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新生兒;疾病篩查;苯丙酮尿癥;苯丙氨酸
[中圖分類號] R72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111-01
1病例資料
患兒女,第一胎第一產,足月自然分娩,生后Apgar評分10分,體重3500g,父母均健康。生后哺乳好,吸吮有力,二便正常。查體:反應好,呼吸平穩,面色正常,前囟平坦,張力不高,頸軟,無抵抗,心、肺、腹未及異常,四肢肌張力正常,擁抱、握持反射可引出。于生后72h且喂足6次奶后,采足跟血3滴,滴于濾紙片上,使血滴滲透濾紙背面,在室溫下自然于燥,3h以上封入塑料袋放置于4℃冰箱保存,在10d內將標本送至新生兒疾病篩查中心。檢驗結果苯丙氨酸含量大于0.24mmol/L(4mg/mL)。進一步檢查苯丙氨酸濃度大于1.2mmoL/L(20mmg/L)。經2次采血復查并經尿液喋呤譜分析及血紙片二氫喋呤還原酶的測定,除外四氫生物喋呤缺乏癥,確診為經典型PKU患兒[1]。確診后給予低苯丙氨酸奶粉喂養,維持血苯丙氨酸濃度在0.12~0.60mmol/L,逐漸少量添加天然飲食:如母乳、粥、面、蛋、果汁、菜泥等。患兒2周歲隨訪,一般狀況良好。
2討論
苯丙酮尿癥(PKU)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發病率隨種族和地區而異,約為1/25000~1/6000,我國為1/16500,南方低于北方[1]。PKU是由于苯丙氨酸代謝途徑中酶缺陷所致。按酶缺陷的不同可分為經典型和非經典型(四氫生物喋呤缺乏癥)兩種。經典型占絕大多數,非經典型僅約占1%。患兒出生時大多正常,如未給予治療,通常3個月后出現癥狀,表現為智能落后,頭發由黑變黃,特殊體味等。PKU是少數可治性遺傳代謝病之一,應借助實驗室檢查,力求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免神經系統的不可逆損害。診斷最佳期時機是新生兒期,最簡便的方法是新生兒期疾病篩查[2]。一旦確診,應立即給予低苯丙氨酸飲食治療,開始治療的年齡越小,預后越好,通過產前診斷杜絕PKU患兒的出生以及癥狀出現前早期診斷與治療,是防治本病的根本措施。
[參考文獻]
[1] 金漢珍,黃德珉,官希吉. 實用新生兒學[M]. 第2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45.
[2] 劉智勝. 與精神發育遲滯有關的幾種常見先天遺傳病[J]. 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02,17(2):124-126.
(收稿日期:200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