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急慢性腎衰竭并高鉀血癥的治療方法。方法分析我院急慢性腎衰竭并高鉀血癥的臨床表現,對重癥患者進行血液透析治療,非重癥患者進行藥物治療。結果 80例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血清鉀濃度降至正常范圍,心電圖的高血鉀圖象消失,1例搶救無效死亡,搶救成功率98.75%,重度高血鉀癥出現嚴重心律失常的比例小于輕度和中度高血鉀患者。結論 血液透析療法和藥物治療法是治療急慢性腎衰竭和高鉀血癥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腎衰竭;高鉀血癥;血液透析
[中圖分類號] R692.5;R589.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148-02
腎衰竭是臨床常見的病癥,分急性和慢性。急性腎衰竭的病情進展快速,通常是因腎臟血流供應不足、腎臟因某種因素阻塞造成功能受損或是受到毒物的傷害,引起急性腎衰竭[1]。而慢性腎衰竭主要原因為長期的腎臟病變,隨著時間及疾病的進展,腎臟的功能逐漸下降,導致腎衰竭的發生[2]。急、慢性腎衰竭的少尿期和無尿期,常發生高鉀血癥。對心肌起抑制作用,可致心跳驟停而危及生命,是內科臨床的急癥、重癥[3]。為了探索治療急、慢性腎衰竭合并高鉀血癥的方法,我院對收治的80例患者進行了針對性治療,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材料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來源于我院2008年1月~2009年1月收治的急慢性腎衰竭并高血癥患者80例,其中男50例,女30例。年齡27~65歲,平均年齡(42.9±3.2)歲。急性腎衰竭21例,慢性腎衰竭59例。原發疾病中慢性腎小球腎炎4例,糖尿病腎病20例,梗阻性腎病8例,中毒及其它共10例。患者臨床表現為有急、慢性腎衰竭癥狀:少尿、無尿、水腫、胃鈉差、惡心、嘔吐、頭暈、頭痛、神疲、乏力、血壓升高、貧血等。血肌酐0.712~2.136μmol/ mL,伴不同程度代謝性酸中毒。高鉀血癥對心肌有抑制作用,表現為心音減弱、心率緩慢、心律紊亂如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早搏、室速乃至室顫。
1.2納入標準
尿比重下降或固定,尿蛋白陽性,有不同程度血尿和管型,血尿>0.028mmol/ mL;血清鉀>0.0055mmol/ mL;心電圖出現Q-T間期縮短,T波尖高聳等異常;血常規顯示血紅蛋白和紅細胞計數減少,紅細胞壓積和網織紅細胞計數減少,部分病人血三系細胞均減少。
1.3排除標準
有嚴重并發癥和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或惡病質患者。
1.4治療方法
1.4.1危重病人采用緊急血液透析療法:使用具碳酸氫鹽透析液,透析用水為反滲水,透析器均為生物相容性好的高分子材料的中空纖維透析器。血液透析病人采用動-靜脈內瘺穿刺、動-靜脈直接穿刺等作透析通路,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為抗凝劑,血流量(150~200)mL/min,透析液流量500mL/min,根據病情,每次透析3~4.5h。
1.4.2非危重病人使用藥物治療包括有抗高鉀血癥對心肌的毒性作用的藥物:0.1mol/L葡萄糖酸鈣(或氯化鈣)20mL,緩慢推注;糾正酸中毒的藥物:0.05mol/L碳酸氫鈉50mL,靜脈推注;降低血鉀濃度的藥物:注射葡萄糖和胰島素,按3~4g葡萄糖與1U胰島素比例使用。糖尿病病人在高血糖伴高鉀血癥時,可單獨使用胰島素降低血鉀濃度;促使鉀離子排出的藥物:0.5mol/L葡萄糖40mL加呋噻米針40~80mg靜脈推注或者使用生理鹽水200mL保留灌腸30~60min,重復2~3次。如病情危重則立即進行血液透析。
1.5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臨床癥狀是否緩解與實驗室檢查指標是否恢復正常。
1.6統計分析
應用SPSS13.0對數據進行錄入和分析。
2結果
2.1血鉀水平
本組80例,36例次經血液透析治療,44例經藥物治療,9例經藥物治療后又使用血液透析,全部80例臨床癥狀得到明顯改善,血清鉀濃度均降至正常范圍(平均0.003 mmol/mL)治療前后分別為(0.006±0.001)和(0.003±0.001)mmol/mL,前后比較具顯著性差異(P<0.05)。心電圖的高血鉀圖象消失。1例老年病例于血液透析晚期出現合并癥導致心跳停止,搶救無效,臨床死亡,搶救成功率98.75%。
2.2不同程度高血鉀與心電圖出現嚴重心律失常的關系
詳見表1。
3討論
本組資料顯示,血液透析和藥物治療均使病人的癥狀得到緩解,有效率較高。對于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并高鉀血癥要進行飲食控制,因腎功能受到破壞,食物攝入體內后,所產生的毒素及廢物,無法正常地排出體外,因此在飲食上就必需特別注意,避免造成身體負擔: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但是若有血液透析時,則須注意,在血液透析時會造成體內蛋白質的流失,所以必須配合營養師的建議,以維持身體所需[4];限制鈉的攝取:因鹽分具有較高的鈉含量,在腎衰竭患者體內若有過多的鈉,會引起體內水分的潴留,進而造成心肺功能衰竭及加重腎功能衰竭的情況。但切勿使用低鈉鹽,因低鈉鹽含高量鉀離子;限制鉀的攝取:體內鉀的堆積會造成肌肉無力,嚴重者更會引起心率不整進而造成心臟衰竭;限制磷的攝取:因體內過高的磷會造成鈣質的流失,因此醫生會利用藥物來協助控制血液中的磷含量,防止骨質疏松的產生[1];合理控制水分的攝取:若攝取過多的水分,腎臟無法將其排除時,就會發生水腫或引起心肺衰竭,因此水分份的控制是相當重要的,可以視患者尿的量,或是透析時排除的水量,來決定水分攝取量的多寡,一般會依照前一天的尿量加上500~750mL。此外急、慢性腎衰竭合并高鉀血癥病人,會不同程度存在低氧血癥,因此提高吸入氧氣的量對提高心肌組織氧濃度非常有好處,可以減少心律失常、心跳停止等并發癥[2]。
[參考文獻]
[1] 李佩意. 高鉀血癥病人血液透析的護理[J]. 全科護理,2009,7(11):989.
[2] 林夏陽. 慢性腎功能衰竭合并高鉀血癥的臨床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2(17):9.
[3] 朱菊平,胡桂才,趙亞娟,等. 血液透析逆轉高鉀所致嚴重心律失常3例[J]. 中國血液凈化,2009,8(4):232.
[4] 林紹賢,林光,劉蠡,等. 急慢性腎衰竭并高鉀血癥的防治策略[J]. 河北醫學,2008,14(8):73-75.
(收稿日期:2009-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