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是黨和政府的民生工程,著力于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著力于提高農民對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的滿意度,著力于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本文對松陽縣古市醫院筏鋪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現狀進行了調研分析,發現存在著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公共衛生經費投入不足、與古市鎮衛生辦公室職責混淆不清、聯村醫生人員配備不合理,業務素質偏低、向農民提供服務的手段單一,上門服務的實際時間不夠、農民健康體檢體檢率不高等一系列問題。認為要強化社區衛生服務的政府主導作用和公益性質,做好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監督和管理;爭取上級政府部門對衛生服務站的財政支持;理清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古市鎮衛辦的關系;加強業務素質建設,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農民衛生保健為需求,以健康為中心,堅持防治并重的原則,積極開展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綜合性衛生服務。重點做好農民健康體檢、建立農民健康檔案、開展慢病防治、實施健康干預、加強流動人口管理、開展衛生協管等工作,切實發揮農村衛生服務機構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中的網底作用。
[關鍵詞] 公共衛生;社區;農村
[中圖分類號] R197[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0)06-104-0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1],是新形勢下提高農民群眾健康水平,防止農民因貧返貧、因病致貧的一種好形式,體現了國家對農村衛生事業和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的高度重視,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歡迎。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主要依靠各鄉鎮衛生院轉型成為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來提供。古市鎮地處松古平原,是松陽縣的第二大鎮,筏鋪社區衛生服務站承擔十三個村7347人聯村責任醫生工作。農民參保率達90%以上,農民主要收入是茶葉和柑橘,農民人均年收入4000余元。自2006年農村公共衛生工作開展以來,在當地政府和縣衛生局領導下,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許多問題,現分析如下。
1基本情況
1.1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縣衛生局的號召開展農村公共衛生工作
我院在原筏鋪分部的基礎上改建成為古市鎮筏鋪社區衛生服務站,在醫院人員相當緊張的情況下抽調7名醫務人員開展聯村責任醫生工作。每個村均設立健康宣傳陣地,聯村責任醫生利用黑板報、宣傳欄、村務公開欄等形式,每季度刊出結合當時季節主要疾病流行情況的衛生保健知識;并走家串戶發放健康教育讀本以及各類健康教育處方,同時開展上門面對面的健康指導及衛生知識普及。提高了農民兄弟防病治病的知識,為他們帶去黨和政府的溫暖,為構建和諧社會做了一定的工作。
1.2努力做好健康管理工作
通過農民健康體檢和聯村責任醫生主動上門服務,為農民建立了健康檔案,建檔率90%。積極開展健康隨訪,對通過體檢和隨訪發現的高血壓、糖尿病、腫瘤、腦中風、冠心病等慢性病人進行專案管理。每季一次開展隨訪服務,進行面對面健康指導和用藥指導,及時發現治療并發癥,提高了慢性病患者的治療率和控制率,改善了他們的生活質量,促進了社會及家庭的和諧。
1.3扎實推進基本醫療惠民服務
社區7名聯村責任醫生配備了出診箱,走村入戶,開展巡診和出診服務,及時處理常見病患,訪視重點對象。同時,加強內涵建設,通過人員培訓和改善裝備,提高了處理農村常見病、多發病的能力,合理用藥,嚴格執行國家規定的醫藥收費政策,對困難群眾適當減免診療費用。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鎮,當好農民健康的守門員。
1.4保證農村重點人群享有重點服務
規范開展兒童保健工作,按免疫規劃的要求為0~7歲兒童提供省免疫規劃規定的7種一類疫苗的接種服務。查驗率達到100%,對漏種兒童進行了補種。積極做好0~3歲兒童的系統管理工作,及時建立系統管理檔案,建冊率100%。定期為0~3歲兒童進行健康體檢,0~3歲兒童提供系統管理,系統管理率達98%。積極做好婦女保健工作,向孕產婦提供5次以上產前檢查,3次產后上門訪視和1次產后常規檢查。60歲以上老人及特困殘疾人、低保家庭、五保戶,聯村責任醫生每季上門進行針對性的健康隨訪,對隨訪發現的問題及時提出健康建議,并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
1.5加強重點疾病社區管理
積極協助縣疾控中心開展艾滋病免費咨詢和檢測工作,農村居民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識知曉率逐年提高。
1.6保證農民享有基本衛生安全保障
按規定要求及時收集和報告公共衛生信息,報告率、報告及時率和準確率均達到100%。積極進行農村集體聚餐管理,聯村責任醫生和公衛人員均到現場進行衛生指導,確保聚餐安全,開展出生死亡和出生缺陷報告。指導各村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配合做好村居環境整治工作。根據工作要求,積極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協助開展疾病監測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工作。
1.7做實做好農民健康體檢工作
按照縣衛生局的部署積極組織農民健康體檢小組,采取來院體檢和進村入戶體檢相結合的方法,緊緊依靠鎮村干部和發揮聯村責任醫生的作用,充分調動廣大農民朋友的積極性,保質保量為農民朋友進行了體檢并進行針對性的管理。
2存在問題
2.1醫療基礎設施建設滯后
目前筏鋪社區衛生服務站仍沒有自己的醫療用房,現租筏鋪村農民用房,面積200平方米。房屋分上下兩層設置布局不合理,造成患者就診不方便。
2.2公共衛生經費投入不足,運行困難,公益性質需進一步強化
