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勝,古老神奇的鄂爾多斯高原上冉冉升起的一顆璀璨明珠,祖國西部大開發熱潮中迅速崛起的現代化新城,她因擁有世界最大的羊絨加工企業——鄂爾多斯集團而蜚聲海內外,享有高原圣地、中國絨城的美譽。東勝位于內蒙古自治區西南,地處鄂爾多斯高原腹地,攬于九曲黃河“幾”字灣懷抱之中,是國家新興能源重化工基地——鄂爾多斯市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東勝區域總面積2530平方公里,人口43萬,轄9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2個在建新城區。近日,記者就東勝區第三產業發展狀況對東勝區區長王東偉進行了采訪。
記者:內蒙古現在是全國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省份,而鄂爾多斯也被看成中國最富有活力的西部城市而備受關注,作為鄂爾多斯市經濟、文化、科技、金融、交通和信息中心,請您介紹一下東勝區第三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王區長:近年來,我區緊緊圍繞打造“服務內蒙古、連接晉陜寧”的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區的目標,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發展服務業的有關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本著“產業集中、發展集約、功能集成、資源共享”的原則,積極扶持傳統服務業,大力發展新興服務業,現代服務業集聚效應凸顯,服務業對經濟的貢獻率逐年加大,有力地推動了東勝區的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記者:近年來東勝區服務業取得了哪些具體成績呢?
王區長:以2008年為例,全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90.1億元,來自三產增加值為234億元,占60%,三次產業比例為1:9:60;財政收入完成74.6億元,來自三產收入44.3億元,占59.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8,7億元,其中三產完成182.9億元。2009年1-9月份,全區實現服務業增加值243.2億元,同比增長22%,占GDP的60.8%。這些成績的取得都證明了三產發展的重要性。
記者:物流業在服務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促進物流業發展方面,東勝區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王區長:我區堅持規劃先行的原則,依據自身資源、區位、交通等優勢,按照鄂爾多斯市的整體戰略要求,制定出臺了《東勝區第三產業發展規劃》和《東勝區物流園區發展規劃》等一系列產業規劃,積極推進現有物流資源整合,拓寬物流增值服務,擴大物流服務區域:投資40億元在城市南郊建設了集運輸、倉儲、包裝、配送、信息處理于一體的華研綜合物流園區,現已有居然之家等諸多品牌入駐;投資35億元在城市北郊建設了集現代倉儲物流、一站式現代建材家居交易、義烏小商品交易于一體的易興建材博覽園,紅星美凱龍等知名品牌已陸續入駐;投資200億元建設了集汽車銷售、裝飾、維修、二手車交易、汽車文化博覽、賽事承辦等于一體的銅川汽車博覽園,目前已有奧迪、豐田等20多家4s店投人運營;投資7億元建設了集煤炭倉儲、外運等于一體德東勝煤炭物流園區,年發運能力3000萬噸以上;投資5.8億元建設了萬家惠農副產品集散港。這些項目實施,使城市零散的商鋪得以集中,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可提供就業崗位4萬多個,為城市的管理及服務業的集聚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已基本形成了“對內滿足需求,對外強勢輻射”的現代物流體系。
記者:生活性集聚區較為發達是東勝區服務業集聚區的特色之一,在這方面區政府有什么具體發展規劃?
