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腰-硬聯合阻滯復合淺全麻在老年直腸癌根治術的應用。方法 ASAⅡ~Ⅲ級30例擇期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年齡62~81歲,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入室前30min肌注魯米那0.1g、長托寧1mg,入室后監測BP、HR、ECG、SPO2、ETCO2。對照組先取L2-3或L3-4間隙行聯合阻滯麻醉,蛛網膜下腔給等比重0.5%布比卡因0.8~1.5mL,平面控制在T8以下。兩組均靜注咪達唑侖2~5mg、芬太尼(2~5)μg/kg、維庫溴胺0.1mg/kg誘導插管,插管前喉麻管噴入1%丁卡因3mL行氣管內表麻。術中維持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續泵入,維持ETCO2 38~42mmHg,并根據肌松情況酌情追加維庫溴胺2~4mg,對照組硬膜外根據需要間斷給利多卡因與羅哌卡因混合液2~4mL。觀察兩組病人的血流動力學情況、全麻藥用量、手術結束到拔管時間、術后鎮痛藥物用量、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肌松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術畢至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手術結束時觀察組血壓及心率較對照組更平穩(P<0.05)。結論 在老年行直腸癌根治術中,腰-硬聯合阻滯復合淺全麻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麻醉方法。
[關鍵詞] 腰-硬聯合阻滯; 淺全麻; 老年; 直腸癌
[中圖分類號] R61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5-89-02
隨著人口的不斷老齡化,老年患者逐漸增多。我們從2006年3月~2009年6月間,在老年直腸癌根治術中應用腰-硬聯合阻滯復合淺全麻的麻醉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將部分病例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30例擇期直腸癌根治術患者,年齡62~81歲,ASAⅡ~Ⅲ級,體重48~92kg。其中合并心腦疾病18例,糖尿病7例,慢支并肺氣腫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5例。
1.2 方法
入室前30min肌注魯米那0.1g、長托寧1mg,入室后開通兩路靜脈,接多功能監護儀,監測BP、HR、ECG、SPO2、ETCO2,糖尿病患者術中監測血糖。對照組先取L2-3或L3-4間隙行聯合阻滯麻醉,根據選擇間隙,患者身高、體重及一般狀態,蛛網膜下腔給等比重0.5%布比卡因0.8~1.5mL,頭側置管后平臥,根據腰麻平面決定硬膜外給藥量(2%鹽酸利多卡因與1%鹽酸羅哌卡因按1︰1混合),平面控制在T8以下,兩組均靜注咪達唑侖2~5mg,芬太尼(2~5)μg/kg,維庫溴胺0.1mg/kg誘導插管,插管前喉麻管噴入1%丁卡因3mL行氣管內表麻,術中維持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持續泵入,維持ETCO2 38~42mmHg,并根據肌松情況酌情追加維庫溴胺2~4mg;對照組硬膜外根據需要間斷給利多卡因與羅哌卡因混合液2~4mL,手術時間2~4h不等。觀察兩組病人的血流動力學情況、全麻藥用量、手術結束到拔管時間、術后鎮痛藥物用量、手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1.3 統計分析
所得數據均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配對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病人年齡、體重、性別、手術時間無統計學差異,觀察組的肌松藥、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術畢至拔管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別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兩組患者HR、SBP、DBP在麻醉前、切皮后10min、手術1h分別比較,差別無統計學意義,僅在手術結束時出現差異(P<0.05)。詳見表1~3。
3 討論
手術創傷是導致圍術期機體應激反應的主要原因[1],過度的應激反應將引起血液動力學的劇烈變化,發生嚴重的意外。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老化過程也逐漸顯著[2],老年患者行直腸癌根治術時,單純全麻需要有足夠的麻醉深度,用較大量的麻醉藥,加重了肝腎負擔,術后患者蘇醒時間長,躁動發生率高。CSEA具有神經阻滯完善、鎮痛效果確切、局麻藥用量少的優點[3],盡管高齡患者心血管調節功能差,合并癥較多,卻并非CSEA禁忌。硬膜外與蛛網膜下腔阻滯對血壓的影響與給藥方式及麻醉平面有關,但與阻滯方法本身無關[4]。觀察組通過嚴格控制蛛網膜下腔給藥速度,減少腔內注藥量,控制平面,麻醉前開放靜脈,輸注6%羥乙基淀粉,擴張血容量,維持血液動力學穩定。而CSEA復合淺全麻利用了阻滯麻醉鎮痛效果確切的優點,減少了創傷刺激的向心傳導,且能使全麻轉淺時手術區仍無痛,減少了因疼痛引起的躁動和其他不良反應的發生。插管前氣管內的表麻能使插管反射更小,術后至拔管前更耐管,同時術中泵入的靜脈麻醉藥能耐管即可,減少了靜脈麻醉藥的用量。
通過實踐我們體會到,腰-硬聯合阻滯復合淺全麻行老年直腸癌根治術,既保證血液動力學平穩,提供完善的麻醉效果,又減少了全麻藥的用量,術后躁動少,清醒快,留置的硬膜外導管可作為術后很好的鎮痛通道。此方法是一種值得推廣的麻醉方法。同時我們注意到,CSEA復合淺全麻時擴血管作用相加,預防低血壓發生尤為重要,同時淺全麻因鎮靜藥物應用減少而易發生術中知曉[5],應引起我們足夠重視。
[參考文獻]
[1] 莊心良,曾因明,陳伯鑾. 現代麻醉學[M]. 第3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94.
[2] 盛卓人,王俊科. 實用臨床麻醉學[M]. 第4版. 北京:科學出版社,2009: 742.
[3] 江楠,黃文起,肖亮燦,等. 腰-硬聯合麻醉時不同注藥速度對麻醉效果的影響[J]. 臨床麻醉學雜志,2000,16(12):623-624.
[4] 曹靈敏. 腰-硬聯合阻滯麻醉在高齡患者的應用[J]. 臨床麻醉學雜志,2004,20(12):742.
[5] 周廣利,于金貴,類維富. 全麻復合腰硬膜外阻滯在老年上腹部手術的應用[J]. 臨床麻醉學雜志,2002,18(12):637-639.
(收稿日期:2009-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