我們看著月亮,吹口琴,唱歌,一首接一首。山村的風有點涼,心里安謐而沉靜,那一刻,真希望時光就此停駐,不再流走。
第二天早早起來,踏著清晨的露水,走村串巷,去尋訪那些老房子。石頭房子是花盆村的一大特色,據村里的老人說,這里的老建筑有元、明、清、民國、解放后、文革6個時期的,最早的距今已有幾百年歷史。這些老屋幾乎都不住人了,院落長滿青草,古老的木制窗欞上爬著牽牛花。顏色各異的石頭砌成老屋的多半部分,青灰色的磚、老式的鍋灶、佛龕、影壁、石雕的房檐裝飾、門上的木雕……這些斑駁而古舊的畫面,無疑是風雨滄桑最好的見證。我們在村里走走停停,手中的相機不停地拍,中途轉到一戶人家,朋友進去尋訪一位故人,家人淡淡說,已經不在了,朋友想著舊事,心中悵然若失。
這里的風景談不上秀美,若作為旅游來說,或許會讓人失望。然而,這里的山、水、樹、人,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自然、真實、淳樸。沒有緊張的生活節奏,沒有城市的紛亂喧囂,這種恬淡閑適的感覺,是那些整日人頭攢動的風景區所不能比擬的。踏上歸途,身后的一切漸行漸遠,心里只有一個念頭:等到柿葉紅了的時候,我還會再到花盆來……
(責編:劉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