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子宮內膜異位癥;輸卵管;臨床病理
[中圖分類號] R711.7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115-01
輸卵管子宮內膜異位癥在臨床較少見,本文報道輸卵管子宮內膜異位癥1例,旨在為臨床病理診斷提供資料。
1臨床資料
患者女,52歲,因“下腹隱痛兩個月、B超發現盆腔包塊25d”入院。患者平素月經規律,伴有陣發性痛經,自服去痛片后緩解,近兩個月來痛經癥狀加重,服用去痛片疼痛緩解不明顯。2009年3月1日,曾足月順產3男1女,否認早產、死產、流產及產后感染、大流血病史。婦檢:外陰已婚經產型,宮頸肥大,宮口閉,子宮前位、質中、活動可、大小正常,于子宮右側捫及9cm×9cm×7cm大小實性包塊,質地中等,與子宮相連,雙附件區觸診不滿意。B超示:盆腔實性不均質病變,大小7cm×6cm×6.8cm,與子宮關系較密切,漿膜下肌瘤聲像圖可能性大,建議行其他相關檢查排外來自右附件。手術中所見:右側輸卵管峽部-壺腹部形成腫瘤,大小6cm×5cm×6cm,實性,表面光滑,行右側輸卵管及腫瘤切除。臨床診斷:右輸卵管腫物,
病理檢查巨檢:灰白色已剖開圓形包塊1個,大小7cm×7.5cm×6cm,表面光滑,切面灰紅質硬編織狀,粗糙,可見紫藍色結節散在,未見明顯包膜,上附輸卵管樣物一段,長4cm,直徑:0.6~1.0cm。鏡檢:輸卵管管腔擴張積血,間質充血,局部肌纖維增生呈漩渦狀,肌纖維間散在子宮內膜腺體及間質,周圍伴陳舊性出血及厚壁血管增生。
病理診斷:右側輸卵管子宮內膜異位癥。見圖1。
2討論
輸卵管子宮內膜異位癥在文獻中報道較少,較大宗的報道有Masson(1945年)曾復習包括子宮腺肌病在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共2063例,統計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分布,其中位于輸卵管的有6例,占0.29%;子宮內膜異位癥病灶常以肌壁間或漿膜結節形式累及輸卵管。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注意的是,輸卵管中異位的子宮內膜最常見的表現是子宮內膜局灶性地取代輸卵管上皮[1]。輸卵管子宮內膜異位癥因患病部位不同,可能引起不同的結果。如子宮內膜異位癥累及輸卵管峽部或間質部,則管腔可以部分地或完全地為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所阻塞,使輸卵管功能消失[2]。這種情況不同于子宮角部的內膜伸展到輸卵管間質部管腔,后者僅使患病部位的管腔偏離中心,但不阻塞管腔,這兩種情況輸卵管管腔內都可有血液,但少有臨床癥狀[3]。如果在壺腹部,傘端阻塞時則可以形成積血,臨床上可有痛經癥狀。
[參考文獻]
[1] Juan Rosai. ROSAIACKERMAN外科病理學(2006)[M]. 第9版. 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6:1082-1083.
[2] Rubin IC, Lisa JR, Trinidad S. Further observations of ectopic emdometrium of fallopian tube[J]. Surg Gynecol Obstet,1956,103:469 -474.
[3] Sheldon RS, Wilson RB, Dockerty MB, Serosal endometriosis of fallopian tubes[J]. Am J Obstet Gynecol 1967,99:882-884.
(收稿日期:201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