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干部選舉結(jié)束后,放學鈴聲響起,同學們都匆匆收拾書包,準備回家。
我正在擦黑板,忽然耳邊傳來怯怯的聲音:“老師,我不想當小組長。”我扭過頭一看,是小慧,眼圈紅紅的,欲哭又止。這個瘦瘦弱弱的小女孩,品學兼優(yōu),從1年級開始,就一直擔任班長,在班級中享有一定的聲譽。說實在的,這次她沒有當選班長,我也有些意外。當時,我就發(fā)現(xiàn)她的情緒低落。本想明天找她談一談,沒想到她這么快就“找上門”來了。
我躊躇了一會,覺得事情有點難辦:班干部是同學們民主選舉產(chǎn)生的,隨意更改結(jié)果不合適。小組長也是大家一票票選出來的,她辭職就辜負了大家的期望;要是不同意她“辭職”,她可能背負更沉重的心理負擔。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如果她本身不愿意,我又何必強求她呢?
到底該怎么辦呢?既然一時想不出好辦法,那就干脆先進行冷處理吧。想到這里,我安慰她說:“選擇當小組長,是你的權(quán)利;選擇不當,也是你的自由。但是,老師還是希望你現(xiàn)在先回家去,晚上好好想一想。明天早上,你再找老師談。無論你做出怎樣的選擇,老師都答應你。可以嗎?”小慧點點頭,背著書包出去了。
我喘了口氣,可心依舊平靜不下來。我知道,小慧是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她是很難改變自己想法的。一個晚上的時間,充其量是緩兵之計,我必須尋找新的辦法,讓小慧心甘情愿地擔任小組長。
我坐下來,開始分析問題的根源。由于體制的原因,人們的心目中形成了一種不成文的觀念:擔任“領(lǐng)導”職務,只要本身沒有過錯,一般都是只升不降。如果被撤職或者降職,肯定是能力太差或出了問題。而小慧的問題也在此,在她看來,自己各方面表現(xiàn)優(yōu)秀,由班長一下子變成小組長,面子上抹不開。而事實上,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像我們想象得那么完美,那么一帆風順。
如何讓小慧正確地看待這個問題呢?我的腦海中立刻浮現(xiàn)出一個人——普京。普京是一位傳奇人物,曾經(jīng)擔任俄羅斯總統(tǒng),總統(tǒng)任期滿后,又擔任俄羅斯總理。如果普京的觀念狹隘守舊,肯定是不愿意再擔任總理之職的。對,就讓她學學普京吧。
我撥通了小慧媽媽的電話,交流了我的意見,讓她以普京為例,巧妙地引導孩子。電話里,我們達成了3點共識:1.無論擔任什么職務,都是為同學們服務的。從這個意義上講,班長和組長沒有本質(zhì)區(qū)別;當完班長再當組長,是很正常的事情。2.班干部是大家選出來的,我們不能辜負大家的信任;如果這次拒絕了大家的好意,可能同學們以后會對你徹底失去信心,你將失去更多的機會。3.一次失敗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當好小組長,給大家樹立榜樣,爭取在下一屆選舉中獲得更多選票。
第二天一大早,小慧跑來找我,對我說:“老師,我想通了,我愿意當小組長。媽媽說,普京當完總統(tǒng)又去當總理,我也可以這樣做!”看到她舒展的眉頭,我如釋重負。
反思:
問題就這樣圓滿地解決了。回想整個事情的經(jīng)過,我認為自己做的比較成功的有如下幾點:
1.巧妙地使用了“冷處理”。看電視、看電影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這樣的安排:當劇情達到白熱化而無法調(diào)和的時候,鏡頭一閃,切換到另一個場景上。生活中,我們也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棘手的事情,在短暫的時間里無法處理,而事情本身不是很緊急的情況下,我們不妨先放一放。這樣做,可平息當事人激動的情緒。一般來說,許多人都會因為一時沖動有不理智的舉動,平靜反思后,會產(chǎn)生愧疚之情。另外,冷處理,為我們爭取了寶貴的時間。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冷靜地思考問題,全方位權(quán)衡利弊,尋求最佳的解決問題的辦法,把損失降低到最低點。
2.解決問題須從根源著手。辯證唯物主義告訴我們,外因和內(nèi)因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任何外在的行為表現(xiàn)都可以從心靈深處找到原因。小慧不愿意擔任小組長,是過于強烈的自尊心作祟。她本身是一名很優(yōu)秀的學生,經(jīng)常生活在鮮花和掌聲里,抗挫折的能力比較弱,所以處理辦法不能簡單粗糙。另外,整個社會,包括成人在內(nèi)的慣性思維,讓我們絕大多數(shù)人難以接受“降職”的事實,總是把“降職”和“犯錯”聯(lián)系在一起。所以,要打開她的心結(jié),必須讓她認識到:當班干部不是為了炫耀,不是為了享受特殊待遇,而是為同學們服務,那么當班長與當小組長在本質(zhì)上有什么區(qū)別呢?
3.多用事實和故事說話。和孩子打交道,最忌諱的就是大談空洞的道理。孩子們最喜歡什么?是一些具體的事實,有趣的故事。故事、事實中,那些鮮活的形象,會一點點走進孩子的心里去,成為孩子的榜樣。我用普京的從政經(jīng)歷告訴小慧:連總統(tǒng)都可以回頭當總理,班長又怎么不能回頭去當小組長呢?最后,小慧能心甘情愿地擔任小組長,說明她已經(jīng)順利邁過這道坎,獲得了一定的生活智慧。我想,這樣的教育,于她本人而言,是刻骨銘心的。
(作者單位:廣州番禺祈福英語實驗小學)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