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受財力、物力、人力等條件的限定,決定了它的中低水平、廣覆蓋的醫療衛生消費。同時因財政體制等因素的影響,業務收入仍舊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維持生計的首要來源。加上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的信息不對稱,仍然存在“重醫療,輕公衛”,甚至存在“誘導消費”現象[2]。按縣衛生局聯村責任醫生分配方案,加上衛生服務站自身業務收入,每年醫院本部均需投入兩萬余元資金才能彌補虧損,維持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業務正常開展。
2.3社區衛生服務站與古市鎮衛生辦公室職責混淆不清
根據2006年縣衛生局決定由我院與古市鎮衛辦聯合向古市鎮常住農民提供12項農村公共衛生服務。縣衛生局所撥項目經費按比例分配,各自承擔相應的服務項目共同做好公共衛生工作。但是工作中存在分工不清,相互扯皮,導致聯村責任醫生工作積極性不高,一定程度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2.4聯村醫生人員配備不合理,業務素質偏低
目前人員配備情況是執業醫生3人(其中兩人是中醫),藥師2人,護士2人,且都只有中專文憑,去專業化現象普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向農民提供優質服務的水平。
2.5向農民提供服務的手段單一,上門服務的實際時間不夠
因業務收入仍是社區維持生計的首要來源,首先要做好社區的日常醫療業務,導致每月實際上門服務的時間達不到規定要求。且上門服務停留在量量血壓、簡單的健康教育,致使公共衛生工作流于形式、浮文輕實、不能真真正正起到農民健康守門員的作用。
2.6農民健康體檢工作進度不快,體檢率不高
一方面是由于農民的健康意識淡薄,重視程度不夠;另一方面是由于聯村責任醫生工作沒有做到位,動員發動不夠,同時缺少鎮村干部的配合支持。
3對策建議
(1)農村公共衛生工作是黨和政府民生工程,著力于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著力于提高農民對衛生服務和醫療保障的滿意度,著力于人人享有基本衛生保健服務。要強化社區衛生服務的政府主導作用和公益性質。加強政府主導作用,做好對社區衛生服務的監督和管理,逐步實施收支兩條線。我們管理者和廣大醫務人員要從長遠和大局出發,把我們的古市醫院筏鋪社區衛生服務站定位為基層農村衛生服務機構,切實做好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當好農民健康的守門員。
(2)農村衛生服務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以農民衛生保健為需求,以健康為中心,堅持防治并重的原則,積極開展預防、醫療、保健、健康教育、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六位一體的綜合性衛生服務。重點做好農民健康體檢、建立農民健康檔案、開展慢病防治、實施健康干預、加強流動人口管理、開展衛生協管等工作,切實發揮農村衛生服務機構在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中的網底作用。
(3)爭取支持,規范管理。根據國家新醫改方案,國家將投入8500億元用于醫改,70%要給病人帶來實惠,我縣又是省農村公共衛生建設的試點縣,我們要抓住機遇,把握好政策導向,積極爭取上級政府部門對筏鋪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建成達到標準符合規范的基本醫療用房,裝備必備的醫療設備。提升社區衛生服務網絡設施建設,聯村責任醫生每次上門提供的醫療服務、參保農民每次在筏鋪社區衛生服務站或古市醫院本部的就診資料都可及時、自動歸納到健康檔案中去,使建立起來的健康檔案成為一份真正的、動態變化的“活”檔案,為農民提供方便、快捷、有效、及時的服務。
(4)認真實施三大類十二項公共衛生工作為主要內容的聯村責任醫生工作,把黨和政府的關心和溫暖帶給農民兄弟,同時贏得農民兄弟的信任、支持,提高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站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患者前來就診,緩解醫院及社區衛生服務站資金困難的局面。
(5)理清社區衛生服務站和古市鎮衛辦的關系,根據協議履行各自的職責,承擔各自的權利和義務,并進行認真細致的考核預以獎罰,充分調動聯村醫生和古市鎮衛辦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共同做好農村公共衛生工作。如果條件成熟是否可以兩單位合二為一進行管理,進一步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為古市片老百姓提供更加優質、便捷、有效的服務。
(6)加強業務素質建設,提高聯村醫生的業務水平。在人員結構上進行必要的調整,充實執業醫生和執業助理醫師到社區衛生服務站工作,加強業務培訓,加快專業人員的培養,使他們成為合格的全科醫師,形成“小病不出社區,大病及時轉診”的就診模式和真正實現老百姓“大病去醫院,康復回社區”的便捷服務[3],進一步推進“社區首診制”與“雙向轉診”制度的落實。
(7)提高思想認識,把農村公共衛生工作當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主要工作任務。防止偏重臨床業務,輕公共衛生工作的現象。把公共衛生工作的好壞作為工資和獎金的發放標準,充分調動聯村醫生的工作積極性,使他們安心工作,多貼近病人。
(8)提供全方位、及時、有效的服務,解決老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要保證聯村醫生充分的下村時間,摸清責任區人口和流動人口的基本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促進提高農村居民的健康水平,做到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讓老百姓真正享受無病早防、有病早醫,促進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和小康社會的建設。
(9)充分重視農村參保人員的健康體檢工作,提高體檢率,保證體檢質量。緊緊依靠鎮、村兩委的作用,做好溝通協調工作。通過鎮、村兩委的牽線搭橋,聯村醫師的宣傳發動,提高老百姓的健康意識及參予體檢的積極性。保證參保人員健康檔案質量,進一步規范和完善健康檔案的動態管理。
[參考文獻]
[1] 程園園,程多嬌,朱桂蘭. 河南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受益農民認知度調查[J]. 醫院管理論壇,2009,26(10):21-25.
[2] 金興盛,楊耀光,胡崇高,等.促進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調查[J]. 浙江經濟,2009,16(9):42-44.
[3] 張蘇展,游向東,陳健,等. 整合醫療資源提供優質服務[J]. 現代醫政與醫院管理,2008,5(4):9-10.
(收稿日期:2009-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