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藏區學生;漢語;運用能力;語言環境;閱讀教學;雙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C-632.0[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03(B)—0021—01
藏區學生從小學開始就通過雙語教學接受教育,但由于這些學生缺乏漢語運用的語言環境,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多是使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當其升入初中后,很大一部分不僅不能講流利的漢語,甚至教師用普通話講些什么他們都聽不懂。筆者認為,要提高藏區學生漢語運用能力,主要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
一、給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漢語的環境
1.創設漢語表達環境,讓學生養成說普通話的習慣。首先,學校的每一位教師在校園中要說普通話,尤其是在與其他教師的交流過程中,以及在授課和與學生的交往過程中。其次,教師要主動引導、督促學生在學校中說普通話。最后,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校外也要說普通話,同學之間最好能用普通話進行交流。
2.加強閱讀教學。(1)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閱讀對提高自身漢語運用能力的重要性。閱讀對于提高學生漢語運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古人就曾有“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的說法。《語文課程標準》對初中階段學生現代文閱讀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讀一般的現代文,能領會詞句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能夠理解文章的思想內容和文章的思路,了解基本的寫作方法,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掌握精讀、略讀的方法,培養默讀習慣,提高閱讀速度;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使用工具書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就此而言,傳統的閱讀教學使學生處于被動接受地位,思維受到了限制。教師只有改變傳統的閱讀教學,讓學生充分認識到閱讀的作用和意義,這樣才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漢語運用能力。(2)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認為,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關鍵因素是教師。首先,教師要在課內、課外主動去接近學生,關心他們的學習與生活,并用普通話與學生進行交流,聽取他們對閱讀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其間,不論他們的普通話說得怎樣,教師都應給予鼓勵、表揚。這樣,學生就會信任教師,從而親近教師。其次,通過多種方式對學生加以引導,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對閱讀產生興趣。最后,教師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如讓學生把讀到的精彩段落、好詞佳句隨時進行摘錄,多記多背,并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方法和技巧。這樣,不但學生知識積累豐富了,而且漢語運用能力也會逐步提高,寫作文時就能夠得心應手。(3)精心選擇、使用閱讀教學方法。進行閱讀教學時,教師要從閱讀教學的目的和任務出發,遵循閱讀教學的規律,要盡可能調動教學雙方的主動性,精心選擇、使用多種閱讀教學方法。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主要可采取以下教學方法:①想象法。如七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文章的語句非常優美,語意非常形象,讀起來瑯瑯上口,教師想方設法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則可讓學生理解這些語句的意思。②設疑法。首先,教師精心設疑,從而帶動學生認真閱讀課文;其次,加以引導,鼓勵學生通過質疑來理解課文;最后,結合學生生活實際,運用教學掛圖、錄音等手段,使學生主動探求正確答案。③情境教學法。教師利用各種媒介設置與文章內容相類似的情境,使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則可以激發學生的內在情感,實現學生情感與文本之間的共鳴,從而促進閱讀教學順利開展。
二、提高教師素質,因地制宜,發揮雙語教學優勢
藏區兒童母語的先天性及漢語的重要作用決定了該地區要采用“兩個為主”的雙語教學模式。為了提高藏區漢語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漢語運用能力,當地教育部門和學校應加大師資培訓力度,通過多種途徑解決該地區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如根據當地實際,以優惠政策吸引外地高素質教師到該地區民族學校任教;通過“對口支援”把原來學歷低、專業素質不高、教育教學能力差的教師送到高等師范院校進行培訓;對于藏語文教師,學校要在普通話方面加大培訓力度。這樣,才能使雙語教學真正落到實處。在模式選擇上,教育部門要尊重客觀規律,應在把握民族教育特點的基礎上,根據學生母語特征選擇教學模式并調配師資。可在有良好漢語環境的學區選擇“以漢語教學為主”的模式,其他沒有漢語環境和漢語環境極差的學區可選擇“以藏語教學為主”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