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媒體教學;優勢
[中圖分類號]G623.5[文獻標識碼]C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03(B)—0023—01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恰當、正確地借助多媒體教學創設情境,可以使整個課堂教學充滿活力,提高教學效率,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
一、設置情境,引發興趣
由于小學生的注意時間短,持久性差,容易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有利于調節課堂氣氛,引發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這一課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把宇宙飛船發射上天的過程展現在學生面前,引發學生的興趣,再借飛船發射的倒計時,讓學生直觀認識和掌握時間概念。這既能幫助他們展開想象,活躍思維,又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二、展示事物的發展過程,突破難點
為使學生牢固掌握知識的來龍去脈,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的回放功能,將教學中重點、難點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回放再現在學生的面前,使教學過程形象、生動。同時,這種方法也能將利用其他教學手段難以察覺的關鍵點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視覺范圍之內。
三、化靜為動,加強理解
由于身心發展的特點,小學生對動態物體的感知反應快、印象深,而多媒體課件正好可以針對這種特點,將文字、動畫、聲音、圖像集于一身并同時進行展現,變抽象為直觀,變靜為動,幫助學生擴大認識空間,縮短認識過程,減少想象的困難,為他們實現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飛躍提供有力的支持。如教學“平移”一課時,教師可用電腦出示電梯、風車、窗戶移動,跳跳青蛙,旋轉門等的動態過程,讓學生判斷哪些運動現象是平移。只要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就能很自然地幫他們形成數學與生活的鏈接,為下一步的探究創設合適的情境。
四、再現生活,增強感性認識
小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對周圍的事物、現象充滿了好奇心,但由于常規教學受時間、空間等的限制,無法有效地創設較多的實際問題情境,導致學生不能有效地利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多媒體技術加盟課堂教學后,就彌補了這方面的不足。如電視節目中每當整點或半點時,屏幕上就會出現相應的時刻,學生便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與掛在墻面上的鐘表相對照。若能利用這個細節,運用多媒體來再現生活情境,可取得絕佳的教學效果:情境——讓學生說出自己喜歡的節目的播出時間;再現——電視播放的時鐘畫面;理解——用不同時刻顯現出位置不同的指針界面幫助學生理解;重現——運用課件設計出放大的鐘面,進一步幫助學生理解鐘面的大格、小格等相關知識;拓展(課件演示)——引導學生體驗一分鐘有多長,并幫助他們學會時、刻的兩種記法。
五、及時復習回顧,提高鞏固效果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由于多種因素的制約,教師難以全面顧及每一個學生的課內復習鞏固情況。而學生的課外復習有時又因為家長不恰當的“壓迫”而流于形式。計算機學習軟件特有的雙向交流“反饋”功能可以較好地解決這一難題。例如,計算機能及時提供正確答案,判斷學生的答案正確與否。如果答對了,計算機屏幕上還可以顯示“真棒”、“你很聰明”等激勵性的言語。同時,它還可以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任務的某些重要部分,使矛盾突出,有利于學習難點的解決。
六、引導團結意識,培養創新精神
利用多媒體手段進行小學數學的合作探究教學,還有助于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探索,多渠道地進行交流,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如教學低年級數學實踐活動課“拼出美麗的圖畫”時,我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各個小組的學生大膽地進行創造性地拼擺活動,然后再由代表到視頻展示儀上交流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個體思維是空前活躍的。通過互相啟發,他們的創新意識得以增強,最終展示出了30多種拼法,有的像機器人、有的像小山、有的像汽車、有的像路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