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比較尼莫地平和硝普鈉治療高血壓性腦病的療效和不良反應。方法 78例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隨機分為尼莫地平和硝普鈉治療組,比較治療前后療效和不良反應。結果 尼莫地平和硝普鈉在減少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血腫量療效方面無顯著性差異(P>0.05),尼莫地平在改善神經功能和減少水腫量方面療效較好。結論 兩種藥物治療高血壓性腦出血均有療效,但尼莫地平應用更安全、有效且不良反應少。
[關鍵詞] 高血壓性腦出血; 尼莫地平; 硝普鈉; 療效; 不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54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5-113-02
高血壓性腦出血(Hypei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H)是高血壓病最嚴重的并發癥之一,多見于50~60歲的老年人,臨床特點為突然出現劇烈頭痛,并且多伴有躁動、嗜睡或昏迷。尼莫地平和硝普鈉都是治療HIH的藥物,但尚未見兩者療效比較的研究報道。我們對兩種藥物治療HIH患者的療效和不良反應進行比較,以期為臨
床治療提供參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8月~2008年12月間我院收治的78例HIH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時收縮壓均≥200mmHg,且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診斷標準[1],經頭顱CT證實為少量腦出血。隨機分為尼莫地平組和硝普鈉組,尼莫地平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48~78歲;硝普鈉組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齡45~75歲。兩組患者既往史、血壓值、神經功能缺損及出血量等均無顯著性差異。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用常規治療方法,包括止血、甘露醇降顱壓、保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尼莫地平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選用尼莫地平靜脈滴注降壓,開始時以5mg/h的速度靜脈注射,當血壓降至140mmHg 以下時調至(1~3)mg/h。硝普鈉組采用硝普鈉持續泵入降壓,1~2d內使血壓控制在110~130mmHg。
1.3 預后
出院時按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級法評定患者預后。Ⅰ級:恢復日常生活;Ⅱ級:生活基本自理;Ⅲ級:生活部分自理;Ⅳ級:臥床但有意識;Ⅴ級:植物狀態生存。
1.4 神經功能評分
所有病例在治療前后均按照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通過的“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2]進行評分。
1.5 血腫量
所有病例均在入院時和入院15d 行頭顱CT,按照CT片計算血腫大小(mL)(血腫最大層面的長×寬×血腫的層面數×π/6)之差。
1.6 水腫量
所有病例均按CT片計算水腫帶減少面積(cm2)(水腫帶外徑的長×寬- 水腫帶內徑的長×寬)。
1.7 統計學處理
數據用(χ±s)表示,進行方差齊性分析后進行t 檢驗。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預后比較
尼莫地平組:Ⅰ級32.5%(13/40),Ⅱ級35.0%(14/40)14例,Ⅲ級20.0%(8/40),Ⅳ級5.0%(2/40),Ⅴ級2.5%(1/40);住院期間死亡5.0%(2/40)。硝普鈉組:Ⅰ級13.2(5/38),Ⅱ級21.1%(8/38),Ⅲ級21.1%(8/38),Ⅳ級21.1%(8/38),Ⅴ級3例;住院期間死亡15.8%(6/38)。經統計學分析,兩組療效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2.2 神經功能評分比較
