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觀察奧扎格雷鈉注射液聯合依達拉奉治療腦梗死療效。方法 將納入14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74例。兩組常規基礎性治療相同。觀察組采用奧扎格雷鈉注射液+依達拉奉治療;對照組采用依達拉奉治療。結果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9%,與對照組總有效率75.7%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奧扎格雷鈉注射液聯合依達拉奉治療腦梗死臨床療效顯著、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奧扎格雷鈉;依達拉奉;腦梗死;療效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47-02
腦梗死是指多種原因引起的腦部血液供應障礙,使局部腦組織發生不可逆性損害,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腦梗死是神經內科常見病、多發病,其特點是病死率、致殘率、復發率都很高,是目前威脅人類健康的嚴重疾病之一。自2007年11月以來,筆者采用奧扎格雷鈉注射液聯合依達拉奉治療急性腦梗死74例,取得較為滿意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07年11月~2009年1月我院神經內科病區住院患者148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醫學會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診斷標準[1];②頭顱CT或MRI證實有腦梗死;③年齡在40歲以上,75歲以下;④患者和家屬對治療知情同意。納入病例148例,按患者就診順序病例對照研究,觀察組74例,男43例,女31例,年齡40~75歲,平均64.34歲;合并有高血壓病史56例,糖尿病史25例,冠心病14例,高血脂48例;腦梗死位于基底節區43例,額葉12例,顳葉8例,腦室旁11例,梗死面積直徑(3.1±1.4)cm。對照組74例,男46例,女28例,年齡41~75歲,平均62.79歲;合并有高血壓病史58例,糖尿病史23例,冠心病15例,高血脂44例;腦梗死位于基底節區46例,額葉11例,顳葉10例,腦室旁7例,梗死面積直徑(3.0±1.3)cm。兩組之間年齡、性別、梗死位置及治療前神經功能缺損程度無明顯差別(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兩組常規基礎性治療相同,主要包括要求患者絕對臥床休息,調整血壓,控制血糖,改善腦循環,控制腦水腫,保護腦細胞及其他對癥處置。觀察組在常規基礎性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依達拉奉30mg(10mg/支)加入0.9%氯化鈉溶液100mL靜點,每日2次,連續應用14d;同時予以奧扎格雷鈉注射液80mg加入0.9%氯化鈉溶液100mL靜點,每日2次,連續應用14d。對照組在常規基礎性治療的基礎上給予依達拉奉30mg(10mg/支)加入0.9%氯化鈉溶液100mL靜點,每日2次,連續應用14d。
1.3療效評估標準
符合1995年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腦血管病”臨床療效標準[1]:基本痊愈:病殘程度0級;顯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分21分以上,且病殘程度為1~3級;有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分8~20分;無效: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減分<8分或反而增加。
1.4主要觀察標準
治療前兩組采用神經功能缺損量表(CSS量表)和Fugl- Meyer運動功能評價法(FMA)[2]予以神經功能缺損和肢體運動功能評分,療程結束后按同一標準再次評分。
1.5安全性評估
全部病例治療前和治療后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肝腎功能檢查。并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和副作用。
1.6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2.0軟件完成統計學處理;組間計量資料差異性測定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和t檢驗,計數資料性測定采用χ2檢驗。
2結果
2.1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和FMA評分比較
見表1。
2.2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
2.3不良事件和副反應
兩組治療期間及療程后均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和副作用。
3討論
腦梗死病灶是由缺血中心區及周圍的缺血半暗帶組成,缺血中心區神經細胞膜離子泵和細胞能量代謝衰竭,腦組織發生不可逆性損害;缺血半暗帶局部腦組織存在大動脈殘留血流和(或)側支循環,腦缺血程度相對較輕,僅表現為功能缺損,具有可逆性。缺血中心區和缺血半暗帶是一個動態的病理生理過程,隨著缺血程度的加重和時間的延長,中心壞死區逐漸擴大,缺血半暗帶逐漸縮小,細胞會發生遲發性死亡。半暗帶區的細胞死亡導致興奮性氨基酸釋放、氧自由基產生、神經細胞鈣內流等一系列反應,這是腦缺血后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3]。嚴重的腦組織缺血,可引起電壓依賴性Ca2+通道開放,導致細胞內Ca2+超載,觸發花生四烯酸代謝反應及氧化酶系統,進而產生大量氧自由基,導致腦細胞損傷,并可合成白三烯,引發腦水腫,這是腦缺血再灌注中引發水腫和組織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依達拉奉是一種新型自由基清除劑,可以通過抑制黃嘌呤氧化酶和次黃嘌呤氧化酶的活性,刺激前列環素生產,降低羥自由基的濃度。奧扎格雷鈉注射液為血栓烷合酶抑制劑,能夠阻礙前列環素H2生成血栓烷A2,使血栓形成過程受到抑制;同時可促進前列環素的產生,降低血小板聚集,緩解冠脈痙攣,進而起到改善局部血流量的作用,改善預后。兩藥聯合應用治療腦梗死療效確切,改善臨床癥狀明顯。
[參考文獻]
[1] 中華神經科學會. 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J]. 中華神經科雜志,1995,29(6):379.
[2] 王德新. 神經病學[M]. 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01:253.
[3] 王宇卉,邵福祥,夏春林,等. 大腦中動脈缺血/再灌注模型中Caspase-3的表達[J]. 臨床神經病學雜志,2003,16(4):214.
(收稿日期:2009-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