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這個標題也許你會疑惑,只聽過食品有保質期需要保鮮,課堂也需要保鮮嗎?古人云: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不管是誰在步入課堂之后,或多或少都有著同樣的心路歷程,從最初的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到激情澎湃、干勁沖天,再到最后陷入波瀾不驚、平平淡淡!日復一日的瑣碎課堂之于我們好像變成了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一塊雞肋,平淡至極,乏味透頂。當歲月無情地把你的課堂過濾成了一片暗淡的時候,你該怎么辦?是試著去改變呢,還是任由它一點點把你最后的熱情打磨掉?
不!我們決不可以放之任之,否則時間一久就會一切變得理所當然,對課堂教學變得麻木,我們就將在平淡無味的教學生活中僵化、退化、惰化、消亡湮滅,成了一個迂腐十足的教書匠。課堂,其實就像一盤美味,你每天面對它,一如既往沒有變化,你就會覺得枯燥無味。課堂是要不斷地調節,不斷地變化,這樣才能夠靈動,才能夠舒展,才能夠精彩。這——就需要我們用心經營,讓課堂永遠保鮮。
課堂保鮮第一點:讓自己永遠新鮮。當然,這不是讓我們每天一件新衣裳,每周一個新發型,給學生眼球更多的視覺刺激效果。而當是“務本”——學習,學習,再學習。學習之于我們教師,就像歌手之于練聲,槍手之于打靶。精深的專業知識和廣博的課外學識可讓我們在課堂上左右逢源、舌燦蓮花,讓我們的學生在課堂中“開茅塞、除鄙見、得新知、增學問、廣識見、養性靈”。《學習的革命》一書中指出:我們的孩子們將生活其中的世界正在以比我們的學校快4倍的速度變化著。如果我們固步自封、自成一統、不學不思,怎能指望我們的課堂活力四射、生機四溢呢?學習是我們課堂保鮮之本。
君不見,那些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無一不是把學習當成如呼吸、吃飯一樣自然的事。李鎮西老師堅持著的“五個一”工程,即每天教好一節課、找一個學生談心、讀一萬字的書籍、思考一個教育問題、寫一篇教育日記,讓自己的課堂花開有聲、飛翔無疆。竇桂梅老師把學習當成生活的必需、當成最好的備課,她的課堂激情與生命同行、思想與追問同在。還有薛法根老師的課堂大道至簡、王崧舟老師的詩意翩翩、于永正老師的春風化雨、閆學的自然大氣,莫不是以學為本、以學夯基。
長時間不讀書的教師,無疑是一個可怕、可憎、可煩、可礙的傳聲機,他的課堂定是一潭死水、波瀾不驚,更可能會溺人無數。
所以,說到底,課堂的保鮮其實與我們自身有很大的關系。就讓我們記住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話:“要天天看書,終生與書籍為友。這是一天也不斷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實著思想的河流。”圣人抱一為天下式,以不變應萬變。讓我們用學習為我們自己保鮮,為我們的課堂保鮮。
課堂保鮮第二點:精心妝扮課堂。課堂就像一朵鮮花,須要經常給予澆灌、施肥、修枝,花兒才能更好地燦爛盛開。課堂不是僅有責任感、僅有愛心就可以維系的,它更多時候需要一些小小的技巧、小小的智慧來精心妝扮。或而是上課伊始,欲擒故縱,來個小小的懸念故事吊足大家的胃口,將課堂期待值飆速提高;或而是孩子回答受挫之時,及時遞過去一句幽默的化解;或而是孩子激動喧嘩時的一個輕微嗔怪的眼神、一個一波三折的手勢;或而是因課堂需要秀秀自己的絕技:端莊遒健的板書、煽情點睛的誦讀、凝練素凈的簡筆畫……特別是教學瞬間的一種敏感直覺、臨場智慧的展現,這些細微之處的情趣,就如同沙漠中的綠洲,能讓學生略略疲憊的眼睛重新看到希望和美好,能讓我們重新找回課堂感覺和激情。
讓我們看看蘇聯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在教他的“零年級學生”學習字母的課堂情形:
“現在請大家準備好拼字板!你們要設法‘抓住’一個個的字音,然后猜出來,這些語音組成的是哪一個單詞!”
