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較酶聯免疫法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測定乙肝表面抗原的結果,為實驗室工作提供參考。方法 對我站10493份血清標本分別采用酶聯免疫法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測定乙肝表面抗原,對結果進行比較分析。結果 酶聯免疫法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的檢測陽性率分別為0.48%、0.40%,兩者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0.6987,P>0.05);兩種方法檢測標本符合率為99.81%,膠體金試紙法的靈敏度為72.00%,特異度為99.94%。結論 酶聯免疫法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均為測定乙肝表面抗原的可靠方法,但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的靈敏度有待提高。
[關鍵詞] 乙肝表面抗原; 酶聯免疫法; 膠體金免疫層析
[中圖分類號] R446.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5-94-02
輸血是乙肝病毒經血液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為了防止乙肝病毒經輸血傳播,提高血液質量,對獻血者進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檢測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之一。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外膜蛋白,可在感染HBV后早期出現,本身不具有傳染性,但它的出現常伴隨乙肝病毒的存在,所以它是已感染乙肝病毒的標志[1]。本研究比較酶聯免疫法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測定乙肝表面抗原的結果,現將相關資料總結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標本來源
來源于2009年2~4月我站自愿無償獻血者的血液標本,EDTA-2Na抗凝,經正確處理血液標本得到待檢血漿,共計10493份。
1.2 試劑
①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診斷試劑盒(酶聯免疫法)(英科新創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08085111);②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診斷試劑盒(膠體金法)(英科新創科技有限公司,批號:2009010102);③質控血清(衛生部臨檢中心,批號:090040);所有試劑均嚴格按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
1.3 儀器
加樣器:STAR;全自動酶標儀:FAME或加樣器:TECAN RSP 150;洗板機:TECAN ;酶標儀:SUNRISE
1.4 方法
對10493份自愿無償獻血者標本,采用兩種不同的方法進行檢測,初次檢測反應性標本用原試劑雙孔復查。酶聯免疫法:用加樣器分別加入陰性和陽性對照血清、質控品及待檢標本于相應孔中,然后在每孔中加入酶標抗體。混勻后37℃孵育60min,經洗板,加底物,37℃避光反應15min后加終止液完成反應。所有試驗均按試劑盒說明書在Auslab實驗室管理軟件中編寫程序,自動判讀結果。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將60μL待檢標本加入試紙條箭頭區內,靜置10min后判定結果。試紙條只在對照線位置出現1 條紫紅線為陰性,在檢測線和對照線位置出現兩條紫紅線為陽性。
1.5 公式
特異度、靈敏度計算公式[2]:靈敏度=A/(A+C)×100%;特異度=D/(B+D)×100%。A-真陽性數,B-假陽性數,C-假陰性數,D-真陰性數;靈敏度即實際為陽性而被該法正確判為陽性的百分比,特異度即實際為陰性而被該法正確判為陰性的百分比。
1.6 統計學處理
研究中所得數據采用SPSS11.0軟件包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 結果
2.1 兩種方法的檢測陽性率
本研究中,酶聯免疫法檢測出HBsAg陽性50份,陽性率為0.48%;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出HBsAg陽性42份,陽性率為0.40%;兩種方法的檢測陽性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0.6987, P>0.05)。具體數據見表1。
2.2 兩種檢測方法的符合率
由表1可見,酶聯免疫法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標本的符合率為99.81%[(36+10437)/10493×100%],以酶聯免疫法為常規法驗證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的靈敏度為72.00%,特異度為99.94%。
3 討論
HBsAg可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唾液、乳汁、汗液、淚水、鼻咽分泌物、精液及陰道分泌物中。在感染乙肝病毒后2~6個月,當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前2~8周時,可在血清中測到陽性結果。酶聯免疫法基本原理是[3]:①使抗原或抗體結合到某種固相載體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使抗原或抗體與某種酶連接成酶標抗原或抗體,這種酶標抗原或抗體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測定時,把受檢標本和酶標抗原或抗體按不同的步驟與固相載體表面的抗原或抗體起反應。用洗滌的方法使固相載體上形成的抗原抗體復合物與其他物質分開,最后結合在固相載體上的酶量與標本中受檢物質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應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變為有色產物,可根據顏色反應的深淺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頻率很高,故可極大地放大反應效果,從而使測定方法達到很高的敏感度。免疫膠體金技術是以膠體金作為示蹤標志物應用于抗原抗體的一種新型的免疫標記技術。膠體金是由氯金酸在還原劑作用下,聚合成為特定大小的金顆粒,并由于靜電作用成為一種穩定的膠體狀態即膠體金。膠體金在弱堿環境下帶負電荷,可與蛋白質分子的正電荷基團形成牢固的結合,由于這種結合是靜電結合,所以不影響蛋白質的生物特性。膠體金除了與蛋白質結合以外,還可以與許多其它生物大分子結合,如SPA、PHA、ConA等。
參照已有報道進行分析,潘麗等[5]以酶聯免疫吸附法作為金標準,檢測患者血清388份,其中檢測出陰性262份,陽性126份,同時再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結果: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HBsAg的靈敏度為73.8%、特異性為96.6%,陽性預期值0.912,陰性預期值0.885,假陰性率26.2%,假陽性率3.44%;結論: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HBsAg靈敏度低于酶聯免疫吸附法,存在一定的漏檢率,與酶聯免疫吸附法比較差異有顯著性。高麗等[6]采用兩種方法檢測0~65 歲人群血清標本3578 份,結果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檢測出HBsAg 陽性標本189 份,陽性率5.28%;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出陽性標本200 份,陽性率5.59%;兩種方法陽性檢出率差異無顯著統計學意義;膠體金免疫層析法與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標本符合率為97.74%。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的靈敏度為77.00% ,特異為98.96%,顯示膠體金免疫層析法操作簡便、快速,檢測的特異度較好,但其靈敏度稍差。本組研究結果與以上報道一致。
綜合以上論述可見,酶聯免疫法和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均為測定乙肝表面抗原的可靠方法,通過對無償獻血者采用膠體金免疫層析法進行乙肝病毒現場初篩,可減少無償獻血血液的報廢,但膠體金免疫層析法的靈敏度有待提高。
[參考文獻]
[1] 盛振東,相艷,陳凡金,等. 鄒城市技校生乙肝表面抗原、抗體檢測結果分析[J]. 中國醫療前沿,2009,4(7):144.
[2] 李立明. 流行病學[M]. 第5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289-292.
[3] 張啟友. ELISA方法檢測乙肝表面抗原假陽性的分析[J]. 社區醫學雜志,2006,4(20):47.
[4] 潘麗,劉毅青. 膠體金標法與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比較[J]. 實用醫技雜志,2007,14(18):2461-2462.
(收稿日期:2009-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