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9月,我受聘進入美國一家大銀行的信貸部門,開始了自己的討債生涯。此間銀行的債務先由該行自設的討債部門追討,過了180天就被視為爛債,廉價賣給私有的討債公司,一塊錢的債大概只能賣一分錢,基本等于白扔。所以銀行花大力培訓自己的討債人員,僅科羅拉多州分部的討債部門,人員編制就超過了400人。
討債是個技術活兒
受聘過程極為復雜,一個筆試、兩個面試,都通過之后,銀行開始做背景調查,前五百年的工作和犯罪記錄都查得清清楚楚,然后去體檢,還要驗尿,看你有沒有服用毒品和吸食大麻。第一次面試時,主管領我去她的辦公室,途經一排排半開放式的辦公間,里面都有人在工作,四周卻靜悄悄的。我直言不諱:“怎么沒有人在電話上大吵大叫呢?”主管聽了大笑,隨即認真地說:“你也許不信,好的討債人講話其實都是慢聲細語的。”真奇妙,我在心里大呼,一定要學會這門講話技巧!
培訓期是四個星期,分“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硬件嘛,就是學習如何操作銀行的電腦系統。感謝信息時代,只要欠債人在電話上同意付錢,銀行就有千百個辦法讓錢立馬入賬。我們被要求熟練掌握這些操作,而且要快,“要在客戶改變主意之前完成操作”——我的培訓經理如是說。另外,我們還練習使用金融界專用的搜索引擎搜索躲債者。只要輸入客戶的名字,其地址、電話,甚至其親屬、朋友、鄰居的電話都赫然在目。可憐的美國人,要逃債真是不容易。
培訓期間,大量的時間都花在了談判技巧這個軟件上。我當初以為美國人都是直線思維、有啥說啥的傻瓜,事實遠非如此。他們藍眼睛一翻,漫不經心說出的話很可能別有用意,你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進“喜歡梨子還是蘋果”的陷阱里去,其實你是可以說自己什么都不喜歡的。討債跟銷售行業很相像,薪水不高,業務提成卻很高。我們銀行以討債的總數、機會的捕捉率、電子付款的利率、信用保持率等十來個數字來評估討債人員的業績。沒有唇槍舌戰的本事、單靠運氣的機會主義者,根本沒有辦法生存。培訓期間每天出出進進都會看到大大的電子顯示屏,上面是每個人的業績。每次路過都心驚膽戰,心想要是排最后一名該多丟人哪,我不求名列榜首,在中間晃悠就好啦,老天保佑!
我是新手我怕誰
四個星期過后,一同培訓的二十幾個人被分配去了不同小組,分管不同階段的債務。我被分配到D組,負責欠債1~90天的客戶。
討債就是推銷,不過推銷的不是商品,而是還款理念和還款計劃。一個沒了工作,馬上就要失去房子、申請破產的人,跟我推心置腹地聊了一個小時之后.決定取消破產計劃,暫時挪用退休基金還債、保房子,再制訂計劃,一點一滴還清債務,從頭來過。他的第一筆還款當然給了我們——因為他的所有債權人中只有我們幫他分析利弊,告訴他大量金融知識,幫他認識到除了申請破產還有更好的出路。
這樣的例子每天都有,客戶真誠的感激讓我有種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成就感。
第一個月獨立討債,我為這個行業付出了最大的熱情,勁頭十足地上班去。一天奮戰下來,撥無數個電話,講到口干舌燥,晚上回家跟老公匯報今天又收到多少錢,好像自己的戶頭有進賬那么興奮。10月份的業績單一出來,自己都嚇了一跳——我的業績在同期培訓的21個人中排第一名,在D組的15人中排第四名。從未有過討債工作經驗的我,業績居然高出我們組那么多老討債人,真是大大地驕傲了一通。
欠債的都是大爺
接下來的兩個月,我才知道這個行業有多么消磨人的意志。能夠長期業績持穩、心態持穩的,才是真正的討債人,而我不是。每天都有客戶出言不遜:“我沒收到賬單,當然沒法付錢,是你們的錯,要我付利息真是做夢”對第一個、第二個、第三個如是說的客戶我有百般熱情,對賬單遺失的情況深表同情,再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勸說客戶——賬單遺失是郵局的錯,你繼續延期不付就會多加你的利息,損害你自己的信用積分云云。等到第八百個客戶還這么說,我的熱情就耗盡了,終于有一天對一個破口大罵的客戶回擊了。我不罵她,我不會把自己降低到她的檔次.我說事實給她聽——“您用我們信用卡買東西,不是一天兩天,一件兩件,是整整一個月4200美元的消費,因為所謂的沒有收到賬單的理由就要銀行代為埋單?消費者有還款的義務,到月底不見賬單,應該主動打電話給銀行查詢,而不是理所應當地認為所有東西都是免費的”一直哄著客戶,給他們尊嚴,給他們體諒,百分百相信他們的話,其實騙鬼啊,怎么就你家的賬單月月都丟?
