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學;三維目標;內涵;關系;運用;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03(B)—0035—01
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了體現這一理念,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根據“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目標,并把它們融為一體。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將如何運用三維教學目標,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獲得提升與發展,以實現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教學目標,已成為每個語文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和實踐的話題。這里筆者就三維目標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談一點看法。
一、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掌握相應的教學策略
1.知識與能力的內涵。語文能力提高的主要途徑是語文基礎知識的積累。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閱讀總量的提高、閱讀方法的運用,進一步提出了語文基礎知識積累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而語文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應徹底突破傳統意義上的聽、說、讀、寫的教學方法,不斷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通過實踐把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文能力。
2.過程與方法的內涵。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要重視學生語文學習的過程和語文實踐,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要掌握學習語文與運用語文的方法,讓學生摸索出帶有明顯個性特征的學習方法,并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從而從根本上摒棄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中那種簡單重復、機械、填鴨式的教學模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內涵。語文教材的內容大都是對社會生活的反映,表達的是作者對社會和人生的情感態度。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作用,讓學生通過學習、感悟課文內容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理清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把握教學思路
在語文教學的三維目標中,知識與能力是核心,同時也是其他兩個目標在教學過程巾落實的基礎,是學生提高語文素養的根本。但是沒有學習的過程與方法,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無從談起,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更是無法得到體現,而課堂教學的模式也只能回到課改前的狀態。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也是很重要的,沒有這一目標,語文教學將失去其所體現的人文性,我們的語文教學也就失去了更多的現實意義。
因此,三維目標絕對不是毫無意義的簡單疊加,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教師要以知識為主線,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同時,教師要以知識技能為基礎,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在活動中經歷學習的過程、掌握學習的方法、培養良好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師的教學潛能,進一步實施好新課改,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三、細化三維目標,重視目標的運用
要理解三維目標的內涵并將三維目標運用到語文課堂中,我們必須根據教學實際,細化、具體化三維教學目標:①緊扣教材,引導學生搞好課前預習。②關注學生的課堂行為和對知識的運用。③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并把握好教學速度,合理有序地組織課堂教學。④抓好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對學習方法的運用,對情感的體驗和對興趣的培養。⑤改革課堂教學的評價機制,建立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并重的教學評價模式,以確保三維目標在語文教學中的成功運用。
總之,三維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目前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主攻方向,它能否盡快取得更大的成果,取決于廣大的語文教師對它認識的深入程度,取決于教師是否有效地運用教學策略和方法。語文教師應不斷積累教學經驗、改進教學方法,使這三維教學目標在語文教學中得到更好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