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末至7月初。內蒙古社會科學院牧區發展研究所課題組與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哈日根臺嘎查協會聯合進行了牧區合作經濟組織現狀“專題調研。先后赴內蒙古錫盟太仆寺旗、錫林浩特市、東烏珠穆沁旗、西烏珠穆沁旗等地調研訪談。
一、牧區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現狀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是較早發展牧區合作經濟組織的地區之一。截至2009年10月,全盟各類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為465個(其中牧民專業合作組織293個,農民專業合作組織172個)。其中比較規范的有260家、占總數的56%。輻射帶動4.28萬戶,占全盟農牧戶的36%。按產業分,肉羊協會151個,占總數的32%;肉牛協會60個,占總數的13%;奶牛協會36個,占總數的8%;飼草料組織30個,占總數的6%;蔬菜組織102個,占總數的22%;絨毛類組織8個,占總數的2%;農機服務類組織18個,占總數的4%;其他類協會60個,占總數的13%(資料來自錫林郭勒盟農牧業經營管理站)。因此,課題組把實地調研工作放在此地,選擇了幾個代表性的案例進行分析。錫林浩特市朝克烏拉蘇木寶力格嘎查薩其日拉圖育肥銷售專業合作社的特點是以銷售為主攻方向,薄利多銷、加快資金周轉為目標,由剛起步的幾戶牧民自愿組成的小型合作社,這類合作社牧區較多,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東烏珠穆沁旗哈日高畢畜牧業專業合作社是較早發展起來的協會,2008年起在協會內部部分牧戶又成立了專業合作社。這個協會(包括合作社)的主要特點是協會成立較早,涵蓋牧戶多,已有一定的基本建設基礎,這類合作社在牧區為數不多,但具有很強的帶動性和發展潛力。西烏旗查干呼圖勒牛羊育肥專業合作社也是牧區較普遍的一種類型。雖然成立較早,但發展緩慢,屬于互助合作型的、公益型的性質,對其進行針對性的扶持非常有必要。西烏旗沁綠肉類食品有限公司是錫盟龍頭企業。其帶動性對牧戶的影響較大。旗內50%的牧戶(本旗共計1萬余戶)已入會,成為龍頭企業+協會+牧戶的聯合形式。龍頭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對當地牧戶穩定增收直接相關。
(一)薩其日拉圖育肥銷售專業合作社個案調查
1,基本情況
朝克烏拉蘇木寶力格嘎查距錫林浩特市向東30公里處,2008年被劃定為國家禁牧范圍。為了生計,牧民不得不離開草原和自己所熟悉的放牧生活尋找新的出路。薩其日拉圖是薩其日拉圖育肥銷售合作社的創建人,2007年起進城經營肉鋪,銷售新鮮羊肉。當時屠宰的牲畜一般都臨時從牧民手中收購,而且收購和銷售都在熟人或鄰近的小范圍內進行。每天屠宰2-3只羊,一年屠宰零售總數達900多只,獲純收入3萬元。經過1年的經營銷售后,薩其日拉圖得知鮮羊肉銷售市場潛力大、風險小、有利益空間,因此,主動帶領本嘎查6戶貧困戶成立了薩其日拉圖育肥銷售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建立初期人股總價值達到115萬元。其中合作社成員的羊1940只、房屋和棚圈370平方米、飼養場地600平方米、機井1口、資金5萬元。2009年申請到信用社30萬元貸款,現正在準備積極申請相關單位的項目資金。合作社目前在距錫林浩特市區40公里處的寶力格嘎查有房屋2間、棚圈3所、機并1口、飼料儲藏圈200平方米、飼養場地600平方米,合作社的羊群圈設在那里,合作社6戶的承包草場共計19525畝,每畝地年割草量達45公斤,年割草總量達到88萬公斤,還有一輛小型貨車用來屠宰羊運輸等。