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辛伐他汀; 臨床應用; 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9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5-102-01
腦梗死的病人為穩定動脈硬化斑塊均應用他汀類藥物。近期住院病人中發生1例口服辛伐他汀藥物發生雙上肢對稱性皮疹的情況,現報道如下。
1 病例資料
患者女,81歲,因發現言語不清、左側肢體活動不靈5h入院。既往體健。查體:Bp140/70mmHg,運動性失語,左側鼻唇溝淺,伸舌不合作。心率90次/min,律不齊,心音強弱不等,無雜音。四肢肌張力正常,左側肢體肌力1級,右側肢體肌力5級。左側Babinski征、Chaddock征陽性。顱腦MR示:右側小腦、右額葉、雙側基底節及半卵圓中心、右額葉示多發點狀及斑片狀長T1長T2信號影,FLAIR像上為高信號。DWI像上右側小腦、右額葉、右側基底節、右側半卵圓中心、右額葉示多發點狀及斑片狀高信號影。生化常規示:CHOL 6.17mmol/L,LDL-C 4.01mmol/L,TRIG 0.70mmol,LP(a)629mg/L。入院后給予疏血通、長春西汀、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鈣治療,后加用辛伐他汀,加用此藥第2日出現雙上肢末端對稱性片狀斑疹,邊界清楚,紫紅色,以中央為著,壓之退色,無壓痛(封三圖9)。
停用辛伐他汀,余藥物不變,給予皿治林、派瑞松藥物后,1周后皮疹逐漸消失。
2 討論
他汀類藥物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效應,是目前最強效的調血脂藥物,不僅可明顯降低冠狀動脈病患者的缺血性卒中發病率和死亡率,而且有不依賴于調脂效應的神經保護作用[1]。而辛伐他汀是一種新型的羥甲基戊二酸單酰酶還原酶抑制劑,能有效地降低血漿LDL-C及提高HDL-C;臨床試驗證實,無論是在心腦血管疾病一級預防或是在二級預防中都有很好的臨床效果,已作為首選藥物,臨床應用廣泛。辛伐他汀耐受性良好,大部分的副作用輕微且為一過性,常見的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較少發生的副作用有肌無力、頭痛、肌痛、肝臟反應和過敏、脫發。本例應用辛伐他汀時藥物劑量在正常范圍內,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屬皮膚過敏反應。所以在臨床中應用此藥應注意定期進行相關檢查,便可安全發揮其臨床作用,發現不良反應及時停用藥物[2]。
綜上所述,辛伐他汀是常用血脂調節及穩定動脈硬化斑塊藥物,但所致的不良反應中,涉及全身許多器官系統,合理應用辛伐他汀至關重要,臨床醫生應根據病情輕重選擇合理劑量,避免不良反應的發生[3]。
[參考文獻]
[1] 劉帆,唐宜耀. 辛伐他汀對腦梗死患者頸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J]. 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7(1):117-118.
[2] 文莉. 辛伐他汀的臨床應用[J]. 現代中西醫綜合雜志,2007,16(34):5229.
[3] 王飛. 辛伐他汀的臨床不良反應研究[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09,3(1):107.
(收稿日期:2009-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