拼字板拿出來了。藍色拼字板代表輔音,紅色拼字板代表元音。
“第一個語音——‘H’。”我低聲地念著,就像往清澈的池塘里投擲小石塊一樣地用右手把它向孩子們“投擲”過去。
孩子們跳躍著,用雙手在空中“抓住”語音,立即從小盒中拿出一塊紅色的拼字板,把它裝到拼字盤中去。
“第二個語音——‘C’。”我繼續說。
孩子們在空中“抓”C,把藍色的拼字板“放進”拼字盤里去。
“第三個語音——K……第四個——P……第五個——A……請你們對著我耳朵悄悄地告訴我,這是哪一個單詞?”
很多孩子已經舉起了手。我一會兒走向這一個孩子,一會兒走向那一個孩子,不停地說:
“對!……對!……”
“孩子們,請大家一起把這個單詞讀一遍!”
他們齊聲地說:“HCKPA!”(火星)
“讓我看一看,你們是怎樣擺這個單詞的!”
他們舉起了裝有紅藍相間的拼字板。我巡視了所有孩子的作業,糾正了3個孩子的作業,他們把元音擺錯了。現在可以讓我的6歲學生做單詞結構分析的練習了。
“讓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我建議說。“HCKPA!(火星)這個單詞生病了。‘要做手術’——一個‘外科醫生’高聲說,并從單詞中拿掉了字母C(孩子們從拼字盤中拿走了第二塊拼字板)。‘這完全成了另一個單詞了!’——第二個‘外科醫生’憤怒地說。……請你們告訴我:現在搞成了哪一個單詞?”
他們齊聲地說:“HKPA!”(魚卵)
“‘我知道該怎么醫治’,第二個‘外科醫生’說。他給單詞動了手術,割下了字母K并安裝一個新的字母R來取代它(孩子們都在自己的單詞中調換了拼字板)。請你們告訴我,現在手術臺上的是哪一個單詞?”
孩子們愉快地說:“HRPA!”(游戲)
…………
就這樣,在阿莫納什維利用故事和游戲串設起來的課堂中,孩子們學得情趣盈然,自在舒展。在他的課上,孩子們常常發笑。例如,給孩子幾張“令人發笑”的情節連貫的畫片,讓他們自由編成故事。有時,他故意有錯誤地讀完一篇課文,要求孩子發現他的“錯誤”,自己卻裝做十分嚴肅的樣子,堅持自己的“錯誤”,直到他們證明了確實他們有理為止。有時,他請孩子給他布置作業題,而他特意把題目答錯,讓孩子們帶著笑聲給他找出“錯誤”。
在這樣的智力搏斗過程中,孩子們將渴望上課!將喜愛學校!將竭力地追求真知!這是多么美妙新鮮令人向往的課堂生活,不是嗎?
當然,人有人品,課有課品。每節課,每個課堂自有它的氣味、韻律、節奏,需要我們根據它們的特點適當設計教學,盡量妝扮得體,讓它們濃妝淡抹,相映成趣。相信,只要有你的用心經營,我們的課堂就永遠不會過了保質期。
以上這些都是我個人的愚見,僅代表我個人的意見。世界上沒有絕對正確的教育理論,以上這些道理也僅僅是相對而言,沒有什么絕對適合與否,只能供參考。倘若以真理的標準來考查,每個課堂保鮮的技巧,似乎都是一個善意的謊言,富有很強的主觀色彩。重要的是如何為你所用,以達到豁然開朗的效果。
最后,愿大家真心地、誠心地、用心地為自己的課堂保鮮!與課堂“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作者單位:福建仙游師范附屬小學)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