目前,合作社在錫林浩特市區有3所銷售點,其中中心銷售店1所、分店2所,每個店鋪月租金平均為500元。銷售點的工作人員都是合作社成員戶。合作社現在每天屠宰銷售3-5只羊,1只羊零售純利為103多元。合作社除了成員人股的羊群之外,有時也臨時從附近的牧戶收購活羊,經過一段時間的育肥后屠宰銷售。合作社內部也有明確分工,一戶專門為合作社放羊群,一戶專管收購,還有3戶負責加工銷售。合作社每月為務職戶發放503元的固定工資。此外,年收入的60%用于分紅,40%作為周轉資金、獎勵和補貼用。
2,合作社經營特點
(1)采取現屠宰現銷售的方式,因此當日屠宰的新鮮羊肉與市場上的其它成品羊肉相比,更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由于鮮肉是以蒙古族傳統的屠宰方式進行的,要比市場上放血屠宰的羊肉更加新嫩美味、營養豐富,銷售價格自然略高于冷凍羊肉。目前錫市市場上的冷凍羊肉每斤為14元,而合作社當天屠宰銷售的新鮮羊肉每斤為18元左右。(2)將屠宰的羊肉分部位塊、帶骨頭銷售,具有一定的傳統文化特點,更適合牧區消費者需求。(3)加工銷售內臟,用蒙古族傳統工藝制作血腸和肉腸。每只羊加工內臟的收人大約40多元。還使用傳統熏制方法,加工羊頭、羊蹄不采取任何化學脫毛技術,銷量好。(4)承擔著從收購、屠宰、加工到銷售的全部過程,節省了冷庫和產業鏈中轉的成本,從中獲得直接利益。
3,合作社面臨的困難及問題
(1)資金短缺、周轉資金不足是合作社現階段面臨的最大問題。如合作社2039年欲擴建房屋棚圈建設,購買80平方米的以備屠宰畜圈1個、80平方米的屠宰場1所、40平方米的內臟加工室1所、80平方米的銷售點1處,這些共需資金約50萬元。除此之外,合作社還需收購羯羊、購買冷藏設備,租用草場等。現有的30萬元貸款遠遠不能滿足發展需要。(2)合作社仍未解決長期租用固定草場放牧羯羊群問題。(3)合作社成員均為本土蒙古族牧民,經營畜牧業經驗非常豐富,但由于語言溝通不便而不能很好地宣傳其產品特色,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產品銷路和其他工作。
(二)東烏珠穆沁旗哈日高畢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個案調查
1,基本情況
在草場退化、牧業生產日漸艱難的情況下,2003年1月23日,以嘎查書記浩畢斯哈拉圖為首的8戶牧民自愿聯合,以16000元的入股資金成立了哈日高畢畜牧業專業協會,并在民政部門登記注冊。成立當初,協會根據本嘎查沒有打草場,牧民每年從外地大量購置飼草料的實際情況,以降低牧民飼草料支出為目的,放棄牧戶一家一戶開發飼草料基地的做法,采取集中開發種植200畝飼料地,牧民自家種飼草料的路子。剛開始,牧民不會種植飼草料,只能從外地雇用農業技術人員;后來協會專門派2名年輕牧民到外地學習飼草料種植、收割及田間管理等農業技術,很快把種植飼草料學到手,全部過程實現自行承擔,節約了雇用農業技術人員的費用。就這樣,哈日高畢畜牧業專業協會開始了為牧民生產生活提供服務的工作。協會成立后,通過統一種植飼草料、統一購置獸藥及牧業機械、統一搜集市場信息及時銷售畜產品、整合草牧場輪牧經營等方式,大大降低了牧民生產成本。于是,協會成員從2003年的8戶逐年增加,到2009年已達70戶,其中36戶為人股成員。《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公布實施后,協會11名成員聯合成立了哈日高畢畜牧業專業合作社,并在旗工商部門登記注冊。但協會與合作社并沒有完全分離,而是相互協作、共同發展,協會入股的36名成員仍參加合作社利益分配,合作社仍對協會的全體成員提供原有的服務。目前,該合作社擁有烏珠穆沁綿羊34937只,烏珠穆沁山羊5473只,烏珠穆沁牛880頭,西門塔爾牛115頭,287匹馬及70峰駱駝。合作社經營200畝飼草料基地,建立2處種公羊基地,整合40萬畝草牧場,以輪牧方式利用草場,統一購置生產資料、統一出售畜產品,提供信息服務,經營旅游點。哈日高畢畜牧業專業合作社不僅與其他專業合作社相同設有成員大會、理事會、監事會、財務管理等內部制度,還有自身特有的一些做法。
