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實踐活動課;主題;貼近生活;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3.9[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4—0463(2010)03(B)—0063—01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明確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納入新的課程體系,并將此類課程的宗旨定為“學生通過實踐,增強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的研究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社會責任感”。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另一方面要對學生進行綜合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個好的主題直接決定著一項活動的成功與否。四年級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學習熱情高,但是研究性學習的能力較低。那么,選擇什么樣的主題才能適應他們的需要,適應他們的年齡特點?筆者認為活動的主題應具備以下幾個條件: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能夠獲得體驗;預知活動的結果有價值。
筆者覺得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就應該讓活動貼近學生生活,而且以地方文化為平臺。“臨洮小吃”是臨洮的學生在生活中司空見慣的食物,制作簡單,花樣多,方便實惠。如果引導學生在“小吃城”實地參觀,或通過詢問長輩來了解“臨洮小吃”,一定會讓學生增長見識。如果動手制作,還會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有這個想法后,筆者就告訴學生,果然他們對這個提議很感興趣。
一、活動的過程
1.讓學生通過搜集信息、采訪,獲得“臨洮小吃”的資料
為了進一步了解臨洮的地方小吃,筆者利用雙休日帶領四年級的學生對“臨洮小吃城”進行實地參觀。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生對小吃店的老板、廚師、顧客進行了采訪,還提出“為什么叫小吃?”、“喜歡小吃的人多嗎?”、“小吃有多少種?”、“小吃的味道怎樣?”等問題。最后筆者要求學生把了解到的資料制成圖片,并附上說明(說明小吃的名稱、來歷、顏色、味道、價格等)。
2.讓學生在班上展示調查和了解的結果
首先,筆者讓學生將制作好的小吃帶到學校,并給大家講述這種小吃的特點、制作過程,以及需要的原材料。然后,學生以組為單位,在吃中感受“臨洮小吃”的美味。吃完之后,學生介紹自己品嘗的小吃的特點,包括名稱、來歷等。
3.廚藝比賽,展示本領
臨洮的小吃看著饞、吃著香,學生不僅喜愛吃,而且其中還不乏有做“臨洮小吃”的行家。因此,筆者給了學生展示的機會。
要求如下:
(1)學生以組為單位,互相配合做一種小吃。
f2)注意安全。
(3)記住做這種小吃的關鍵是什么,怎樣做才能最好吃。
(4)做完之后,要能講出做這種小吃需要的原材料、制作過程,還要說出自己的感受。
二、活動收獲
通過本次活動,學生了解了“臨洮小吃”的特色,激發了學生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情感,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增強了學生的交流、溝通、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使學生形成了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學生通過親自做小吃,掌握了“臨洮小吃”操作的方法和技巧,在親身經歷的活動中體驗了成功的快樂。
三、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參與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的靈魂,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獲得體驗。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可以獲得怎樣去收集信息、怎樣與人合作和與人交往的知識,這將影響學生將來的發展。通過了解“臨洮小吃”這一實踐活動,學生學會了參觀、訪問,學會了查閱、收集信息,使他們獲取知識的方式增多了、空間變大了,使活動真正地向課外延伸。同時,動手做小吃這一活動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這樣有助于學生和諧、全面地發展。
在這次活動中,筆者也發現,外出調查存在很多問題,首要的是安全問題。一個指導教師難以管理,這就需要其他學科教師的配合。這不僅是學校管理上的支持,更是學科問的整合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