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是相信自己有能力實現自己既定的心理傾向,是自我意識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成長、成才的心理條件。一名學生如果缺少自信,就會在學習與生活中產生消極情緒,處處膽怯、悲觀,遇事停止不前,甚至自甘落后。相反,有自信的學生活潑開朗,善于選擇正確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思想,通過有效的途徑與他人合作與交流,擁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創新精神。
記得開學不久,我和學校的全體語文教師一同來到2年1班聽李老師的教研課。因為聽課的人多,我在教室前邊左側靠墻的位置坐下。一抬頭,一張熟悉的面孔映入我的眼簾。他叫小巖,一個學期初剛從鄉鎮村小轉入的小男孩。依稀記得開學的前一天,他的父親手牽著他走進我的辦公室。進屋至離去,怯生生的他一直躲在父親的身后低頭看地,不肯說一句話。父親說,這孩子是老人看大的,老人時常叮囑他這個別做、那個別碰,慢慢地他養成了怕這怕那的毛病,性格也就越來越孤僻、怯懦。本以為上了學能漸漸開朗、大方起來,可是一年過去了,長進的是他的學業成績,至于他的性格依然如故。這學期送他到寄宿制學校,希望換個環境,能夠幫助孩子找回自信。
這種成全孩子的事,我一百個樂意做。可是寄宿制學校不同于普通學校,孩子每天24小時都要住在學校,每隔兩周才能回一次家,個別性格開朗的孩子剛入校時還要哭上一陣鼻子!眼前這孩子內向不說,和同齡孩子相比既矮小,又瘦弱,怎么看我和主任都覺得沒把握。
見到我們為難,他父親懇求道:“給他一次機會,讓他試半學期……”面對他父親真誠的話語我們還能說什么呢!我將他分到很有愛心的李老師所帶的班級,住宿也分到李老師帶的寢室,并叮囑李老師在學習與生活上都要給予這個小不點特殊的關愛。
上課的鈴聲響了,李老師帶領全班學生進行《蜻蜓和螞蟻》一課的學習。細心的李老師幾次暗示坐在前排的他回答問題,可他都沒能將手舉起來,反倒深埋著頭,好像一抬頭就會越軌似的,真讓人心痛又心急!
幾次我都想走過去鼓勵鼓勵他,可是他坐在最右邊,我這樣過去肯定要影響老師講課。正急得我不知所措的時候,李老師向全體學生說:“小蜻蜓有哪些改過的想法呢?誰在文中找到了,就舉起你的小手。”幾個孩子陸續舉起了小手,小巖能舉起手該有多好啊!我這樣期盼著。然而奇跡真的就這樣發生了。我看他先將小手搭在桌子邊上,接著慢慢向上移動胳膊肘,雖向下滑動了一下,但手臂還是立在了桌子上。奇怪,前后都是這個小不點,此時為什么能將手舉起來呢?順著他不時瞟向左前方的眼神,我終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他左前方的張老師正微笑著向他豎起大拇指!
李老師走到他跟前說:“請小巖同學讀給大家聽。”他雙手端書,一字一板地讀道:“明年,我要唱自己的歌兒……”聲音很低,也沒有什么特殊的感情,但是最后一句話落地時,全班卻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臉紅的他還未坐定又將目光投向了張老師,這時張老師將一直擎著的大拇指使勁地晃了幾下。頓時自然、大方的笑溢滿了他整個小臉。也許他實在按耐不住這份喜悅,坐定后他竟情不自禁地豎起了自己的大拇指,小心翼翼地貼在自己的胸前。
接下來的課他聽得特別認真,發言也一次比一次踴躍,雖然有些問題的回答并不準確,但是他都能積極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一節課下來,他得了5朵小紅花,是全班得的最多的學生。
從李老師班出來,這個小不點前后判若兩人的模樣還不時地浮現在我眼前。一個八九歲的孩子,短短時間能沖破種種顧慮,挑戰自己,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呀!而勇氣的源泉僅僅是聽課老師那豎起的大拇指。其實,張老師豎起的大拇指不單單是給予他當時舉手發言的勇氣,還應該是給予他開啟心靈深處那扇膽怯、畏縮之門的鑰匙!
作為教師,我們不可能讓每一個孩子都取得最佳的學業成績,但是我們可以讓每一個孩子都抬起頭來走路,這是每一位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正如教育家布魯姆所說:“任何教師都可以幫助所有的學生學得優秀、迅速并充滿自信。”作為教師只有善于把握恰當的時機,并施以細心的啟發與引導、表揚與鼓勵,孩子們才能克服怯懦、放棄自卑,擁有自信!
(作者單位:吉林省磐石市實驗小學)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