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策略;就業狀況;就業觀念;就業指導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03(B)—0010—02
在當前社會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狀況下,掌握實用技能的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社會就業大軍中應該占有較強的競爭力,但情況并非完全如此,依然有很大一部分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無法順利就業。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畢業生未改變固有的就業觀念,就業期望值偏高,自身定位不準確,理想與現實脫節。
一、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狀況分析
從1999年開始,我國高等學校招生規模逐年擴大。從2001年到2008年,全國共有高校畢業生依次為114萬人、145萬人、212.2萬人、280萬人、338萬人、413萬、495萬人、559萬1人,基本上每年以大約60萬的人數向上遞增。從就業率看,2001年到2006年,全國高校畢業生平均初次就業率依次為90%、80%、70%、73%、72.6%、70%,初次就業率有逐年下降趨勢。其問,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又如何呢?
1.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壓力大。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校畢業生數量迅速增加,但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增幅有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這也使得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
2.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情況差異大。其主要表現在區域差異、畢業生專業差異及綜合素質差異等方面。(1)從區域情況來看,沿海城市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好于內地城市的畢業生,經濟發達地區的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好于經濟落后地區的畢業生(2)從畢業生所學的專業來看,理工科畢業生比文科畢業生就業率高,學習新興專業的畢業生也有不俗的就業表現。(3)從畢業生自身素質來看,綜合素質高、動手能力強、具有敬業精神的畢業生容易就業,在學校中是學生黨員、學生干部和有一技之長的畢業生也是用人單位青睞的對象。
3.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潛力大。目前,我國人才市場的基本狀況是:一方面,許多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另一方面,很多用人單位卻又找不到合適的人才。而有關統計數據顯示,在我國高級技工人員構成中,具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僅占5%。因此,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潛力非常大,尤其是在急需高學歷、技能型人才的我國廣大基層地區。
二、加強就業指導工作,轉變學生就業觀念
高等職業學校在努力營造“寬基礎,精專業”的育人環境的基礎上,從學生一入學就應積極開展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從而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拓展學生的就業空間。
1.加強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充分發揮教學主渠道的作用。高等職業學校應從師資、教材、教學和教研等幾方面強化就業指導課程建設。在師資方面,學校在加強校內專職教師培訓力度的基礎上,要堅持“多條腿走路”,可邀請相關社會人士參與到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中來;在教材選用和教學方面,學校有關部門要規范管理,抓好教材選用、教學計劃制訂、課程考核和教學督導等環節,從而提高就業指導課教學效率;在教研方面,可由學校教研室牽頭開展相關的教研活動。同時,為了使學生就業指導研究工作更加有效、暢通,學校應加強校內相關部門的聯系和協作。
2.就業指導工作既要有針對性,電要有系統性,并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始終。就業指導工作除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與設計,及時發布就業崗位信息外,還應為學生提供心理素質測試、職業能力傾向分析、擇業技巧傳授、行業需求信息發布等服務,并通過座談、討論、專題廣播、模擬洽談會等各種形式向學生宣傳就業方針、政策,介紹求職知識,培養準畢業生的求職能力。同時,就業指導工作應從學生的入學教育開始,并貫穿于學生在校學習的始終。一年級主要培養學生的職業意識;二年級主要培養學生從事本行業所需要的專業素養及相關的能力;三年級應偏重于創業教育、職業拓展指導。
