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預防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復發(fā)的方法。方法 用克霉唑陰道片陰道上藥,A組上藥兩次,B組上藥兩次后,在每次月經(jīng)凈后3d陰道上藥1枚,共用3個月經(jīng)周期。結果 兩組治療后第3個月和第6個月時,復發(fā)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結論 克霉唑是廣譜抗真菌藥,對多種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具有較好抗菌作用,在每次月經(jīng)后鞏固用藥,能起到很好的預防復發(fā)作用。
[關鍵詞]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克霉唑;預防復發(fā)
[中圖分類號] R711.3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154-02
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vvc)是由假絲酵母菌引起的一種常見外陰陰道炎,曾被稱為外陰陰道念珠菌病[1]。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復發(fā)率很高,國外資料顯示,約75%婦女一生中至少患過1次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其中40%~50%經(jīng)歷過1次復發(fā)。該病外陰陰道瘙癢程度嚴重,非常痛苦,經(jīng)常久治不愈,對婦女身心健康影響很大。研究出行之有效的預防vvc復發(fā)的方法,是臨床急需解決的問題。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應用克霉唑陰道片(500mg/枚)治療外陰陰道假絲酵母菌病,并鞏固用藥預防復發(fā),得到滿意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門診治療的200例女性患者,均非孕,非哺乳期,無肝腎病,無糖尿病,治療前1個月內(nèi)未使用其他抗真菌藥物。統(tǒng)計病例共200例,隨機分成A組和B組,每組各100例,A組年齡19~45歲,平均35歲;B組年齡20~46歲,平均34.5歲,兩組間一般情況差異無顯著性意義(P>0.05)。所有患者治療前均符合診斷標準[2]:有外陰瘙癢或灼痛,部分患者陰道分泌物增多;外陰陰道黏膜可見水腫紅斑,小陰唇內(nèi)側及陰道黏膜上附有白色塊狀物,分泌物呈凝乳或豆渣樣;分泌物檢查找到假絲酵母菌的芽孢及菌絲。
1.2方法
A組:克霉唑陰道片陰道上藥(500mg/粒),當晚睡前陰道上藥1枚,3d后再次陰道上藥1枚;B組:克霉唑陰道片陰道上藥(500mg/粒),當晚睡前陰道上藥1枚,3d后再次陰道上藥1枚。以后于每次月經(jīng)凈后3d陰道上藥1枚,共用3個月經(jīng)周期。性伴同時泌尿科就診,如有外陰念珠菌感染,積極治療,且復查直至治愈。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使用安全套,停用其他口服及外用抗真菌藥,同時避免使用廣譜抗生素。
1.3觀察與隨訪
按要求隨訪3次,于停藥后1周、3個月及6個月復查,隨時記錄臨床癥狀、體征改善情況及陰道分泌物真菌學檢查結果。
1.4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真菌直接鏡檢和(或)培養(yǎng)陰性,與性伴無措施同房后,雙方均無外陰瘙癢,分泌物異常等不適;顯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好轉,真菌直接鏡檢和(或)培養(yǎng)陰性;有效:臨床癥狀及體征好轉,真菌直接鏡檢和(或)培養(yǎng)陰性或陽性;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改變或加重,真菌直接鏡檢和(或)培養(yǎng)陽性。
1.5統(tǒng)計學方法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兩組用藥兩枚停藥1周的結果
用藥兩枚后,停藥1周,兩組痊愈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χ2=0.07,P>0.05)。總有效率比較也無顯著性差異(χ2=0.06,P>0.05),結果見表1。
2.2兩組治療停藥后3個月和6個月的結果
兩組治療后第3個月和第6個月時,兩組的復發(fā)率比較有顯著性差異(χ2分別為4.86和9.56,P<0.01),結果見表2。
3討論
近年來,隨著人們性觀念的開放以及抗生素的不規(guī)范使用,vvc發(fā)病率明顯升高,復發(fā)率也不斷增加,復發(fā)原因大多是由于前次發(fā)作后未將病菌完全清除[3]。怎樣徹底治療vvc并防止復發(fā)對婦女身心健康有很大意義。在陰道上藥治療過程中,鞏固陰道上藥治療非常必要。
克霉唑是一種廣譜抗真菌藥,對多種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具有較好抗菌作用,比制霉菌素效果好,其作用機制是抑制真菌細胞膜的合成以及影響其代謝過程。外用基本沒有不良反應。由于vvc經(jīng)常在月經(jīng)后復發(fā)[4],故在每次月經(jīng)后鞏固用藥,能起到很好的預防復發(fā)作用。從兩組的復發(fā)率來看,停藥越久,復發(fā)率越高,所以,B組用藥方法能有效防止復發(fā),起到徹底治愈的效果。
總之,克霉唑陰道片陰道上藥及預防性治療,對徹底治療vvc效果顯著,用藥天數(shù)少,方法簡便,外用藥副作用少,患者依從性高,值得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豐有吉,沈鏗. 婦產(chǎn)科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268.
[2] 樂杰. 婦產(chǎn)科學[M]. 第6版.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4:259- 260.
[3] 孫哲琦. 復發(fā)性外陰陰道念珠菌病的預防性治療觀察[J]. 河北醫(yī)學,2006,12(8):779.
[4] Moraes PS, de Lima GS, Taketomi EA. Candida albicans allergen immunotherapy in recurrent vaginal candidiasis[J]. J Investig Allergol Clin Immunol,2000,10:305-309.
(收稿日期:2009-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