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船長的傳奇人生
魏家福的人生充滿了傳色彩奇:從農民的兒子、無線電技術員、遠洋運輸船船長、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專業博士,再到中國大型國企領導兼跨國運輸公司總裁,魏家福練就了大海一樣的氣魄與胸懷。采訪中,魏家福滔滔不絕的神采和對市場精準的把握給記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魏家福在敘述個人經歷時一直帶著一股自豪感。魏家福出生在江蘇省的一個普通農民家庭。17歲那年魏家福直接到中遠的遠洋船上做無線電報務員。“8年之后,當上了遠洋運輸船的船長,這一千又是5年”。從1983年開始,魏家福逐步走上中遠公司的領導崗位。48歲那年魏家福成為中遠集團這艘大船的“船長”。
兩個不同性質的船長比起來,魏家福反而覺得在大海上航行的時候,自己的權力更大,因為“船長在海上就像一個獨立王國的國王”,他必須對船、貨主和船員的生命安全負責,根據《國際海商法》的規定,船長有權力對任何危及這三者安全的人采取強制手段。
有這么一個故事。
做船長期間,有天夜里12點魏家福走下駕駛臺,迷迷糊糊中覺得房間有人,燈亮了,是4個海盜,拿著刀向魏家福要“cash”。“當時我最怕的就是他們拿走船舶文件,幸運的是。他們只要錢。”魏家福現在想起來仍然像過電影一樣。后來他機智的報警,趕走了海盜,危機時刻魏家福首先想到的是他的船舶文件和船員。
做了中遠集團總裁,魏家福仍然愿意別人叫他“Captain Wei”(魏船長),他希望自己在管理公司的時候仍然像船長那樣,具有高度負責任的態度。
受命于危難之際
1998年,魏家福正式出任中遠集團總公司總裁。當時正值東南亞金融危機,世界經濟處于低谷,外貿運輸也大受打擊,同時它也暴露了中遠內部發展的嚴重問題:負債率達到90%多,收支失衡,公司處在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的邊緣。臨危受命,魏船長每天都在思考如何能讓企業扭虧為盈……
一個月后,魏家福請來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專家為中遠參謀發展戰略。
“專家的研究報告是厚厚的幾百頁,最后歸結為‘兩個轉變’。”魏家福鄭重的說。
第一個轉變是由全球航運承運人向以航運為依托的全球物流經營人轉變。
“我對此非常信服。因為美國的研究顯示,在全球的物流鏈條中,中間的航運投入要占60%,而平均收益只有6%;而做兩頭的倉儲、物流,投入只有6%,但回報卻有20%。”魏家福眼前豁然開朗,“中遠的主業當然不能放棄,但要投資高附加值物流領域!”由此,2000年中遠把核心主業確定為:航運、物流。
如今,中遠集團擁有和控制各類現代化商船780艘,5000多萬載重噸。遠洋航線覆蓋全球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港口,船隊規模穩居中國第一、世界第二。除此以外,中遠集團還向航運產業鏈延伸。碼頭就是其一個重點投資的方向。2008年12月,中遠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中遠太平洋獲得希臘比
雷埃夫斯港集裝箱2、3號碼頭35年特許經營權。在航運市場的寒冬里,中遠雖然大大壓縮了資本開支,但是對全球碼頭的網絡布局卻沒有放緩。這正是因為碼頭隨經濟周期波動較小,屬于長期穩定的投資項目。
第二個轉變是由跨國經營向跨國公司轉變。
“中遠一直是跨國經營,但不屬于跨國公司。成為跨國公司至少有三個條件:第一,資產至少有50%來自于海外;第二,收入營業額至少有50%來自于海外;第三,人員至少有50%在海外。這三條中,前兩條我們都實現了,第三條不符合我們的比較優勢。”
“中遠雇有4000多名外籍員工。因為我不贊成把中國人派到外國去做生意。好多企業說產品賣到美國了,可你在美國什么地方賣?如果你是在路邊小攤賣,永遠成不了氣候,一定要進入主流市場。進入主流市場附加值就高,而要進入主流市場,就要靠當地人,以夷制夷。”魏家福告訴記者,戰略要堅持不懈地執行,而一些具體因素要具體分析,不能太教條。
