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蒼術熏蒸用于空氣消毒的效果及對醫院門診收費大廳、兒科門診候診區、門診B超候診區、門診呼吸內科候診區的空氣中微生物分布狀況進行研究,以促進院內感染的有效預防和控制。方法 按《醫院消毒衛生標準》(GB15982- 1995)規定的方法進行采樣和檢測。結果 醫院各門診科室候診區的環境空氣中細菌總數超過國家規定標準,并顯著高于門診衛生標準(4000cfu/m3),經蒼術熏蒸消毒后空氣培養結果細菌菌落總數均達到門診環境衛生標準。第二次采樣發現,蒼術熏蒸空氣消毒前空氣培養結果細菌菌落總數比第一次采樣蒼術熏蒸消毒后空氣培養結果細菌菌落總數要低,但比第一次蒼術熏蒸消毒后空氣培養結果細菌菌落總數要高,經蒼術熏蒸空氣消毒后空氣培養結果細菌菌落總數更明顯低于醫院候診室衛生標準(4000cfu/m3)。結論 在室內有人情況下,蒼術熏蒸空氣消毒仍是一種空氣消毒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蒼術熏蒸; 空氣消毒; 醫院; 細菌
[中圖分類號] R1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5-95-02
為解決本醫院門診各候診區空氣消毒難的問題,我科經多次實驗檢測,確認用蒼術空氣消毒效果比較好,且對人無刺激,特別適合用于有人的區域如門診各候診區等的空氣消毒。我們針對本院門診各候診區病人流量較大、空氣對流不夠充分、存在院感隱患等問題,采用了蒼術空氣消毒技術,現報道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檢測指標
空氣中細菌總數。
1.2 采樣地點
門診收費大廳、門診兒科候診區、門診呼吸內科候診區、門診B超候診區。
1.3 蒼術熏蒸空氣消毒方法
①每10平方米的室內面積使用60g蒼術,每日消毒1次;②將蒼術放入治療碗里用95%的醫用酒精浸泡,酒精量以浸過治療碗內的蒼術為準;③浸泡15~30min,然后把容器放到需要空氣消毒的候診室大廳;④蒼術點燃后會釋放出一股白色煙霧,消毒時最好關上門窗,蒼術可以用于動態消毒,30min后把門窗重新打開。
1.4 采樣方法
1.4.1 采用平皿沉降法,將消毒準備好的直徑90mm營養瓊脂平板放在室內各采樣點,采樣高度距地面垂直距離0.8~1.5m,距墻1m,暴露時間為5min,37℃溫箱培養24h,取出計算菌落數[1]。
1.4.2 布點規則 室內面積≤30m2,設一條對角線按居室取3點,室內面積≥30m2,設四角及中央5點[1]。
1.4.3 結果判定 根據公式計算,菌落數/ m3=N×100/A×5/T×1000/10=50000N/AT[(A=平板面積(cm2),T=平板暴露于空氣中的時間(min),N= 平均菌落數)];換算出各采樣區域內空氣中的細菌含量,再依據GB9671-1996環境空氣標準(醫院候診室≤4000cfu/m3)[1,2]判定結果。
2 結果
蒼術消毒前后空氣細菌總數比較見表1。
3 討論
醫院感染是病人在醫院范圍內獲得的感染。這種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和在出院后不久出現的感染,但不包括病人在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即帶入感染)。實際上,門診也存在醫院感染問題[2]。由于醫院的特定環境,決定其是致病微生物污染空氣傳播的重要場所,人類許多傳染病都是經過空氣傳播的,在醫院里如果空氣細菌總數超標,達不到醫院消毒標準,則存在傳染病傳播的潛在危險[3]。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人們對院內感染越來越重視,院內空氣質量也成為醫護人員和病人擔憂的問題 。我院建筑物內、門診各科候診區空氣細菌總數長期存在超標問題,嚴重者空氣細菌總數達104/m3以上。因有病人或工作人員存在,紫外燈照射和乳酸熏蒸等消毒方法難以采用,成為院內環境控制中的一個難點。為此,我們專門選取了門診收費大廳、門診兒科候診區、門診呼吸內科候診區、門診B超候診區,病人相對較集中的地方作為采樣地點,這里空氣中微生物污染嚴重,易于造成病人之間、病人和健康人之間的交叉感染。通過細菌培養方法來觀察醫院內門診各科候診區空氣的細菌總數及其動態變化,以便及時掌握醫院消毒質量,對感染危險因素及時采取措施,及時控制院內感染。
本次監測結果顯示:(1)我院各門診科室的環境空氣中細菌總數超過國家規定的《醫院消毒衛生標準》,并顯著高于醫院候診室衛生標準(4000cfu/m3),經蒼術熏蒸空氣消毒后30min進行平板暴露法采樣,空氣培養結果細菌菌落總數明顯低于醫院候診室衛生標準(4000cfu/m3);(2)我們每天蒼術熏蒸空氣消毒1周后第2次采樣發現,蒼術熏蒸空氣消毒前空氣培養結果細菌菌落總數比第一次采樣蒼術熏蒸消毒后空氣培養結果細菌菌落總數要低,但比第一次蒼術熏蒸消毒后空氣培養結果細菌菌落總數要高,經蒼術熏蒸空氣消毒后30min進行平板暴露法采樣,空氣培養結果細菌菌落總數更明顯低于醫院候診室衛生標準(4000cfu/m3)。說明醫院室內空氣染菌量在空氣消毒前后細菌數呈波浪形狀,這一變化趨勢與人員的活動、室內外空氣的流動、空氣有消毒及無消毒的區別等密切相關。在動態條件下現場連續性空氣采樣監測是較為科學合理的方法。
本次監測表明,在有重大疫情流行時,蒼術熏蒸消毒仍是一種安全、高效的空氣消毒方法,動態條件下的空氣培養具有重要價值。目前,某些不良反應強、污染環境的化學消毒方法,如過氧乙酸,因其對人體的刺激性、毒性和對物品的腐蝕性而限制了應用;而通風、除塵、凈化、紫外線照射、在有人狀態下可以開機使用的動態空氣消毒機或蒼術熏蒸消毒等方法已成為空氣消毒新的理念,本醫院空氣質量不高,院內感染可能性大,消毒設施還需要進一步改善。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S]. 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02:202.
[2] 劉振聲,金大鵬,陳增輝. 醫院感染管理學[M]. 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0:2.
[3] 馬蘭榮,王麗姿. 過氧化氫與過氧乙酸氣溶膠噴霧空氣消毒臨床觀察[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3):397.
(收稿日期:2009-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