還有客戶抓起電話來就開始罵人,根本讓人摸不著頭腦——“你以為肯塔基人就是傻瓜啊?我才不付!成天討債。也不知道你們這些黑心肝的家伙夜里怎么睡得著!”每分錢都是他自己花的,賴著不還,我們卻是黑心肝,唉,我氣得都笑了。
第二個月和第三個月,我的業績還是保持不敗,可是心態失衡,消極情緒愈長愈烈,沒了最初的熱情,語氣也開始變硬——這或許是好事,討債這一行太客氣了不行的。我的工作時間是周日到周四。每個周日都比較有挑戰性,很多客戶大吼:“你居然敢在星期天早上打電話來,不想活了是不是?”我會不卑不亢地回過去:“你在星期天用我們的卡花我們的錢,為什么不可以在星期天還錢?”也有不罵人的客戶,一位男士接到我的電話馬上說:“啊,我太太正逛街花你們的錢哪!你打給她吧,我可管不了她。”能這樣幽默輕松的客戶不多見,我也樂得放他一馬。
最搞笑的是一位客戶拼命問我一個問題:“我有三個孩子和一個老婆要養,你知道五張嘴每個月吃多少東西嗎?你知道嗎?你說呀,你給我說呀!”就是這個人在電話上折磨了我快一個小時。他不說臟話,我沒法放電話,只有死忍,為他想辦法、幫他寬心。可能他最后有點不好意思了,勉強付了一點點錢。有業績板跟著,我沒法不忍氣吞聲、委曲求全。可是這樣下去,我要生癌了啊。
輸贏相對論
很不容易服輸的我,終于服輸了。討債這一行不是我干的,個人歷練和素質都沒到火候。可是真高興有此一段經歷。
第一,它讓我看到了民生疾苦。美國也并非到處都是富人。很多窮人很可憐,他們不罵人,把實際情況講給我。一個人說他失業大半年了,失業救濟金連房租都不夠,房東在催租,家里停水停電了,老婆跑了,孩子在哭大家在電話上唏噓感嘆.最后他說可以付五塊錢。我能聽出,他是真心想付,因為有一個人肯傾聽他。他欠了上萬塊,五塊錢實在是杯水車薪,而且說實話,電子收款這五塊錢都不夠手續費的,我幫他把手續費免了,還免了差不多二百塊左右的利息和其他費用。第二天去查他的戶頭,那五塊錢的支票居然跳票(開票人賬戶內余額不足,銀行無法兌現)了。看別人這樣受苦也折磨我的心,太善良,做不了合格的討債人。但這段經歷讓我珍惜我的所有,為餐桌上有食物,頭頂上有屋頂而安然知福。
第二,這段經歷大大提高了我的談判技巧。不是開玩笑的,每天幾十通電話,每通都是一場戰役。于銀行,輸贏體現為賬面上銀兩的變化;于我,卻是有贏無輸的——這樣的經歷、這樣的歷練,花錢都買不到,有人居然還付錢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