2,經營特點
(1)分為人股成員與普通成員。協會成立后,哈日高畢協會把成員分為人股成員和普通成員。人股成員即2500元作為一股向協會入股的成員。牧民可以以現金、草場、牲畜和勞動力人股,把人股資金作為協會(合作社)流動性資金,用于協會(合作社)臨時性生產支出。人股成員以入股程度參加合作社利潤分配。普通成員即非人股成員,協會(合作社)對他們提供與入股成員同樣的服務。協會(合作社)全部服務項目首先向協會(合作社)成員提供,在此基礎上可以向非成員提供。(2)建立種公羊專業戶。牧民可以把種公羊按503元作價入股,協會(合作社)把入股種公羊轉讓給專業戶,建立種公羊專業戶;專業戶擁有經營和收益權,承擔所有經營成本,獲取效益;專業戶向成員提供有償服務(以前一年一只種公羊租金150元,2007年后根據市場供需情況通過成員大會其租金提高至300元);合作社負責種畜場的基礎建設投入,并對其經營管理進行監督,即專業戶必須保證種公羊膘肥、優先滿足成員需求、租金穩定等;專業戶向合作社上繳管理費用(這種收費制度從2039年開始實施,并根據專業戶收支情況收取5000-10030元的管理費);專業戶相互聯合。(3)入股成員參與利潤分配,全體成員享受合作社所提供的所有服務。雖然只有11戶成員登記設立了合作社,但原協會36戶人股成員共同參與合作社利潤分配,全體成員享受合作社所提供的全部服務。(4)分組。合作社與嘎查合作,把全嘎查170戶分成7個組,每個組安排一名合作社成員,負責宣傳、組織工作;合作社推薦成員參加組長選舉;組長在嘎查、合作社與牧民之間起到橋梁作用,把牧民的畜產品銷售、購置飼草料、購置獸藥等需求傳達給合作社和嘎查,并把嘎查、合作社的信息傳遞給各個牧戶。這與過去生產隊的做法相同,有效吸收了其積極因素。
3,合作社經營中面臨的問題
(1)在草原生態嚴重退化、牧草供應不足的情況下,恢復草原生態的難度較大;(2)購置飼草料等生產資料的流動性資金嚴重缺乏;(3)搭建棚圈、水利設施等基礎設施需要大量資金;(4)農業專業技術缺乏,需要政府給牧民進行培訓,特別是一些應用技術的培訓;給那些中老年牧民或接受能力較低的牧民提供參觀學習的機會和條件等。
(三)西烏旗查干呼圖勒牛羊育肥專業合作社個案調查
1,基本情況
查干呼圖勒牛羊育肥專業合作社是由巴拉嘎爾高勒鎮牧民那順格日勒及其附近7戶牧民在自愿的前提下在2005年5月19日成立協會的基礎上,2008年8月注冊轉為專業合作社。現有8戶成員,近30人口,其中勞動力17人。合作社整合的草場共有16000多畝,共同財產達12萬元。2005年起成員戶每年上交約4000元當作合作社流動資金,根據實際情況可上下浮動。2005年協會成立時有100多頭牛、700多羊,2009年已發展為300多頭牛、1200多只羊、30匹馬、100畝高產飼料基地規模。2006年起在旗經管站建立財務檔案,有專業核算人員。合作社現階段主要從事整合草場輪牧(聯戶經營畜牧業)、接冬羔與牛羊育肥等項目。
2,合作社經營特點
