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目前采用藥物聯合微創技術綜合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價值。方法 2005年6月~2008年6月所確診的子宮肌瘤患者72例作為實驗組,采用米非司酮治療一個療程后根據B超結果應用微創手術治療。同期選擇40例相同病理患者作為對照,單純采用微創手術治療。結果 術后復查實驗組無一例新發肌瘤,對照組出現新發肌瘤10例。結論 與單純的手術治療相比,藥物聯合微創綜合治療,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手術切除率,并最大限度地避免肌瘤的殘留,大大降低術后子宮肌瘤的復發率。
[關鍵詞] 子宮肌瘤; 綜合治療; 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11.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5-135-02
子宮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常見于30~50歲的婦女;但是近些年來我們在臨床中遇到了很多年輕的患者,也有文獻報道20歲以下的患者,低齡化已經是女性子宮肌瘤很重要的一個特點[1],因此傳統的子宮全切甚至部分切除都不能再作為一個普遍的治療方案。隨著社會的進步,很多女性患者對保留子宮的要求也越來越強烈,微創手術具有手術時對患者造成的損傷小、痛苦少、住院時間短、術后恢復快等優勢,決定了其發展的必然,成為目前保留子宮的首選手術方式[2],而且近些年來隨著對藥物治療子宮肌瘤的研究加深,越來越多的藥物已經證明可以很好的治療子宮肌瘤,其中米非司酮作為孕激素受體拮抗劑用于治療子宮肌瘤已經獲得了確切的療效[3]。筆者在分析目前最常用的保留子宮的治療方案中,對我院2005年6月~2008年6月所確診的72例子宮肌瘤患者采用微創聯合米非司酮綜合治療子宮肌瘤,充分發揮兩種治療方式的優點,達到了更加滿意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6月~2008年6月來我院就診的72例子宮肌瘤患者,入院后經B超檢查確定病理類型如下:單發的漿膜下肌瘤28例,肌壁間肌瘤24例,多發肌瘤20例,患者自愿采用要求藥物加微創手術綜合治療,同時經過篩選,選取同樣患者40例(包含上述不同病理類型)作為對照組。所有患者治療前均經過相關檢查,沒有藥物及手術治療相關禁忌證,治療前三個月未采用激素藥物,排除子宮內膜及宮頸管的惡性病變,所有患者中均伴有不同程度的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月經周期縮短、腰腹部酸痛伴痛經等不適,手術患者經術前綜合評價證實可以耐受手術。
1.2 研究方法
實驗組:從月經周期第2天開始,每日晚飯后服用米非司酮12.5mg(上海華聯制藥),服藥后1h禁食,3個月為一療程,結束后根據B超結果:子宮肌瘤的位置、大小分別采用腹腔鏡、宮腔鏡和自凝刀等手術方式。對照組:單純采用微創手術治療。
1.3 觀察項目
兩組病例術后電話隨訪半年,實驗組回訪率100%(72/72);對照組回訪率95%(38/40)。觀察項目如下。
1.3.1 癥狀檢測 術后3個月統計回訪資料,檢測月經變化、痛經、非月經期下腹墜脹酸痛及貧血改善情況。
1.3.2 術后檢查復發情況 分別于術后3、6、9和12個月進行B超檢查,檢查有無新增肌瘤出現,并檢測肌瘤的體積。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2.0軟件分析。兩組數據比較,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或者Fisher’s確切概率法,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所有病例均順利完成子宮肌瘤剔除手術?;颊呱w征穩定,均未出現陰道大出血、感染等嚴重并發癥,見表1。
2.1 術后觀察
2.1.1 月經及其周期變化 實驗組有88.9%(64/72)的患者月經量與手術前相比明顯減少,對照組45.0%(18/40)的患者月經量與手術前相比明顯減少。血常規檢查,實驗組有83.3%(60/72)的患者血紅蛋白有不同程度增高,對照組40.0%(16/40)不同程度增高。兩組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2.1.2 非月經期下腹墜脹酸痛改變情況 實驗組有2例患者訴非月經期下腹墜脹酸痛(2.7%,2/72),對照組有8例(20.0%,8/40)患者訴非月經期下腹墜脹酸痛,兩組差異均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2.1.3 痛經 實驗組有6例(8.3%,6/72)患者訴痛經,對照組有12例(30.0%,12/40)患者訴痛經。
2.2 術后復發情況