尼莫地平組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評分分別為(22.38±7.83)和(10.58±3.97);硝普鈉組治療前后的神經功能評分分別為(20.15±6.78)和(14.21±5.68),兩組資料進行方差齊性分析后用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治療后治療組的神經功能評分顯著好于對照組(P<0.05)。
2.3 血腫量比較
尼莫地平組治療前后的血腫量分別為(17.27±6.23)mL 和(6.78±5.38)mL,硝普鈉組治療前后的血腫量分別為(17.30±6.49)mL 和(6.81±4.58)mL。兩組資料進行方差齊性分析后用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兩組血腫體積減少差異無顯著性(P>0.05)。
2.4 水腫量比較
尼莫地平組治療前后水腫帶減少面積分別為(1.81±1.51)cm2,硝普鈉組治療前后水腫帶減少面積分別為(0.98±0.64)cm2。兩組資料進行方差齊性分析后用t檢驗進行統計分析,兩組水腫帶減少面積差異有顯著性(P<0.05)。
3 討論
HIH是高血壓病的一種嚴重并發癥,其發病機制還不完全清楚。目前多認為長期高血壓可導致腦內小動脈或深穿支動脈硬化、血管壁纖維素樣壞死或脂質透明變性、形成小動脈瘤或夾層動脈瘤;當血壓驟然升高時出現病變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液自血管壁滲出,血液進入腦組織形成血腫。HIH的治療主要有內科非手術治療和手術治療。這兩種治療方法應根據出血量大小和病情等進行適當選擇。內科非手術治療包括臥床休息、使用降壓藥物控制血壓、靜脈輸甘露醇降顱內壓、維持營養和水電解質平衡和積極防治并發癥等。
急性腦出血時血壓升高是顱內壓增高情況下腦血管的一種自動調節機制,降壓可影響腦血流量,導致低灌注,但持續的高血壓可使腦水腫惡化,因此使用降壓藥物目前仍存在爭議。尼莫地平為選擇性地作用于腦血管平滑肌的鈣離子拮抗劑,具有良好的脂溶性,易于透過血- 腦脊液屏障而進入腦組織,對缺血性腦損傷有保護作用,可以改善腦血流量,促進腦細胞恢復[3],其對腦血管的作用比對其他血管的作用強20倍,因此在不引起血壓明顯下降的前提下明顯改善腦循環,而對其他部位血供無大的影響,目前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近年來有作者將尼莫地平用于腦出血的早期治療,發現其可降低較大腦血腫的死亡率及改善其預后。硝普鈉是一種強效、反應迅速的周圍血管擴張劑,能直接松弛小動脈與靜脈血管平滑肌,臨床上常用于治療HIH等高血壓急癥。
急性HIH后,大腦產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血腫周圍組織存在缺血性損傷,局部腦血流量下降。本研究結果顯示,在接受尼莫地平治療后,病人的血腫量和水腫量均有所減少,減少血腫的壓迫有利于改善腦循環障礙,但這種作用不是非常明顯。研究表明,部分解除血腫壓迫并不能阻斷周圍腦組織循環障礙和血管痙攣引起的腦缺血性損傷和腦水腫的發生;有專家認為顱內出血50mL體積的血腫不一定會造成顱內壓升高,而血腫周圍腦水腫則可能對顱內壓增高起關鍵作用[4]。尼莫地平有解除血管痙攣的作用,在減少水腫面積方面作用顯著(P<0.05)。在預后方面,尼莫地平治療組病人神經功能評分差在治療前后非常顯著(P<0.05),死亡率也較硝普鈉組少。這表明尼莫地平是治療HIH的有效藥物。
硝普鈉在用藥后也能減少血腫量和水腫面積,但其作用較尼莫地平小。硝普鈉在應用的過程中,其降壓效果過快,容易導致血管灌注壓不足。其中6例病人在治療過程中死亡,在排除其他誘因的情況下,考慮與其副作用有關,提示部分HIH患者應慎用此類藥物。
總之,就本資料涉及的HIH而言,尼莫地平降壓作用較硝普鈉小,而對減少血腫壓迫、改善腦循環等的作用較強,是一類更安全、有效的藥物。
[參考文獻]
[1] 中華神經科學會.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 29(6):379.
[2] 中華醫學會. 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1995)[S].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42(6):62-64.
[3] 謝鵬飛,沈祥駿. 急性腦出血治療的應用研究[J].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0,13(5):282.
[4] 李強,陸兵勛. 腦水腫的發病機制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06,9(2):97-98.
(收稿日期:2009-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