(1)整合草場輪牧。合作社的8個成員戶為保護生態環境、增加經濟利益,在共同持有的16000畝草場上經營季節性的輪牧。輪牧是最適合恢復草場和保護生態的放牧方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牛羊抓膘。輪牧不但減少了經濟支出還節省了勞動力。目前該合作社有8戶17名勞動力,其中經營合作社的羊群由較貧困的2戶承擔,其余6戶勞動力可從事其它行業增加畜牧業以外的收入。(2)接冬羔。該合作社與嘎查簽訂冬羔購銷訂單,并向旗內指定肉類加工企業(沁綠企業)出售冬羔。接冬羔益處在于:一是可以提前銷售羔羊,使周轉加快,提前贏利。一般情況下,春季羔羊在8-9月份才達到銷售要求,而冬羔在6-7月份便可銷售。二是對母畜的抓膘也有很大益處。三是可以提早減輕草場載畜量,有助于草場恢復。但勞動力增加;飼料于草的需求量加大使得經濟負擔增加。(3)合作社成員在自由、平等的條件下在共同的草場上對共有的牲畜進行季節性輪牧。合作社對負責羊群的2戶每月發放600元的工資。各成員戶無償地分到飼料基地種植的飼料。而出售羊羔、賣羊毛等的收入均由各成員戶自己收益。
3,政府提供的扶持
(1)政府出資建立了100畝高產飼料基地,因而改變了合作社往年從外地購買飼草料等不便,畜牧業成本明顯降低。(2)提供了澆水的設備。其中由政府部門拿出60%的資金,合作社出了40%(2600元錢左右)的資金。(3)訂單銷售羔羊有補貼。牧戶將達到27公斤以上(含27公斤)的羔羊出售給由政府指定的本旗沁綠肉類加工企業,企業以市場價格收購,保證即來即收、不壓價,政府給予補貼,引導羔羊提早進入市場。(4)牧戶一次性從旗外引進6頭以上(包括6頭)優良品種牛(指純種或三代以上高代雜交西門塔爾牛、夏洛來品種牛),政府獎勵相同品種的優良品種牛1頭。在此基礎上引進數量每增加5頭,政府獎勵相同品種的優良品種牛1頭。每戶最多可享受50頭引進優良品種牛的獎勵,超出部分不獎勵。獎勵以現金形式兌現。(5)旗政府免費提供80捆網圍欄用于圍封較貧困兩戶牧民的草場,作為合作社的夏營盤。(6)為了保證并改善烏珠穆沁羊的品種,旗畜牧局采取了種公羊生產專業戶與“特一級化”統一管理,嘎查每成交1只種公羊政府補貼150元。其中出售方享受50元、購買方享受100元,達到烏珠穆沁羊核心群標準的基礎上母羊補貼50元/只。(7)聯合經營優良品種牛和烏珠穆沁羊的牧戶,切實能達要求并取得顯著成效的,旗政府對每一組聯戶經營給予5萬元的直補或根據實際要求給予等價的項目支持等。
4,合作社面臨的問題
牧民們獲得信息,把握市場的條件較差,影響合作社的擴大和發展。尤其是在撤鄉并鎮,取消蘇木后,牧民之間的相互聯絡也變得較為困難,信息交流不暢通。因此,上級相關部門在推出每一項政策和項目前都要深入牧區,做詳細而深刻的調查,使政策和具體辦法都盡量符合牧區及牧民的實際情況。
(四)西鳥珠穆沁旗沁綠肉類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食品加工協會個案調查
1,公司及協會發展情況
西烏旗沁綠肉類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以牛羊屠宰加工、銷售、出口為主營業務的民有民營企業,其前身是西烏旗食品公司。成立于1964年,2000年轉制為民有民營企業,目前企業擁有總資產2035萬元,設有董事會、監事會,下設6個事業部和3個直屬牛羊加工廠,12個牧民分協會專業經濟合作組織。貯藏能力1500噸,結凍能力100噸,預冷能力每日600只白條羊,日加工能力羊2500只,牛250頭,總資產由轉制前的800多萬元增加到現在的2035萬元。在冊職工人數88人。
2000年,由沁綠公司牽頭成立了西烏旗肉食品加工協會,從建會初期的65戶發展到現在的5000戶,12個分協會,協會會員擁有草場面積2000萬畝,牲畜存欄數達80萬頭只。2002年,沁綠肉類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全面實施西烏旗肉羊產業化項目,并以企業+協會+牧戶的形式確定企業與牧戶的關系,以畜牧業訂單機制明確牧戶與企業的利益關系。近年來,企業用于牧戶會員基地建設投資達1450萬元,為3000多個牧戶家庭提供購買飼草料、棚圈建設等扶持資金。為結合旗政府減少草場載畜量、進一步保護草原植被、緩解烏珠穆沁草原的沙化政策,公司自2004年開始制定了企業保護價+獎勵返利和政府補貼的接冬羔項目政策,使牧戶改變傳統接羔飼養辦法,與公司簽訂冬羔羊“訂單合同”。