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酒精; 戒斷綜合征; 誤診
[中圖分類號] R749.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5-101-02
酒精戒斷綜合征(alcoholic withdrawal syndromes AWS)是由于長期酗酒者在突然停止飲酒或減少酒量后引起的一系列不良反應,一般發生在減少飲酒后6~24h出現震顫、焦慮不安、興奮、失眠、大量出汗、惡心、嘔吐、心動過速、血壓升高等癥狀,嚴重者出現譫妄、幻覺、癲癇發作等[1]。筆者在臨床上收治1例酒精戒斷后引起多飲多尿、血糖明顯升高、大量尿糖而誤診為2型糖尿病的病例,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患者林某,男,35歲,18年酗酒史,每日喝35度白酒約500mL。2009年10月15日戒酒后開始出現口干、多飲、多尿、惡心、頭暈、乏力、大汗淋漓、心慌、幻覺、胡言亂語等癥狀,于2009年10月18日16:30入院。查體T:38.2℃,P:130次/min,R:22次/ min,BP:197/104mmHg。神志清楚,精神煩躁,全身皮膚及鞏膜無黃染,皮膚潮濕,口唇干燥,雙肺呼吸音清,無干濕性啰音,心率130次/min,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平軟,無壓痛,肝脾肋下未觸及腫大,肝區無叩擊痛,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正常。四肢肌力肌張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無病理征。化驗尿糖++++,隨機血糖23.67mmol/L。血常規WBC 14.05×109/L,NEU% 78.3%。肝功能:ALT:136U/L,AST:185U/L,乙肝兩對半、丙肝抗體各項均陰性,腹部彩超提示肝臟大小、形態正常,包膜光滑,肝內光點增粗,分布不均,提示為不均質脂肪肝,膽囊、雙腎、脾臟未見異常。
入院診斷考慮為2型糖尿病、高血壓病、酒精性肝炎,給予硝酸甘油控制血壓、短效胰島素控制血糖及保肝、護肝等治療,至當晚00:30測血糖7.93mmol/L,血壓波動在120/70mmHg左右,予停用硝酸甘油和胰島素,次日開始在未使用降壓藥、降糖藥的情況下,血壓、血糖都能維持在正常范圍。住院觀察1周,患者癥狀消失,血壓、血糖平穩,尿糖陰性,肝功能好轉出院。
最后診斷:1、酒精戒斷綜合征2、酒精性肝炎。本例患者由于出現口干、多飲、多尿,血糖高達23.67mmol/L,尿糖(++++),故而開始誤診為2型糖尿病,經詳細詢問既往史、動態觀察病情后診斷為酒精戒斷綜合征。
姜宏偉[2]、隆莉[3]等報道將酒精戒斷綜合征誤診為高血壓腦病、肝性腦病者。目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社會壓力增加,酗酒者越來越多,慢性酒精中毒、酒精戒斷綜合征的發病率也在升高,因此臨床醫師應注意鑒別,以免誤診。
2 討論
2.1 AWS的發病機制
酒精為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長期酗酒者體內神經活動性增高以對抗酒精的抑制效應,表現為對酒精抑制作用的適應。酒精戒斷癥狀的發生可能與酒精刺激的突然解除造成腦內γ-氨基丁酸(GABA)抑制效應的明顯降低,同時去甲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和促腎上腺皮質素釋放素(corticotropin-releasing hormone)的分泌增加,導致交感神經系統被激活。此外重復戒斷將導致神經元興奮閾值下降,使交感神經作用更加活化;大腦的γ-氨基丁酸受體的親和力下降,鈉、鉀離子對細胞膜的通透性增加都是造成酒精戒斷癥狀的原因。本例患者在酒精戒斷后出現血糖明顯升高、大量尿糖的原因可能為:由于彌漫性肝病患者,葡萄糖轉化為肝糖原功能減弱,肝糖原貯存減少,進食后0.5~1h血糖可高于正常,并出現尿糖;同時由于急性應激狀態時,胰島素拮抗激素(如腎上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等)分泌增加,使糖耐量減低,出現血糖升高,尿糖陽性,在應激過后可恢復正常。
2.2 AWS的診斷
根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4],酒精戒斷綜合征的診斷應符合:1、有酒依賴病史。2、在停飲或減少飲酒后出現各種精神癥狀或軀體功能紊亂,如肢體震顫、靜坐不能、惡心、嘔吐、大汗或易激惹等戒斷癥狀。3、再次飲酒則可使癥狀迅速消失。
根據癥狀的輕重臨床上可分為3級:1級(physical withdrawal),明顯震顫及出汗,無幻覺及意識障礙。2級(impending dilirium tremens),急性階段有明顯的震顫、大汗及幻覺,但幻覺可以是暫時的,睡前及醒前的惡夢與幻覺不相平行。3級(dilirium tremens),除包括2級各項外,還應有意識障礙,可以是間歇性,并有定向力和近記力障礙[5]。
2.3 AWS的治療
酒精戒斷綜合征的治療主要是對癥處理,患者應安靜休息,保證睡眠,加強營養,適當糾正酸堿平衡及電解質紊亂,同時補充多種維生素也是必要的,尤其是維生素B1、B6等。苯丙二氮雜■ 類(Benzodiazepines,BZ)是治療酒精戒斷綜合征的一線藥物,其與GABA形成復合物(BZ/GABA)對中樞神經系統有抑制作用,用以緩解戒斷反應的癥狀,并降低震顫及癲癇的發生率。而且BZ與酒精有交叉耐受,安全性大、依賴性差,是治療AWS的較有效藥物。以地西泮為例,劑量一般為10mg/次,3 次/日,首次劑量可更大些,口服即可,2~3日后逐漸減量。如有幻覺、妄想者可應用抗精神藥物,如氟哌啶醇、氯丙嗪等;出現癲癇持續狀態可靜注地西泮、肌注苯巴比妥等。
酒精戒斷綜合征是一種對酒精產生依賴的特殊臨床表現,預防其發生的關鍵是避免濫用酒精,做到對酒精的限制,少飲酒或不飲酒,同時應了解酗酒者的社會-環境-心理因素,開展反對酗酒的宣傳教育,對沉溺于酗酒者應勸其戒酒,并接受精神科醫生的心理治療。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陸再英. 內科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983-987.
[2] 姜宏偉. 酒精戒斷綜合征誤診高血壓腦病1例報告[J]. 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06,6(1):66.
[3] 隆莉,張繼萬. 早期誤診為肝性腦病患者的臨床分析21例[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19):2181-2183.
[4] 陳彥方,楊德森,姚芳傳,等. 中國精神疾病分類與診斷標準(CCMD- 3)[M]. 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62-74.
[5] Nordentoft M,Timm S,Hasselbalch E,et al. Thiamine pyrophosphate effect and erythrocyte transketolase activity during severe alcohol withdrawal syndrome[J]. Acta Psychiatrica Scandinavica,1993,88:80-87.
(收稿日期:2009-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