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文化建設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是推動先進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實現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重要條件,群眾文化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于不斷發展的實際與時俱進。文化最重要的就是要以文化的產品,文化的理念、文化的傳統,文化的精神來教化人、感化人、凈化人,從這個含義上來說,群眾文化應該在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宏大工程中,建設與之匹配的和諧文化是一項重要任務。因此,作為社會現實存在的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群眾文化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構建和諧群眾文化,就是要以新的和諧的審美觀和審美理念去審視、去概括、去反映和表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生活現實,從而形成一種新的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藝術、人與自我的現代的群眾文化的和諧之美。筆者就構建和諧群眾文化提出幾點粗淺的思考,以供大家共同探討。
一是構建和諧群眾文化,主動發揮群眾的自覺參與意識和積極性
眾所周知,群眾文化就是大眾文化,是廣大人民群眾以自身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樂方式為主要內容,以滿足自身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為目的的文化活動。人民群眾既是創作者、參與者、表演者,又是精神文化的享有者。如果沒有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群眾文化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但如果只停留在群眾以自身為活動主體的、簡單的、粗放的、淺層次的自娛自樂方式上,也就無法適應和滿足建設和諧群眾文化的時代需求。由此,建設和諧群眾文化,必須把握住時代脈搏,從文化形式的單一到豐富多彩地滿足不同層次群眾的文化需求;從某種形式的簡單化,到不斷創新的多樣化;從群眾自發的自娛自樂到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從而淋漓盡致地發揮群眾文化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的有效作用。群文工作者要根據廣大群眾對文化的不同需求,充分運用各種藝術形式,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量身定做,特點突出,既切合實際又注重實效,把主題突出、格調健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開展得有聲有色,以充分調動、培育廣大群眾參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積極性為切入口,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落腳點,以提高廣大群眾的文化素質為重點,以建設和諧群眾文化為著力點,從而使廣大群眾得到精神文化上的愉悅和滿足,形成和諧群眾文化的良好氛圍。
二是構建和諧群眾文化,還必須加強群文工作者的自身素質和社會責任意識
建設和諧群眾文化,群文工作者肩負著塑造人們美好心靈的特殊使命,肩負著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進步的神圣職責,肩負著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
建設和諧群眾文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群眾作為推動群眾文化發展的主體,把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原則貫穿于和諧群眾文化建設的全過程。這就要求群文工作者,在建設和諧群眾文化的過程中,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用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美好愿景鼓舞人民、引導人民,在全社會樹立和培養建設和諧群眾文化的意識和觀念。
建設和諧群眾文化以人為本,惟才是興。然而從另一方面來看,群文人才的短缺,依然是制約群文事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建設和諧群眾文化,不但要提高群文工作者思想業務素質和社會責任意識,同時要特別關注群文工作者的工作環境和所處的現實處境,千方百計地為群文工作者提供展示才能的廣闊空間。
三是構建和諧群眾文化,應提升群眾文化的社會主導意識
從建設和諧社會的意義上看,群眾文化決定著社會是否具有和諧發展的潛力和動力。因為文化是一種始終伴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而又不斷衍進的精神文化事物,它既是一種意識形態,又是一種人類文化的生產實踐。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其內涵厚重而寬泛,是凝聚社會的粘合劑,當社會的政治、經濟發展到一定層次和高度的時候,就必須用文化的力量來推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群眾文化不僅涉及全民和全社會,而且始終滲透在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物質生活的各個方面,所以它同人類的全部文化一樣,包容涵蓋著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全部內容,具有極大的時空跨度和較深的凝聚力、生命力和感染力。
有些經濟欠發達地區,其群眾文化與發達地區的情況有所不同,沒有雄厚的經濟實力的支持,人們的思想觀念還比較落后,要想提升群眾文化的社會主導意識,只有以創新的發展思維,啟動創新的發展模式,走創新的發展道路,才能在和諧群眾文化建設中取得新突破。建設和諧群眾文化要積極培育農村文化市場,充分利用農村豐富的物質文化遺產資源,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再次,要建立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工作機制。要抓好農村題材文藝作品的創作。提升精品意識。要大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使之形成城鄉文化交融互補。
總而言之,文化總是伴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發展的最終必然以文化的概念來定義,而文化的繁榮又是發展的最高目標。構建和諧群眾文化,必須站在時代的高度,不斷探索、求新、創造、提高,要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的重大涵義,使群眾文化真正成為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文化力量。
(作者單位:貴州省遵義縣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