2007年,企業加工25萬只羊,銷售收入5300萬元,實現利潤540萬元。2008年受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在國際、國內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企業加工活羊20萬只羊,銷售收入4800萬元,實現利潤達460萬元。另外,2003年新增對中東國家和對港出口產品10多個品種,出口產品占年產量的20%,2006年,對中東國家出口產品達500噸,占年產量的30%。
肉食品加工協會現已成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企業+協會+牧戶(基地)”的經營模式,把松散的牧戶連結在一起,發揮地方產業優勢,將資源優勢變為產品優勢,提高畜牧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逐步建立起具有西烏旗特色的新型經濟模式,形成了以沁綠公司為龍頭,肉食品加工協會為載體,上連市場,下連牧戶,中間由龍頭企業帶動的新型旗域性畜牧業產業化經營機制。
2,龍頭企業面臨的問題及困境
沁綠有限責任公司是當地乃至錫林郭勒盟的知名龍頭企業,貢獻大、帶動力強。企業已形成一定規模,資金周轉量大,擴大再生產仍需大量資金支持,但經常性的流動資金不足等問題困擾其發展進程,希望能得到政府資金、政策等多方面的扶持。
二、對策建議
(一)從案例分析和多年牧區研究態勢看,在牧戶與市場的連接上,發揮作用較大的還是地方龍頭企業和以嘎查為主的協會、合作社的效率更高。其涵蓋牧戶多,帶動力、抵御風險能力都較強,因此,重點扶持引導這類型是今后發展的選擇之一。當然,更要及時扶持那些無基礎、規模小、剛起步的小型專業合作社,給予政策支持,使其發展壯大。
(二)進一步加大自治區各級政府部門對牧區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的資金、技術、項目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政策越具體、針對性效果就越好。
(三)保護規范已有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對其采取針對性的扶持政策。特別要突出當地特色,發揮規模效應,創造草原品牌。如蘇尼特羊養羊區域、烏珠穆沁肥尾羊養羊區域及以此為依托的畜產品產加銷龍頭企業、協會、合作社等。
(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牧區專業合作社的數量會越來越多,根據建社時間的長短、資產積累程度、規模大小等具體情況,針對性地引導將更起效。在廣大牧區一定要因地制宜,充分運用現代信息工具,堅持分散與集中相結合,分散生產為主、相對集中為輔的原則,體現牧區特色。
(五)較長一段時期,牧區合作社仍保持規模小、相對獨立的狀態,發展到一定程度后將向較大規模的地區性聯合專業合作社方向發展。因此,應鼓勵發展、及時引導。
(六)在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健全過程中,政府部門要從辦理登記手續到申請貸款、項目等方面積極支持,簡化手續,提高服務效率。
(七)牧區各類合作經濟組織的建立發展,因牧區地廣人稀的特殊性造成成本費用更多,困難更大,不確定因素更多。因此,需要適合牧區特點的特殊政策支持,其中,充分發揮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惠及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