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護理理論教學和臨床帶教的提高是培養出合格護理人才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在實踐工作當中存在著許多問題,通過對存在問題的分析和探討,提出設想和對策,為進一步培養出實用型護理人才而服務。
[關鍵詞] 師資;教學;帶教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97-02
隨著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概念發生變化,人們對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養出合格的護理工作者,培養出實用型的護理人才,在護理教學中應該如何去做?筆者就中等醫學中的護理理論教學和臨床帶教談談自己的看法。
1存在的問題
1.1理論教學方法單調
1.1.1師資力量不強目前護理師資隊伍學歷層次偏低,臨床護理課教師多由原來臨床專業課的教師承擔,他們往往在教學中重病輕護,基本的教學是臨床醫學專業課程教學的壓縮和翻版,甚至有些教師本身對整體護理程序的概念混淆不清,這樣就不能滿足現代護理教學的要求,滯后于學生的要求。
1.1.2傳統的課堂教學理論教學多以課堂講授為主,缺乏標準的教學病歷與其他教學輔助資源。教師實施“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死記硬背去應付考試。這種教師講、學生聽,學生消極被動參與的教學模式,忽視了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不僅培養不出創新型人才,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高分低能”的教育結果。
1.1.3重理論,輕實踐護理教學大多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將實驗課看成單純的機械模仿,極大地扼殺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使之對實驗課缺乏興趣,操作時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沒有整體護理觀念,學生到臨床后動手能力差,不利于現代護理人員的培養,偏離了中等職業教育的方向。
1.2缺乏臨床見習
臨床見習是把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當中的不可缺少的環節,也是理論教學和臨床教學聯系的一個紐帶。但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因缺乏自己的附屬醫院,而大多社會醫院因某種原因不愿承擔此項任務,因此教學中只能忽略這個環節,造成理論教學和臨床教學的脫節。
1.3教學醫院實施功能制護理,制約著臨床教學
1.3.1傳統觀念的束縛隨著生物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化,護理工作模式也從“以疾病為中心”的護理轉變為“以病人為中心”的整體護理。護理人員應全面收集病人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的資料,制定相應的護理計劃,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成為醫生的合作者。但在現實的工作當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護理工作仍限于執行醫囑,護士還是“唯醫生馬首是瞻”,只能做機械操作者,只能是醫生的助手,不能體現現代護理的整體觀念。這樣護生在實習中就覺得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在醫院具體工作中完全用不上,對進一步的學習失去信心。
1.3.2追求護理質量,限制護生操作實習醫院中個別醫院(特別是三級醫院)為了追求護理質量,迎接每年的考核。他們認為護生反應慢,礙手礙腳,工作效率低,容易出現護理差錯,只能讓護生跑跑腿,拿個東西,干一些雜活,限制她們實際操作。這樣,使護生心情不愉快,產生厭學態度,有些工作不會做,縮手縮腳,白白渡過寶貴的實習階段。
1.3.3年輕護士承擔帶教任務個別醫院對實習護生的帶教工作不重視。實習護生到達科室后,由護士長指派一些年輕護士進行帶教。而這些年輕護士,大多是剛從護校畢業1~2年的學生,她們無論在理論知識,操作水平,還是在工作經驗和自身的素質方面都存在很大的缺陷。讓這樣的護士去帶教,將會導致護生的水平進一步降低。
2設想和對策
2.1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進行護理理論教學
為了適應現代護理工作的需要,教育工作者必須重視學生素質教育和職業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從基本的知識學起,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樹立護理新觀念,教育他們提高認識能力,明確護理工作不是簡單的技術操作,而是要注重人的生理、心理及社會三者的完善統一。在教學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充分利用多媒體,改變傳統的“滿堂灌”一講到底的教學模式,采用角色扮演、師生共同參與的教學模式,應用模擬的或真實的病例,把學生帶入特定或真實的情境中,這不但縮短了護理教學與臨床實踐的距離,而且引導學生質疑、探究。通過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將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獨立能力、操作能力、服務意識和語言表達能力。
2.2采取多種辦法,盡量讓學生進行臨床見習
學校的教學環境和醫院教學環境有明顯的不同。學校操作大多是在模擬人身體進行的,如何使學生適應不同環境,實現理論操作向具體操作轉化,及時反應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臨床見習是不可缺少的。那么,對于沒有條件見習的學校,應通過多方努力,加大投資,建立見習基地,或采取院校結合方式,讓學生參加見習學習,了解新環境,熟悉新壞境。并利用見習機會培養動手能力,指導學生在見習期間多與病人溝通,鼓勵學生主動為病人作生活護理。在帶教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力所能及的護理技術操作,為今后的實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2.3加強實習前的思想教育
護生在醫院實習之前,雖然到學校進行過思想教育,但到醫院來實習時,仍然應該重視思想教育。首先要上好職業道德的第一課,明確護理工作的重要性及護理工作的目的和任務,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組織他們學習先進護理人物的事跡,傾聽老一輩護士從事護理工作的感想體會,學習她們為護理事業的奉獻精神。從而,使她們內心真正熱愛護士專業,樹立為護理事業奉獻畢生的信念。鼓勵她們關心同情病人,對病人不分貧富、貴賤,一視同仁,爭做新時期的南丁格爾。
2.4選擇合適的帶教老師
帶教老師的選擇對護生實習結果至關重要,最適合的帶教教師是護德護風好、專業思想牢固、業務精湛、儀表端莊、舉止大方,正規護理院校畢業,具有5年以上臨床工作經驗,并具有一定表達能力,精力充沛、責任心強的主管護師、護師、護士。
2.5嚴格要求、規范操作、重視教育
帶教老師對學生要言傳身教,不僅對護生要進行業務上的指導,而且更重要的要加強作風、思想教育,隨時掌握護生的心理變化,正確引導,消除不良心理。要手把手地操作示教,做到放手不放眼,嚴格把好接班、查對、無菌技術三關,杜絕差錯和事故發生。要積極為護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鼓勵她們勤動腦筋、多提問題。對護生提出的問題,盡可能應用理論結合臨床實踐給予系統完善的答復,使護生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從而對自己所學的專業產生濃厚的興趣,更有利于學習。
2.6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
臨床護理師資由課堂理論教育師資與臨床帶教師資兩部分組成。由于護理模式改變即隨著整體護理推行,以護理程序為主體的護理教材由擔任臨床課的教師擔任已不能勝任。同時整體護理臨床帶教也不同于功能制護理的帶教方法。因此學校和教學醫院應該采取校(院)自培,外送到高等醫學院校進修培訓,教師互換崗位工作等方法,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整體護理的推進。
[參考文獻]
[1] 李伯友. 醫學生集中教學見習的探討[J]. 衛生職業教育,2003,21(8):126.
[2] 張格莎. 加強臨床實踐教學,培養技術全面的服務型人才[J]. 衛生職業教育,2003,21(8):43-44.
[3] 羅羽,王仙園,周娟. 護理本科師資的現狀與培養對策[J]. 護理學雜志,2000,15(12):46-47.
[4] 周怡華. 影響護理臨床帶教的因素及對策[J]. 實用護理雜志,2003, 19(1):69.
[5] 鄒莉. 高等護理教育對教師素質要求的調查分析[J]. 湖北民族學院學報·醫學版,2003,20(2):38-40.
(收稿日期:2009-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