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了解墨江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及主要死亡原因,探討干預措施。方法 對墨江縣2001~2005年4個死亡監測點(三鄉一鎮)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結果進行分析。結果 5年來,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呈下降趨勢。2001年為49.72‰,2005年為37.21‰,下降了12.51‰。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前5位死因是肺炎、意外和中毒、新生兒窒息、腹瀉、早產低體重。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其中新生兒死亡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51.89%,死亡的5歲以下兒童中有58.92%死前未得到治療。結論 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關鍵是降低新生兒、嬰兒死亡率。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圍產保健、高危妊娠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產科質量,強化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的培訓和推廣。加強安全教育,提高群眾的自我保健意識,重視政府的參與和全社會的關注。
[關鍵詞]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死因順位;干預措施
[中圖分類號] R17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90-02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是反映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文化生活及醫療保健的重要指標之一,也是目前評價兒童生存水平的重要指標。為確定兒童保健工作重點,了解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死前醫療情況及死亡率,本文對墨江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點2001~2005年死亡的185例5歲以下兒童(包含5歲)進行統計分析,并提出干預措施,以達到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目的。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來源
2001~2005年墨江縣4個鄉鎮(新撫鄉、魚塘鄉、龍壩鄉、聯珠鎮)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點上報的兒童報告卡、死亡報表。
1.2方法與質量控制
建立以縣婦幼保健院為中心的縣、鄉、村三級保健網。4個監測點2001~2005年死亡的5歲以下兒童,不包括死胎死產,均由鄉村醫生及時報告鄉鎮衛生院,再由鄉鎮衛生院防保醫生逐人填寫《云南省兒童死亡報告卡》上報縣婦幼保健院核實無誤后進行統計。縣保健院每年組織對監測點進行死亡漏報調查和質量考核,以保證死亡監測的可靠性[1]。
1.3 診斷和分類
死因診斷和分類采用《國際疾病分類法》(ICD-9)進行診斷和分類。
2 結果
2.1 兒童死亡情況
4個鄉鎮2001~2005年平均有5歲以下兒童4437人,平均年內活產數901人。5歲以下兒童、嬰兒、新生兒分別死亡185人、154人和96人,其中,嬰兒死亡占死亡總數的83.24%,而嬰兒死亡中有62.34%的新生兒,新生兒的死亡率明顯高于其它兩組兒童。死亡情況見表1。
2.2不同性別兒童死亡情況
2001~2005年死亡的5歲以下兒童中男性死亡104人,女性死亡81人,男性死亡人數占死亡總數的56.22%,女性死亡人數占死亡總數的43.78%,男性死亡高于女性。
2.3兒童死前接受保健服務狀況
5歲以下兒童死前接受門診或者住院治療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2000年為29.55%,2005年達43.76%,未就醫的比例呈逐年下降趨勢,2000年為70.45%,2005年達46.88%,死于家中、途中及死前未就醫的比例仍較高。見表2。
2.4 死亡原因構成及死因順位
見表3。
3 討論
本資料顯示,新生兒死亡占嬰兒死亡的62.34%,而嬰兒死亡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83.24%,說明年齡越小,死亡率越高,符合國際抓早抓小是防治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措施。因此,要降低5歲以下兒童的死亡率,關鍵是減少新生兒的死亡。所以,提高圍產期保健質量,認真做好產前檢查,篩查高危妊娠,進行重點監護,積極治療妊娠合并癥及并發癥,提高產科質量及加強新生兒管理,推行母嬰系列保健是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策略。我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前五位死因是肺炎、意外和中毒、新生兒窒息、腹瀉和早產低體重。
3.1 降低肺炎病死率
肺炎是我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因此應加強孕期保健和宣傳,注意孕期衛生,預防胎膜早破和胎兒宮內窒息,防止羊水胎糞吸入。全面推廣ARI(急性呼吸道感染)標準病例管理,積極推行母嬰同室,大力提高4~6個月嬰兒的純母乳喂養率。改善基層醫療條件,加強基層衛生人員上呼吸道感染,防治知識培訓,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危重癥患者及時轉診。
3.2 重視安全教育,減少意外死亡
由于意外死亡已威脅到我縣5歲以下兒童的生命安全,且大多數是可以防范和避免的。因此,應加強小兒安全管理和兒童家長的兒童安全意識和防范能力的指導和教育[2]。注意保暖,指導正確的哺乳姿勢,預防意外事故的發生;加強對有毒物品及藥品的管理;開展健康教育,培養兒童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對基層衛生人員意外傷害的健康教育宣傳和急救技能培訓,有效防范兒童意外的發生和急救處理,降低死亡率。
3.3 提高產科質量及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減少新生兒窒息的發生
做好產前保健工作,及時發現和治療并發癥;加強產時監護,防止胎兒宮內窒息;積極推廣和強化新生兒窒息復蘇技術的培訓,提高產、兒科醫生特別是基層產、兒科醫生的新生兒窒息復蘇水平,減少出生窒息的發生率和死亡率。
3.4 加強腹瀉的防治
腹瀉在本縣還占一定比例,應加強腹瀉病防治知識的培訓和腹瀉病例的管理,提高對兒童腹瀉危害性的認識,普及衛生科普知識,改善不良的衛生習慣,減少腹瀉病的發生。
3.5 積極防治早產,加強孕產期保健,做好高危管理和孕期營養指導[3]
及早發現影響胎兒發育不良的各種因素,及早干預,減少早產的發生和正確處理先兆早產。當早產不可避免時,給予糖皮質激素,促肺成熟,防止新生兒窒息的發生。加強早產兒的護理,積極防治并發癥。
3.6 醫療保健服務
本文資料顯示,5年內監測點死亡的185人5歲以下兒童中,有87.57%的兒童死于家中、途中,死前就醫的(包括門診和住院)只有76人,未就醫的達109人,占全部死亡兒童的58.92%,雖然情況逐年有所改善,但由于我縣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經濟文化不發達,是一個出名的國家級特困縣,農民自我保健意識差,很多家庭貧困無力支付兒童醫療保健的低額費用,加上農村醫療保健相對落后,跟不上時代發展對兒童醫療保健服務的需求,也是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重要伴隨因素。所以農村缺醫少藥的狀況和邊遠農村群眾就醫條件急待改善。這就要求我們利用政府的重視和幫助,呼吁全社會都要關心和重視婦幼保健工作,共同關注兒童的健康成長[4],改善兒童生存條件,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圍產保健網絡。改善基層醫療條件,加強基層衛生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及推廣,及時發現患者,就地治療。高危兒童重點管理,急重癥患者及時轉診,使農村兒童都能享有衛生醫療保健,以達到降低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裴艷麗. 東明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07,22(19):2563.
[2] 周鳳榮. 1999年山東省5歲以下兒童死亡調查[J]. 預防醫學文獻信息,2001,7(5):49.
[3] 林小遠. 寧德市2000~2004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監測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06,21(10):1360.
[4] 馬振俠,陸琴,田春霞. 銀川市2000~2004年5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分析[J]. 中國婦幼保健,2007,22(6):777.
(收稿日期:2009-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