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語文教學;有效性;預設;問題;情境;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03(B)—0027—01
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語文教學的生命,而這生命能否得以延續,取決于教師是否能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能否做到與文本有機結合,真情演繹文本內涵,提升學生對文零的感悟。那么,怎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充分預設
1.提高預設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深入研讀教材,把握住教材的內涵,同時還要考慮自己班級學生的實際。在此基礎上,帶著自己的思考,同其他教師共享收集的教學資料,擬定教學的重點、難點,并商討有效的教學策略。
2.提高課前預習的有效性。學生沒有離質量的預習,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課堂教學。因此,教師首先應該教給學生一些預習的方法;其次有針對性地提出預習題目。比如,熟讀課文,學會生字詞等,讓學生提前進入學習狀態;最后還要指導學生學會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
精心設問
實踐證明,只有那些符合學生心理認知規律,能激發學生求知欲望的問題才是有效的問題。從教學的角度說,問題應該是能夠引起學生思考的,并且通過思考后,學生能夠弄清楚、弄明白。一個教學問題至少應具有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是學生不完全明確的或未知的;第二,必須是學生想弄清楚或力圖說明的;第三,必須是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相當的。語文教師要努力設計出“好問題”:問題本身具有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并具有較好的拓展性,能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同時還要有利于提高學學的學習能力。
創設情境
創設良好的情境,不僅能使學生感到語文學習更加有趣,也使數學變得更加有聲有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適量地為學生創造教學情境;使他們能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有所得,學有所獲。如,講《小小的船》一課,這篇課文的難點之一便是對“彎彎的”、“閃閃的”等疊詞的理解。理解“閃閃的”一詞時,師生共議,說出了“閃閃的”是“一閃一閃”的意思。接著,教師便利用投影儀讓學生切身體會什么才叫“一閃一閃”:整個教摩的燈光全熄,一片漆然,投影屏幕上出現了深藍色的星空,繁星閃閃,再配上悅耳、動聽的音樂,學生們如夢如幻,仿佛真的來到了美麗的星空,與閃閃的繁星作伴。創設這樣的情境,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極具形象性,使學生對“閃閃的”一詞有了真切的感知,輕而易舉地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訓練結合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與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基本技能的訓練,讓學生在訓練中打好基礎,在訓練中養成習慣,在訓練中提升思維品質,進而提高語文能力。比如,在識字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充分利用生活經驗去練,在輕松愉快的教學環境中練,培養正確讀寫漢字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練,培養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在習作教學中,要為學生自主寫作創造有利的條件,培養學生觀察、思考、表達、評價的能為;教學口語交際時,教師要創設互動的交際情境,引導學生多聽多說,培養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