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臨床常用藥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效果。方法 搜集我院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例為研究對象,根據用藥的不同分為肝素組、尿激酶組、右旋糖酐組和抗血小板組,并通過NESSS評分比較不同用藥組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效果。結果 治療后肝素組、尿激酶組、右旋糖酐組、抗血小板組的治療有效率分別為94.1%%、93.0%、92.3%、80.7%,與抗血小板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各組治療后神經功能均有較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或極顯著差異(P<0.01);組間比較,肝素組和尿激酶組效果更優,與右旋糖糖酐組和抗血小板組比較均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 肝素、尿激酶藥物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效果有一定優勢,在臨床應用中可作為首選。
[關鍵詞]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NESSS評分;肝素;尿激酶
[中圖分類號] R743.33[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123-02
缺血性腦血管病又稱一過性腦缺血發作(TIA),是指一條或多條腦血管缺血導致該供血區局灶性腦功能障礙,出現局灶性神經系統癥狀體征并持續數分鐘至數小時,而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當今世界引起神經功能障礙、致殘及死亡率較高的疾病[1]。治療藥物較多但無特效的手段。為進一步探討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臨床特征,尋找發生、發展及治療規律,尤其是探索更有效的藥物及治療方法,本文對我院用藥治療的相關臨床病例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于2007年1月~2009年5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247例,其中男187例,女60例;年齡14~77歲,平均(57.7±10.13)歲;就診時間為發病后15min~8d,平均(6.92±12.28)h。所有病例中,患有高血壓病101例,冠心病34例,糖尿病19例,高血脂癥47例;同時合并兩種以上病癥者51例。所有病例均作頭顱CT或MRI檢查,確診為血性腦血管病,并排除出血性腦血管病。
1.2使用藥品
低分子肝素(法安明),江蘇萬邦生化醫藥有限股份公司;尿激酶,南京南大藥業有限責任公司;低分子右旋糖酐(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上海華源長富藥業有限公司;阿司匹林,湖北荷普藥業有限公司。
1.3分組治療方法
上述病例根據用藥治療的不同,分為4組:(1)肝素組68例,使用肝素12500U加5%葡萄糖生理鹽水1000mL,靜脈輸液,維持24h,隨后口服華法令。(2)尿激酶組57例,使用尿激酶50萬U動脈介入溶栓或30萬U加生理鹽水250mL,30min內靜脈滴注1周。(3)右旋糖酐組65例,使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維腦路通0.4g靜滴,每日1次,持續2周。(4)抗血小板組57例,使用阿斯匹林80mg/d。對4組病人的年齡、性別、病程、體重指數、病癥分型、并發癥情況分別進行卡方檢驗,無統計學差異(P>0.05),4組間具有可比性。
1.4診療標準
治療1個月后,療效評定分為基本痊愈、顯著進步、進步、無變化、惡化和死亡。療效評定的依據是:(1)患者功能缺損改善程度,即神經功能缺損積分值的增減。對于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采用改良后的愛丁堡+斯堪的那維亞腦卒中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MESSS)[2]評分。(2)患者總的生活能力狀態,評定病殘程度。患者總的生活能力狀態分8級:0級能恢復工作或操持家務;1級生活自理,獨立生活,部分工作;2級基本獨立生活,小部分需人幫助;3級部分生活可自理,大部分需人幫助;4級可站立走步,但需人隨時照料;5級臥床,能坐,各項生活需人照料;6級臥床,有部分意識活動可喂食;7級植物狀態。
療效標準:(1)基本痊愈:病殘程度為0級;(2)顯著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21分以上且病殘程度在1~2級;(3)進步:功能缺損評分減少8~20分;(4)無變化:功能缺損評分減少或增加不足8分;(5)惡化:功能缺損評分增加9分或更多;(6)死亡。(1)、(2)、(3)均為治療有效。
1.5數據統計方法
所有數據均由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多組計量資料間采用F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顯著性,P<0.01為差異有極其顯著性。
2結果
2.1各組藥物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療效比較
見表1。
2.2缺血性腦血管病各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改善程度比較
見表2。
3討論
本研究旨在通過對我院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病例的用藥治療回顧分析,對不同藥物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我們發現,抗血小板藥物對于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治療效果較差。其他藥物的有效率均在90%以上,其中肝素和尿激酶對神經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佳,在臨床應用中有一定優勢。另外,對于擴冠藥物的應用目前仍有爭議,應當慎重。一般認為在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急性期不用,其理由是根據病理生理學研究,腦梗塞后可表現局部充血和局部缺血等不同表現。局部缺血型一般發生在缺血的急性期,病變部位的血管處于麻痹狀態,這時使用擴血管藥,對病變區的血管不發生反應。而且由于正常部位的血管擴張,使病變區的血液流向正常腦組織,病變區的血流量更少,即所謂盜血綜合征。故認為在腦梗塞的急性期,應用擴管劑非旦無益,反而有害。
[參考文獻]
[1] 葉任高,陸再英. 內科學[M]. 第6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85-691.
[2] 陳清棠. 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6,29(6):381.
(收稿日期:2009-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