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作文教學;生活;情感;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4[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03(B)—0030—01
作文教學作為語文教學的一大版塊,歷來是教師和學生關(guān)注的一個重點。但學生作文內(nèi)容的平淡甚至陳舊,使作文成為學生提高語文成績的一個“瓶頸”。很多時候,一提起作文,學生便會黯然神傷,教師便會搖頭嘆息。是不是語文教師同樣沒有充滿激情地和學生一起看作文、寫作文、評作文呢?筆者在作文教學中,通過探討、借鑒與摸索,得到一點教學體會。
首先,寫作文固然講究技巧,但單純注重作文技法的講解與分析也是不恰當?shù)模處煈撟寣W生關(guān)注活生生的生活。但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我們的學生只埋首題海、死讀教材,與活生生的社會相脫離,這就使得寫作成為無源之水、無根之木,寫出來的作文自然就有空洞無趣之嫌。在寫作訓練上,教師不應只強調(diào)學生怎么寫,還應重視學生寫什么的問題。如果學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沒有思想,沒有主見,對社會、時代的發(fā)展,除了書本知識,無任何心得體會,對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等等問題沒有關(guān)注,怎么可能寫出有見地、有內(nèi)涵的文章呢?
其次,作文實質(zhì)是情感的體現(xiàn),即將情感用文字表達出來。以前的作文教學,由于受條件的限制,教師把學生帶人一個過去的時代,讓未經(jīng)歷史的學生理解過去人的情感,這無疑會限制學生的思維。比如,讓學生去感受“文革”時期的情感,筆者覺得無論教師怎么解釋,學生都不會理解的。對《背影》這篇文章一度在教科書上的取舍就體現(xiàn)了這個問題。對此,我們不能責怪學生,我們也只能說,即使古今相通的情感,隨時代的變化也會以不同的形式出現(xiàn),學生的不能理解也在情理之中。更何況現(xiàn)代家庭背負的壓力大,家長與孩子缺少必然的心理溝通,所以親情就顯得淡漠,無論教師怎樣講解,甚至要求學生背誦,課文中所表現(xiàn)的那份感天地、動日月的情感,學生也總會一笑了之。所以教師要做的應是將課文中的情感當作一個點,把現(xiàn)實生活當作一個面,把課文中所體現(xiàn)的那份情感導人到現(xiàn)實生活中,從而讓學生體會那份情感。這樣學生就能將情感傾訴在文字里,寫出好的作文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將作文教學融合在課文教學中,引導學生從作者的角度出發(fā)去思考問題,并跨越時空去感受作者所處的時代。這樣,學生就不是孤立地理解作者的情感,而是在一個特定的時期去思考作者是如何抒發(fā)感情的,從而達到培養(yǎng)情感和提高寫作水平的目的。
再次,專門抽調(diào)課時,加大學生閱讀的量。例如通過家長會做好家長的思想工作,讓家長安排好孩子在家的學習時間,為孩子贏得更多的時間去閱讀有益的讀物。教師還可以要求家長引導孩子去看中央電視臺的一些綜藝節(jié)目,例如,“探索與發(fā)現(xiàn)”、“名家訪談”,以及電視詩歌、散文展播等,以此來配合學校的語文教學。另外,教師可以設立“讀書日”。筆者嘗試這樣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每到“讀書日”,學生總會帶來各種書籍,或獨自偏于一隅靜靜默讀,或三五成群熱烈討論。通過一段時間的閱讀,學生作文的語言生動了,內(nèi)容充實了,寫作的技法也變得靈活多樣,較之以前缺乏內(nèi)容、語言枯燥的作文而言,有了很大的可讀性。
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多指導、多訓練,引導學生加大閱讀量,了解社會、關(guān)心社會,觀察生活、關(guān)心生活、思索生活,使學生明白社會和生活才是一個更為豐富的課堂,處處留心皆學問。學生有了深厚的知識積累、素材積累,才有可能寫出感動自己,同時也感動別人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