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師德建設;自律;愛崗敬業;學習;愛心
[中圖分類號]G6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03(B)—0012—01
《禮記》有云:“師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也。德之不穆,學之不講。”儒家的經典著作《大學》也說道:“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其中都包含有以道德教化人的意思。由此可見,加強師德建設,對于教師自身的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都具有相當重要意義。
一、嚴格自律,筑牢師德之堤
教師要“為人師表”,就要嚴格自律。首先,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榜樣。青少年學生的向師性強,可塑性大,他們往往對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因而,教師從言行到舉止,處處都應該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以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學生。其次,教師為人師表的形象是一種巨大的道德力量,其表現對學生來說也是一種無聲的命令。教師板書一向認真規范,久而久之學生的書寫也會規范、美觀;教師堅持做到不遲到、能夠準時上課,再散漫的學生也會盡快克服遲到的毛病。這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最后,教師應是學生行動的典范。教師自身應具備較高的道德水準,并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以身作則,要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能做到,禁止學生做的,自己堅決不做,在行動上要為學生作出表率,在生活與工作中應嚴格自律。
二、愛崗敬業,扎好師德之根
有教育家認為:教師對自己的職業有四個不同層次的認識和理解,即畏業、愛業、樂業、創業。這也是教師愛崗敬業的不同表現形式。其中的“畏業”是指敬畏自己的職業。當一個教師把自己的職業當成是一種“干活掙錢的行業”,但又很怕失去它,那他對這項職業就具有一種敬畏感。在對待教師職業的態度上,畏業者表現為盡職盡責;愛業者表現為自立自強;樂業者表現為無怨無悔;而創業者則表現為一心一意。這四種不同的職業感,雖然層次不同,但都是教師愛崗敬業的內在動力。筆者認為,從愛業到樂業,是教師視自己的工作由職業到事業的質的飛躍。愛崗敬業是人民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履行教書育人職責的原動力,像魏書生、鄭琦等人都是具有高尚敬業精神,為人民的教育事業創立了光輝業績的優秀人民教師的代表,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三、不斷學習,鑄就師德之能
教師要把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就必須要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我們通常所說的“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就是這個道理。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成為學生追求真理、提高知識修養的榜樣,這也是師德的另一種表現形式。雖然受各方面因素的影響,并非每一個教師都能出類拔萃、技藝超群,但是“勤奮+方法=成功”的訣竅卻適合每一位教師。教師若能博覽古今中外典籍,勤練教書育人技藝,深研教育教學規律,則會使自己成為教育教學的行家里手。
四、奉獻愛心,樹立師德之魂
師愛是師德之魂。這種愛包含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對本職工作的愛。只有熱愛本職工作的教師,才會有任勞任怨、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其二,則是對學生的愛,原則上它應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才會關心學生的全面成長,而這種愛應該表現在行動上。我國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師就曾說過:“表達師愛,不是寫在紙上,說在嘴上的,要用自己的言行來實踐……”教育是愛的事業,這種愛源自教師的職責,應只講付出不計回報,就像陶行知先生所說的那樣:“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種愛也是教育學生的情感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情感,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