3.轉變畢業生就業觀念。在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中,思想教育是靈魂。在整個就業指導工作過程中,學校應把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的教育結合起來。如邀請資深的人力資源專家、負責畢業生就業的部門領導及企業的負責人及時給畢業生講解當前的就業形勢,一方面,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大學畢業生就業將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處于“買方市場”。另一方面,讓他們知道,目前部分國家重點建設項目、邊遠地區的一些艱苦行業和一些中小城鎮的集體、私營、股份制企業缺乏人才,到基層、西部、農村去就業則有著廣闊的前景。并通過多種途徑教育他們要根據社會需要選擇職業,使他們原有的一些就業觀念得到轉變。(1)轉變職業有高低貴賤之分的觀念。(2)轉變擇業盲目攀高的觀念。(3)轉變一次就業定終身的觀念。畢業生應廣泛涉獵各方面的知識,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努力提高自己的實際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做到一專多能,以便隨時選擇各種行業和崗位,拓寬就業渠道。(4)轉變依賴學校、家庭的觀念,樹立自主創業的觀念。(5)樹立“騎驢找馬”的就業觀念,先就業,后擇業。(6)樹立競爭意識和積極的自薦意識,敢于競爭,不怕挫折,不怕吃苦。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應該珍惜“雙向選擇”的機會,并充分考慮自己的專業、性格、氣質、愛好等,從而揚長避短,尋找發展空間,發揮自身特長。(7)調整心態,眼光長遠,腳踏實地,著眼未來。畢業生在看待一份工作好與壞的時候,不能只看工資高低、待遇好壞,更要看這份工作是否適合自己,是否能夠促進自己的發展。
3.組織學生進行社會調查和參觀訪問。針對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存在的某些觀念和一些普遍關心的問題,學校組織他們進行專題的社會調查和參觀訪問,然后讓其在理性分析的基礎上寫出調查報告或心得體會,這可以收到就業指導課難以達到的效果。
4.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促進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全面發展,使其成為用人單位眼中真正的人才。如學校可通過組織各種校園活動來提升畢業生的各種素質。其中,畢業生的身體素質應能達到適應特定艱苦環境的要求;心理素質要能達到適應外來壓力的要求;道德素質應達到符合社會道德規范的要求。
5.充分利用網絡、短信等平臺,提高就業指導工作的效率。高等職業學校應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優化網絡硬件建設,并配備高素質的網絡就業指導人員,以及時發布就業信息,培養畢業生參與網絡就業指導的意識和能力,提高其利用網絡應聘的習慣,從而實現有效就業。此外,學校還應通過短信平臺的應用,與在校外實習、找工作的學生保持暢通的聯系,并隨時將相關有用的信息發送給他們。
三、多方共同努力,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
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不是單純由某個方面的因素造成的,政府、學校、用人單位、畢業生家長對此都應給予高度重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以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
1.政府搭臺,為畢業生順利就業服務。政府應制定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為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就業提供支持,并搭建各種就業平臺,如通過媒體宣傳、組織招聘會等各種方式為畢業生就業服務。
2.高等職業學校要積極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畢業生順利就業。高等職業學校要積極落實相關畢業生就業政策,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采取各種措施為畢業生和企事業單位牽線搭橋。(1)根據市場調研開設或調整專業及相關課程。(2)設立畢業生就業管理與服務機構,實行畢業生就業工作一把手負責制度,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財力狠抓落實。(3)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部委關于開設職業指導課的精神,對學生進行全面、科學、系統的職業指導。(4)積極搭建產學平臺,實現校企深度合作。學校可與企業進行聯合辦學,實現“訂單”式培養,為企業提供人才儲備,并按企業需要調整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解決企業與學校的供需矛盾。(5)學校各部門密切配合,以建立起畢業生實習與推薦就業相結合的預就業機制。如安排畢業生直接到企業生產崗位,按照企業員工的要求進行實習,這不但可讓畢業生學以致用,而且能使其養成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吃苦耐勞的精神和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的自覺性。
3.用人單位要轉變用人觀念,畢業生家長要改變自身觀念。(1)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時,會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這一方面前要有關政府部門對此現象予以查處,責令其改正,另一方面還需要用人單位轉變用人觀念,在招聘時應公平、公開、公正地為這些畢業生創造各種機會,幫助他們成長。(2)部分高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的家長希望子女工作穩定,收入豐厚,并存在著顧面子和不愿讓子女遠離自己到外地工作的思想,這也影響著畢業生的順利就業。家長在子女就業問題上應當好參謀,要鼓勵子女自主創業,支持子女走出去到艱苦地區、艱苦崗位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