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異位妊娠中的應用價值以及進一步分析各型異位妊娠超聲診斷符合率及漏、誤診情況。方法 選擇我院2006年9月~2009年2月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50例異位妊娠患者,腹部超聲示宮腔內未見妊娠囊后,均行TVS檢查。結果 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50例異位妊娠,超聲確診43例,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6.0%(43/50)。結論 經陰道超聲診斷異位妊娠對治療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診斷依據,作為異位妊娠早期診斷的首選方法,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 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 異位妊娠; 誤診; 漏診
[中圖分類號] R714.22;R814.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5-80-02
異位妊娠是婦科常見急腹癥之一,選擇我院2006年9月~2009年2月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50例異位妊娠患者,探討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在診斷異位妊娠中的應用價值以及進一步分析各型異位妊娠超聲診斷符合率及漏、誤診情況,為進一步臨床診斷和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資料均為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50例異位妊娠患者,年齡18~42歲,平均32.5歲。均有停經史、腹痛和(或)陰道不規則出血,尿HCG陽性,腹部超聲示宮腔內未見妊娠囊后,均行TVS檢查。
1.2 儀器與方法
使用儀器:GE公司 LOGIQ7陰道探頭頻率7~12MHz,探頭扇擴角度180°。患者排空膀胱,取膀胱截石位,將避孕套套入探頭上送入陰道內觀察子宮及附件情況,發現包塊時凍結,測量其大小,觀察有無妊娠結構,如有可確診為宮外孕,未發現妊娠結構則將彩色多普勒取樣框位于包塊上,獲得血流圖及血流頻譜圖,記錄血流參數。
2 結果
2.1 超聲診斷符合率
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50例異位妊娠,經超聲確診43例,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6.0%(43/50),其中輸卵管妊娠40例,占93.02%;壺腹部妊娠1例,傘部1例,間質部1例。 誤診4例,漏診3例,誤診率為8.0%(4/50),漏診率 6.0%(3/50)。各型異位妊娠超聲診斷符合率及漏、誤診病例統計見表1。
2.2 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聲像圖和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表現
聲像圖特征主要表現為破裂或流產型為混合性回聲包塊(圖1),包塊最小3.5cm×2.8cm,最大5.8cm×4.6cm,不均質,無包膜,液性暗區,包塊內可見無序的血流信號。未破裂型的囊性包塊為妊娠性囊塊,直徑為2cm左右,邊界清,囊壁厚,回聲強,囊內為液性暗區,有胚芽及心管搏動。周邊可見彩色滋養動脈血流,血流頻譜規則,阻力指數一般<0.4。43例各型異位妊娠經陰道彩色多普勒超聲聲像圖(TVCDS)和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表現見表2。
3 討論
異位妊娠作為一種常見婦科急腹癥,是指受精卵著床于正常子宮體腔以外的任何部位,它包括輸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闊韌帶妊娠、宮頸妊娠、子宮殘角妊娠及剖宮產瘢痕部位妊娠等。其中最常見的類型是輸卵管妊娠,近年來其發病率逐漸上升。輸卵管妊娠占異位妊娠的95%左右,其中壺腹部妊娠最多見,約占78%,其次為峽部、傘部,間質部妊娠較少見。異位妊娠一旦破裂,常引起出血等嚴重并發癥,可危及患者生命,—直以來受到臨床醫生的普遍重視[1]。超聲在異位妊娠的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尤其是經陰道超聲,因探頭頻率高、分辨率強,可測量直徑1.0cm以上的腫塊,貼近盆腔臟器,無需膀胱充盈、準確、方便,對早期未破裂的異位妊娠加上彩色多普勒血流圖顯像,以其特有的滋養層血流及高速低阻的血流頻譜,可明顯地增加發現異位妊娠的敏感性[2,3]。本文結果顯示,經手術及病理證實的50例異位妊娠中經超聲確診43例,超聲診斷符合率為86.0%(43/50),其中輸卵管妊娠40例,占93.02%;壺腹部妊娠1例,傘部1例,間質部1例。誤診4例,漏診3例,誤診率為8.0%(4/50),漏診率6.0%(3/50)。聲像圖特征主要表現為:破裂或流產型為混合性回聲包塊,包塊最小者3.5cm×2.8cm,最大者5.8cm×4.6cm,不均質,無包膜,液性暗區,包塊內可見無序的血流信號。未破裂型的囊性包塊為妊娠性囊塊,直徑為2cm左右,邊界清,囊壁厚,回聲強,囊內為液性暗區,有胚芽及心管搏動。周邊可見彩色滋養動脈血流,血流頻譜規則,阻力指數一般<0.4。
綜上所述,經陰道超聲診斷異位妊娠對治療有重要的臨床意義[4],可以為臨床治療提供診斷依據,作為異位妊娠早期診斷的首選方法,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 周永昌,郭萬學. 超聲醫學[M]. 第3版. 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1105.
[2] 錢孝綱. CDFI檢測異位妊娠子宮血循環阻力指數的臨床價值[J]. 中國超聲醫學雜志,2002,18(3):227.
[3] 嚴英榴,楊秀雄,沈理. 產前超聲診斷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82-89.
[4] Craven CM,Chedwich LR,Ward K,et al. Placental basal plate formation is associated with fibrin deposition in decidual veins at sites of trophoblast cell invasion[J]. Am J Obstet Gynecol,2002,186(2):291.
(收稿日期: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