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刺五加聯合強的松在小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效果,并加以研究比較。方法 選取2004年11月~2009年4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57例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小兒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三組,A組采用刺五加聯合強的松進行治療,B組采用強的松進行治療,C組采用刺五加進行治療,然后將三組的治療效果及血小板升至正常值所用時間進行統計比較。結果 經比較發現,A組在治療效果方面優于B組和C組,且A組血小板升至正常所用的時間也短于B組和C組,經統計學分析,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結論 刺五加聯合強的松治療小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效果好,且顯效快,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刺五加;強的松;小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中圖分類號] R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26-01
筆者選取2004年11月~2009年4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57例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小兒患者為研究對象,現將患者采用不同方法進行治療的結果及經驗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04年11月~2009年4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57例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小兒患者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三組,A組21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齡3個月~3.5歲。分型:急性型9例,慢性型12例。B組18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齡2.5個月~3.0歲。分型:急性型9例,慢性型9例。C組18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齡3.5個月~4.0歲。分型:急性型8例,慢性型10例。三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分型方面進行比較,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A組采用刺五加聯合強的松進行治療,給予患者刺五加注射液150~200mL靜脈注射,2次/d,同時給予強的松1mg/(kg·d),早晨頓服;B組患者給予強的松進行治療,1.0~1.5mg/(kg·d),早晨頓服;C組給予250mL刺五加進行治療,靜脈滴注。然后將三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所用時間進行統計分析,并進行比較。
1.3評價標準[1]
有效:癥狀體征消失,血小板升至正常;顯效:癥狀體征得到改善,血小板有顯著升高;無效:癥狀體征無改善或進一步加重。
1.4統計學處理
將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0.0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三組患者治療效果及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所用時間比較見表1。A組總有效率(有效率+顯效率)與B組、C組分別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A組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所用時間與B組、C組分別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3討論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小兒最常見的出血性疾病,發病率約為46/100萬[2],成人發病率較小兒低。一般表現為自發性出血,血小板減少,出血時間延長和血塊收縮不良。骨髓中巨核細胞的發育受到抑制。其臨床癥狀為出血,特點是皮膚、黏膜廣泛出血,出血多為散在性,在皮膚上形成瘀點或瘀斑;以四肢為多,也有患者出現全身性出血斑或血腫;有些患者(20%~30%)以大量鼻衄或齒齦出血為主訴[3~4],常見嘔血或黑便,多為口鼻出血時咽下所致,發生真正胃腸道大出血者并不多見。本文中筆者就刺五加聯合強的松在小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中的效果進行比較,發現其不僅治療效果好,且顯效也較快,因此刺五加聯合強的松治療小兒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盧學春,朱宏麗,姚善謙,等. 氨磷汀聯合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治療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近期療效觀察[J].中國實驗血液學雜志,2005, 13:440-442.
[2] Mc Farland J. Pathophysiologyof platelet destruction in immune(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J]. Blood Rev,2002,16(1):1-2.
[3] 周平,呂楓林,姚詠明,等. 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兒T細胞免疫功能的變化[J]. 中華兒科雜志,1999,37(1):12.
[4] 吳潤暉. 兒童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研究進展[J]. 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3):161-164.
(收稿日期:2009-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