王區長:結合舊城改造,我區下大力氣改造和擴大原有商圈建設,打造精品工程。在舊城區集中形成了以北國新天地、購物中心、民生廣場、每天百貨都市為中心近25萬平方米的綜合性商場,并著力引進了大潤發、王府井等知名連鎖超市,使舊區商圈得到蓬勃發展;為了滿足新區發展需求,投資近20億元建設了以匯能廣場、萬正廣場、天佐新城國際中心、青銅文化廣場等為中心,集商業步行街、倉儲式超市、百貨商場、休閑娛樂城于一體,功能齊備的鐵西商圈。同時,積極支持現有企業升級改造,努力打造了一批新型特色餐飲品牌,重點建設了“三街一中心”,即:文化一條街、酒吧一條街、餐飲一條街和奧古斯都商務度假中心。著力打造了精品的餐飲住宿綜合服務場所,已有假日酒店、鐵牛國航大酒店、東仕戴斯酒店、俏江南、小南國、鮑魚先生等多家星級酒店和全國知名連鎖餐飲企業相繼投入運營,盛威、匯能等星級酒店正在建設之中。使東勝商圈呈現出功能齊全、分布合理、集中發展的新格局,服務業的層次和質量得到了全面提升。
記者:高端服務業,如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等占服務業比重較大,是一個城市服務業發展成熟的標志之一,尤其在金融保險方面,鄂爾多斯走在了全國的前面。
王區長:是的。在注重提升傳統服務業發展的同時,我區積極鼓勵金融保險、文化旅游等新型服務業的同步發展。在用足用好上級有關優惠政策的基礎上,積極出臺了《東勝區鼓勵引進金融業的優惠政策》,積極吸納銀行、保險等各類金融機構入駐東勝,金融業發展勢頭強勁。目前,東勝區已擁有34家金融保險等服務機構,交通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包商銀行等商業銀行相繼入駐,24家小額貸款公司投入運營,并投資30億元集中打造了總建筑面積達50萬平方米的維邦金融廣場,現已全面開工,為金融業積聚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此外,東勝區大力弘揚民族文化,精心挖掘地區旅游資源,重點加大了對秦直道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開發力度,并以此為依托,投資10億元,打造秦直道文化產業基地,拍攝了大型電視劇《秦直道》并即將在央視播出。同時,我區積極支持網絡開發、系統集成、數據庫建設等領域的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建設與發展,投資7.8億元,大力實施“數字東勝”工程,積極推行“市民卡”一卡通、數字城管等建設,為城市的精細化管理和市民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
記者:城市化是服務業發展的前提,同時也為服務業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區政府在這方面采取了哪些舉措呢?
王區工長:為了加快城市化進程,我區大力實施“收縮轉移、集中發展”的戰略,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動力,以土地流轉和戶籍改革為切入點,加強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以轉移農民充分融入城市為根本,全力推開城鄉統籌發展的新局面。采取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的模式集中規劃建設了27平方公里的自治區級罕臺城鄉統籌示范區,新建房屋40多萬平方米,示范區配套建設了商業、酒店、醫療機構、學校、社區服務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同時引進了紡織、制藥、食品加工、旅游度假等五大特色支撐產業集聚發展,完善的功能,集聚的產業和優良的人居環境為示范區的群眾生產生活提供極大的便利,使大量的勞動力轉入服務行業,有力的推進了農村服務的發展,同時也為城市服務業發展提供了有效人力資源的保障。
在打造城鎮化建設的同時,我區同步推進社區服務陣地基礎設施建設,逐年加大對社區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2003年以來累計投入資金1.2億元,新建社區40多處、建設面積達3.5萬平方米。現東勝區近90%的社區(45個)擁有自己獨立的辦公活動陣地,近40%的社區活動陣地超過了500平方米,同時進一步建立健全了敬老院、老年公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文體娛樂場所等,為市民提供了舒適的生活和學習環境。
記者:在發展服務業上區政府確實投入了大量的工作。那么,在人才方面呢?我們都知道,這是第三產業發展的保障,
王區長:近年來,我區牢固樹立優先發展教育的戰略思想,加大對人才培養與人才引進的投入,加快教育基礎設施的建設。2006年以來,先后投入40億元用于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新建和改造30所中小學和幼兒園,使中學和小學、幼兒園招生服務半徑分別達到1000米和500米以內。同時,強化師資儲備,2009年共引進教師500名。在扎實基礎教育的基礎上,我區狠抓職業教育的發展,投資30億元重點打造了占地8平方公里的科技教育創業園區,園區集科技研發、職業教育、新興業態培育于一體,努力營造良好的創業環境和創業文化,吸引各類創新資源聚集,加快創業企業孵化、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人才培養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