實驗組無一例新增肌瘤出現,術后復發率為0;對照組發現新增肌瘤數10例,肌瘤體積0.3~1.2cm2,復發率25.0%,兩組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肌瘤為女性生殖系統最常見的良性腫瘤,據國外資料顯示占婦科手術的25%~40%,但是近些年來隨著微創技術的發展及所具備的各種優點,選擇微創保子宮手術正成為一種發展趨勢[4]。采用微創手術如腹腔鏡、宮腔鏡、自凝刀等子宮肌瘤剔除術不僅可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維持子宮的生理功能,保持盆底解剖結構的完整性,對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軸的影響最小,有利于術后患者的身心健康,而且具有住院時間短、術后疼痛輕、局部粘連少、切口美觀、術后恢復快等優點,其臨床應用日趨廣泛[5]。但微創手術也有其弊端,如鏡下不能直接觸摸子宮、難以發現較小的壁間肌瘤、術中可能遺漏較小的肌瘤。
傳統的觀點認為,雌激素是促使子宮肌瘤生長的重要因素,但是隨著國內外的最新研究發現,孕激素在子宮肌瘤的發生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是子宮肌瘤生長的一個很重要的促進因子,米非司酮為孕激素受體競爭性拮抗劑,具有明顯的抗孕激素的效應,可使子宮肌瘤明顯縮小,同時又通過非競爭性抗雌激素作用抑制其下丘腦-垂體-性腺軸,使子宮肌瘤萎縮,并誘發閉經,可使血紅蛋白有不同程度的增高,重度貧血者均可得到糾正[6],故對于肌瘤體積較大合并貧血患者可先用米非司酮治療一個療程,作為術前準備,使貧血得到糾正后再手術,減少術中輸血及手術風險。米非司酮在治療子宮肌瘤中的作用國內外均已有報道,其效果已予肯定。特別是對于較小的壁間肌瘤、子宮肌肉深部的肌瘤有很好的療效。但對于巨大肌瘤和多發肌瘤患者,服藥后子宮肌瘤體積縮小,停藥后原位的肌瘤又有可能復發,且長期服用米非司酮,對肝腎功能、血脂、電解質都有一定的影響[7]。
綜合上述兩種治療方案,我們采用藥物聯合微創手術綜合治療子宮肌瘤,與單純應用微創手術的對照組相比,其療效明顯。這種綜合治療方案既能展現微創手術的優點,同時也最大程度地提高術中肌瘤的切除率,減少術中及術后的并發癥避免手術復發。在我們隨訪的各種觀察指標中,綜合治療與單純微創手術相比,其療效明顯好于對照組;更重要的是,這種綜合治療后,子宮治療復發率為0,而對照組為25%。
因此,我們的研究結果證明,藥物聯合微創手術治療子宮肌瘤有著很好療效,更代表著一種發展方向,是一種可行的根治子宮肌瘤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陳文兵,屈王蕾,陳萍,等. 年輕患者子宮肌瘤臨床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08,23(7):917-919.
[2] 張愛榮,孔北華,張萍.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40例臨床分析[J]. 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8):497.
[3] 范融. 子宮肌瘤的藥物治療[J]. 現代婦產科進展,2008,17(11):854-856.
[4] Duplantier N,Finan MA,Barbet T. Necessity of endometrialbiopsy in women with enlarged uteri and a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uterine leio- myoma[J]. J Reprog Med,2003,48(1):23-27.
[5] Seracchioli R,Colombo FM,Bagmoli A,et al. Laparoscop ic myomec- tomy of fibroids penetrating the uterine cavity:is it a safe p rocedure[J]. BJOG,2003,110(3):236-240.
[6] 劉麗梅. 米非司酮預防子宮肌瘤剔除術后肌瘤復發的臨床研究[J].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08,14(5):55-57.
[7] Magalhaes J,Aldrighi JM,de Lima GR. Uterine volume and menstrual patterns in users of the levonorgestrelre leasing intrauterine system with idiopathicmenorrhagia or menorrhagia due to leiomyomas[J]. Contraception,2007,75:193-198.
(收稿日期: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