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口語交際;分層訓練;話語環(huán)境;生活話題;評價觀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03(B)—0031—01
語文新課標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yǎng)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yǎng)。”這充分體現(xiàn)了新課程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提高,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人為地弱化了對學生口語交際的訓練,專門用于口語教學的時間很少,把單元能力訓練的重心傾斜在作文的教學上。主要原因是一些教師沒有真正領會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認識不到口語表達在社會中的重要性,覺得時間緊,無暇顧及口語的教學,口語教學似乎可有可無;還有一些教師不注意改進教學方法,課堂話語權往往掌握在語文基礎能力強的學生身上,所以絕大多數(shù)學生會話交流的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筆者教學多年,深感加強語文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性和艱巨性。
首先,運用“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實施分層訓練。學生口語表達能力差異大,課堂話語權往往掌握在語文基礎能力強的個別學生身上,口語表達一般的學生習慣于傾聽他人講話,容易產生崇拜他人輕信自己的言語障礙。教師在同一時空中按整齊劃一的目標訓練,顯然部分學生不能真正地進行口語訓練。在實踐中,若能按照“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把口語表達能力大體相當?shù)膶W生進行歸類分層,并確定與各層次學生的實際能力相協(xié)調的教學目標,這樣就能消除學生不敢發(fā)言的言語障礙。水平相當?shù)囊唤M學生有話可說,這樣會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和諧的話語氛圍。如教學“漫話探險”這一話題,教師可以由易到難地確定多個小話題,如“說自己童年時遇到的一次險情”、“講述一位名人的探險故事”、“探險就是冒險嗎”、“探險的意義”、“中學生要不要探險精神”。每組學生選有話可說的話題,甚至可以讓學生自己命題。教師設題成功,打開學生的話匣子后,要因勢利導,引導學生深入討論,講出看法,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其次,創(chuàng)設良好的話語環(huán)境和話語情境。教師先要構建輕松的話語氛圍,改變傳統(tǒng)壓抑的話語環(huán)境,采取民主的態(tài)度,支持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激勵學生積極發(fā)言,創(chuàng)設一種民主、和諧、輕松的話語氣氛,讓學生變“要我說”為“我要說”。然后教師依據(jù)教材設計話題,合理拓展,精心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生活實際的話語情境。如說“成長的煩惱”這一話題,有些學生思想有顧慮,不會真實地去說,教師可讓學生先采訪自己熟悉的老師少年時期的煩惱,并由學生自主確定采訪內容。學生聽了自己老師的真實的少年時期的煩惱,講述起自己的煩惱來肯定會情真意切。最后,教師要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話語情境中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再次,努力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在實例中指導方法,鍛煉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語文課標提出口語交際的總體要求:“能注意對象和場合,學習文明得體地進行交流。”教師針對學生交際中的失態(tài)、語塞、跑題、啰嗦等現(xiàn)象,不必過早傳授口語交際知識,應當多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如家庭話題有“我愛我家”、“家庭調解員”、“我敬長輩”、“我看電視”等。以“我看電視”為例,課堂上教師采用分組教學和角色表演的教學方式,小組內一人扮演中學生,四人扮演家庭中的長輩。先模擬家長不允許孩子看電視和孩子反對的爭議內容,然后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開展“中學生應不應當看電視”的主題辯論會。教師可以從口語交際的態(tài)度,說話的連貫、簡明、得體程度對學生作評價,借助例子適當指導學生口語交際的方法,如對待長輩應以尊敬的態(tài)度,表達與長輩相悖的意見時應采用委婉的方式。
最后,樹立新的評價觀。新課程注重運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對學生進行評價。因此,一個學生可能作文水平不高,但是說話大膽,講起話來有理有據(jù),滔滔不絕,口頭表達能力強,教師也要給予極高的評價。即使學生三個目標均未達到,教師也應發(fā)現(xiàn)一個最接近目標的方面,充分肯定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