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分別采用胰島素強化治療和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對血糖控制及胰島功能的不同影響。方法 60例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隨機分成兩組:胰島素強化治療組30例(A組)及口服降糖藥物治療組30例(B組),進行為期2周的治療,并分別于0、3、6個月進行胰島素釋放試驗,計算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并對兩組病人進行隨訪,觀察血糖控制及胰島功能變化的情況。結果 兩種治療方法都可以很好的使病人血糖達標;且胰島功能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兩組胰島β細胞功能指數均有改善,但A組較B組改善明顯,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對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兩種方法均可使病人獲得理想的血糖控制,但早期使用胰島素治療可更快速控制血糖,其改善胰島β細胞功能的作用更顯著。
[關鍵詞] 2型糖尿病; 胰島素強化; 降糖藥; 胰島功能
[中圖分類號] R587.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5-52-02
已有的資料表明,短期胰島素強化治療通過消除糖毒性,部分改善胰島β 細胞功能,使病人在飲食及運動治療的情況下,即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使血糖保持良好的控制水平[1,2]。臨床中我們也能見到采取口服降糖藥的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人,在血糖下降后也可減少藥物劑量,甚至停用。是否口服降糖藥也有改善胰島β細胞的功能?針對這一問題,本研究隨訪觀察了近1年來初診的2型糖尿病人,采取不同治療方案,觀察胰島功能在不同時期的情況。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2008年10月~2009年3月期間在我院住院的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入選病人均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診斷標準,病程<6個月;胰島素自身抗體、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細胞抗體均陰性;從未使用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空腹血糖(FPG)≥10mmol/L;年齡25~60歲,無糖尿病急性并發癥和嚴重的心、肝、腎疾病,無使用影響糖代謝的藥物史。
1.2 方法
1.2.1 研究設計 符合入選條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抽取空腹血用于測定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血脂、糖化血紅蛋白(免疫酶聯法),然后進行口服葡萄糖胰島素釋放試驗。之后隨機分為強化胰島素治療組和口服降糖藥組,兩組血糖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1)胰島素強化治療組(A組):給予優泌林R+N日四次皮下注射,并根據血糖水平調整胰島素劑量。(2)口服降糖藥組(B組):給予二甲雙胍(格華止)的基礎上根據血糖水平加用磺脲類和/或糖苷酶抑制劑。兩組均采用強生血糖儀每日監測血糖5次,血糖控制目標為:FBG(4.0~7.0)mmol/L,2h PBG(4.5~10.0)mmol/L。要求在治療開始后2周內將患者的血糖控制達標。在治療的同時,所有患者均接受糖尿病教育,并堅持飲食及運動治療,血糖達標者門診隨訪,每周測定FBG及2hPBG各一次。0、3個月、6個月分別進行口服葡萄糖胰島素釋放試驗一次。
1.2.2 口服葡萄糖胰島素釋放試驗 患者空腹10h后給予100g饅頭口服,分別于0、30、60、120min取血標本測定血糖、C肽和胰島素水平。
1.3 統計學處理
計量資料以(χ±s)表示,治療前后各參數的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所有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11.0軟件處理。
2 結果
2.1 一般資料
60例病人均完成了本研究,其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齡(47.6±8.4)歲。腰圍男性100.2±14.9)cm,女性(85.4±12.5)cm;體重指數(28.1±3.6)kg/m2。
2.2 胰島功能
2.2.1 胰島功能評估 用穩態模型評估法(Homeostasis Model Aseessment)評價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和胰島素分泌指數(HOMA-IS)。其中HOMA-IR=(FINS×FBG)/22.5,HOMA-IS=20×FINS/(FBG-3.5)。
2.2.2 治療后兩組患者都可以使血糖達到良好控制A組FB(G4.8±0.9)mmol/L,PBG(6.2±1.8)mmol/L;B組(FBG5.2±1.0)mmol/L,PBG(6.3±2.1)mmol/L,兩組血糖無差異(P>0.05)。兩組患者的胰島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1):兩組胰島素、C肽均值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但A組C肽均值升高較B組略高,兩組間無差異(P>0.05);胰島素抵抗和胰島素分泌功能:治療后兩組均有改善,但A組較B組改善明顯,有顯著差異(P<0.05)。
隨訪1年,A組中有20例患者(66.6%)停藥后僅采用飲食及運動治療,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可達標;B組僅有5例患者(16.7%)停藥,其他仍需用口服降糖藥物維持治療。
3 討論
本研究中我們的目的是觀察在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強化胰島素治療與口服降糖藥的不同治療結果。實驗結果顯示,雖然兩種方式均可使血糖在短期內得到明顯下降,但與口服藥組相比,早期強化胰島素治療組的患者可在更短的時間內使血糖達標;且1年緩解率有較大差別:A組66.6%,口服藥組16.7%。由此可見,強化胰島素治療在維持胰島β細胞功能上顯示出其獨特的優勢。這一結果說明,兩種方法雖均能解除糖毒性,但強化胰島素治療可能通過減少刺激內源性胰島素分泌,使自身的胰島β細胞得到休息,減輕殘存β細胞的負擔并促進其修復。而口服藥物治療消除糖毒性,可能是在加重胰島負擔的基礎上發生的,這就要求初發的糖尿病病人要有相當數量的殘存的胰島β細胞。這也解釋了口服降糖藥組1年緩解率低的原因。本實驗因觀察的時間有限,未能獲得更長時間的隨訪。隨著病程的延長,兩種治療方法的胰島功能衰退時間有多大差異,我們將在以后的工作中繼續隨訪。雖然胰島素在控制血糖達標、預防并發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臨床工作中也并非所有的病人都需要應用胰島素。我們更應該重視因其產生的一些不良后果,如可能引起體重增加、高胰島素血癥,尤其低血糖,對于初發的糖尿病患者,初始選用何種治療方案仍需因人而異,采取最適合病人的個體化治療方案為宜。
[參考文獻]
[1] Ilkova H,Glaser B,Cerasi E. Induction of long-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by transient intensive insulin treatment[J]. Diabetes Care,1997,20:1353-1356.
[2] Li Y,Xn W,Liao Z,et al. Inducation of lng-term glycemic control in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is associated with improvement of B-cell function[J]. Diabetes Cave,2004,27:2597-2602.
(收稿日期:2009-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