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學;體驗式教學法;朗讀;情境;課外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03(B)—0056—01
新課程改革提出的現代學習方式是以弘揚學生的主體性為宗旨,以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為目的。如何在語文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筆者認為體驗式教學法具有其獨特的魅力。體驗式教學法是指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引向指路,創設語文學習情境,引導學生收集、處理語言信息,使學生通過情感交流等多種途徑,在不斷的體驗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提高個人的品德修養和語文素養。那么,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該如何實施體驗式教學法呢?
一、朗讀教學,初步體驗
在步入信息化的時代,影碟、網絡等正在改變學生的閱讀習慣,學生難以以寧靜的心態誦讀優秀的讀物。而真正的語文課應把語言的感悟、積累、運用放在首位,這就要求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朗讀教學。閱讀可以讓學生與文本進行心靈的對話,從而讓學生體驗作者對這個世界的獨特觀察、獨特感受和獨特思考。聲情并茂的朗讀不僅能讓學生學習知識,而且能喚起學生的愛憎情感。同時,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提高他們的課堂聽講效率,教師在朗讀時,一定要設計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發言。如筆者在講《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一文時,先讓學生初步體驗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后讓學生體驗如果是解放軍指戰員聽到這則消息的感受,又如果是得到解放的江南老百姓聽到這則消息時的感受,再假如是蔣介石的官兵聽到這則消息后的感受,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這則消息的情感思想,體會作者語言的豐富內涵。
二、創設情境,加深體驗
于漪老師曾經說過:“要讓學生走進語文,不是只聽客觀介紹,隔墻看花。”如何讓學生真正走進語文?我們上課時,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甚至可以把自己隱蔽起來,讓學生自己創設情境,發現并解決某些問題,加深對課文思想感情的體驗。這樣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又加深了學生的體驗,為學生提供了值得回味的情境和體驗的機會。如在教《皇帝的新裝》這篇課文時,筆者把角色扮演引入了課堂,給予學生更多的體驗機會。角色表演的學生情緒高昂,在把握課文人物內心思想的基礎上表演得生動形象,沒有表演的學生則對角色扮演者進行了對比分析。通過角色扮演,學生把握了皇帝、騙子、大臣們的內心思想活動,體驗了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三、課外閱讀,拓展體驗
除了在課堂上運用體驗式教學法之外,還應該將其運用到課外閱讀中。增加學生的課外閱讀量可以拓展學生的體驗,加強學生的體驗能力。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九年的課外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上,但由于學生平時的閱讀量少,從而不能完全地理解課文,不能獲得屬于自己的獨特體驗。針對這種現象,筆者鼓勵學生在閱讀課外文學時,多做讀書筆記。這種讀書筆記類似讀后感,可以是對文章主題、語言結構、行文風格的思考,也可以是記錄一些精彩的句子。如閱讀《西游記》時,筆者除了要求學生體驗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人物形象之外,還要求學生找一些打動他們的駢句。那些書本上的知識,通過學生的想像和聯想就轉化成了他們自己的體驗。當然,學生在進行體驗時,教師應該讓學生注意體驗的多元性,“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學生由于價值觀不同體驗就不同,同一學生在不同時期的關注點不同體驗也不同。
體驗式教學能加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能讓學生體會到主動學習的快樂,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寫作能力,從而真正培養起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