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生大黃預防肝形性腦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134例肝性腦病患者分成兩組,兩組在常規保肝治療基礎上,治療組生大黃泡茶服用,對照組加乳果糖治療,觀察一年內肝性腦病復發次數。結果 治療組總有效率92.53%,對照組總有效率70.15%,兩組差異顯著。結論 生大黃預防肝性腦病療效確切。
[關鍵詞] 生大黃;肝性腦病
[中圖分類號] R575.6[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53-01
肝性腦病是肝功能失代償到一定而出現的并發癥,失代償肝硬化并發的肝性腦病經常反復發作,我科近幾年來用生大黃泡茶服用預防慢性肝衰竭并發的肝性腦病,取得明顯療效,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觀察對象為2004~2008年在我科門診或住院的反復發作的肝性腦病患者134例[1]。隨機分成治療組67例,男51例,女16例;年齡38~72歲,平均(50.45±20.32)歲;其中酒精性肝硬化9例,乙肝肝硬化58例。對照組67例,男53例,女14例;年齡39~70歲,平均(51.56±19.78)歲;其中酒精性肝硬化11例,乙肝肝硬化56例。兩組資料肝功能child-pugh分級,年發次數等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P>0.05)。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在常規保肝支持治療等基礎上加用生大黃5g,200mL左右開水泡10min,分早中晚餐前1h服用,加減大黃量,保持每天2~3次軟大便。對照組:在常規保肝支持治療等基礎上口服乳果糖,一次10mL,每日3次。
1.3療效標準
以一年內發生肝性腦病次數判定療效。顯效:一年內發生腦病0次;有效:一年發生腦病1~2次;無效:一年內發生3次以上。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應用SPSS13.0軟件。
2 結果
2.1療效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一年內肝性腦病發作情況比較:治療組67例,顯效13例,有效49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2.53%;對照組67例,顯效9例,有效38例,無效20例,總有效率70.15%;兩組比較,χ2=8.31,治療組優于對照組(P<0.05)。
2.2不良反應和花費比較
兩組患者在藥物劑量偏大時,治療組會出現輕度腹瀉比對照組明顯,輕度腹瀉不會造成脫水和電解質異常。但調整劑量后,腹瀉消失。對照組對胃有輕度刺激,部分患者出現惡心癥狀。年花費治療組100元以內,對照組3000元左右,治療組具有明顯效價優勢,另外大黃組有明顯減輕患者腹脹作用,乳果糖組沒有發現這樣作用,而且部分病例出現腹脹。
3討論
肝性腦病屬中醫“昏憒”、“昏迷”等范疇。熱、毒、瘀、實為其主要的病理特點,因此,通腑瀉熱、涼血解毒為其主要治療原則。《醫學衷中參西錄》載大黃“能開心下熱疾以俞瘋狂,降腸胃熱實以通燥結”,大黃的主要功效:攻積導滯,瀉熱通便,涼血解毒,逐瘀通經。現代藥理學證實,大黃有:①瀉下作用:通過抑制鈉由腸壁轉運到細胞促使水分滯留于腸腔,因而腸道擴張刺激腸壁促進了排便,使腸道有毒廢物盡快排除體外;②保肝利膽退黃:大黃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及擴張周圍血管,增加血流量,改善肝臟微循環,促進肝細胞再生;③抑菌作用:大黃能抑制腸道有毒菌過度生長,調節正常菌群,減少細菌對腸道尿素分解,產氨減少,防止肝性腦病復發[2]。治療中發現大黃有減輕患者腹脹作用,而乳果糖不僅不能減輕腹脹,而且還可以引起腹脹[3]。在效價比方面,大黃較乳果糖更加明顯,是一種價廉、實用預防肝性腦病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分會、肝病學分會. 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J]. 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01,11(1):56-60.
[2] 陳靜,葉柏.大黃灌腸治療肝性腦病30例[J]. 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20(3):180-181.
[3] 王菊玲. 大黃煎劑與乳果糖治療肝性腦病療效比較[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17):2302-2303.
(收稿日期:2009-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