另一方面。在涉及企業內部機制治理的方面,魏家福表示,當年在新加坡管理上市公司的經驗給了他不少幫助。他在中遠推行公開透明的管理,他每天有早會,當天假如他發表講話,全球的中遠職工通過電郵當天就能知道魏船長的最新想法。魏家福也實行“一把椅子后面三個人”的用人政策。哪個負責人的工作干不好,他后面站著的三個人隨時能取其而代之。
打造“資本中遠”
1993年。中遠集團在新加坡借殼上市,它也因此成為第一個在海外上市的中國國有企業,時任中遠控股(新加坡)總裁的魏家福全權參與了全過程。嘗過資本市場的甜頭,又經歷了接任初期資金緊張的窘迫,魏家福很早就意識到資本的重要性。
在魏家福“資本中遠”的藍圖中,中國遠洋將成為唯一的平臺,未來將把集團的核心主業和優質資產逐步注入其中,從而實現整體上市。
2005年6月,中國遠洋在香港聯交所掛牌上市。2007年底。中遠旗艦上市公司中國遠洋市值一度超過5000億元,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航運公司。幾乎在同一時間點,中國遠洋完成了第二次定向增發,增發價格為每股30元。資本市場一片向好。
2008年下半年,全球航運市場的急劇衰退,中國遠洋的股價也一路下跌,很快跌破之前30元的增發價格。
無論資本市場上的風云變幻,魏家福再造一個“資本中遠”的理想和決心從未動搖過。
魏家福將虛擬經濟比喻為實體經濟的翅膀,在他擔任總裁期間,提出中遠要注重資本經營和生產經營的“雙輪驅動”。資本市場不僅成為中遠集團融資的重要來源,而且它依托資本市場,對業務進行重組整合,有效地實現了資本的放大和公司價值的提升。
中遠集團通過中國遠洋整合了航運主業產業鏈,通過中遠太平洋整合了碼頭業務,通過中遠航運整合了特種船運輸業務,通過中遠投資整合了修船業務等。這十年間,中遠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從3家增加為8家。上市公司資產已占集團總資產的75%以上。
全球化思維
在魏家福的辦公室里,有一面墻上全部是他和各國領導人的合影,巴拿馬的前總統、意大利的前總統、澳大利亞前首相……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作為一家航運公司的總裁,魏家福比一般的國企老總肩負著更重的全球化任務。
美國長灘是魏家福上任后收購經營的第一個碼頭項目,其過程也是最為艱苦和富有戲劇性的。原本。前任中遠集團總裁已經和對方基本談妥,最終卻因為種種原因而被否決了。于是,2001年魏家福親自上陣,巧妙地用美國人的文化和思維向記者解釋了中國的政策和文化,逐漸化解了美國人的疑慮,最終幫助中遠獲得了首個海外運營的集裝箱碼頭。
如今。中遠集團已經有一半的收入來自海外,在它擁有的中遠歐洲公司、美洲公司、澳洲公司等幾十個在海外的全資與合資公司中,也盡量地使用本地人才,實現本地化經營。
滿載榮譽
2000年,美國的波士頓港由于多家外國船公司撤出,港口面臨倒閉,9000多名工人面臨失業。在對波士頓港的發展作出科學分析后,魏家福決定開辟波士頓航線。結果是中遠為美國政府提供了9000多名美國人的就業機會,也使得波士頓港恢復了生機。
2002年3月21日,作為亞洲唯一直發美國東岸波士頓港的船運公司,中遠再次成為焦點。“成為第一個美國政府用鮮花和掌聲主動請進來的中國航運企業。”魏家福說。
就這樣,中遠逐漸獲得了美國當地政府的認可。2003年,《中美海運協定》簽訂。改變了過去美國一直對包括中遠在內的中國航運企業實施的極不公正的限制。
在拓展海外業務方面,曾接受過通用電氣總裁培訓和哈佛大學網絡時代管理培訓的魏家福,積極和美國、歐洲等地方的港口合作,實現中遠的班輪在各地掛靠。到目前為止,中遠船隊的航線遍及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1500多個港口,海外形成了以香港、歐洲、美洲、新加坡、日本、澳洲、韓國、非洲和西亞等9個區域公司為輻射點,以船舶航線為紐帶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區的跨國經營網絡。目前中遠在海外的資產、收入都已占集團總資產、總收入的一半。中遠從跨國經營向世界級跨國公司轉變的戰略目標從此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魏家福曾加獲得的榮譽數不勝數,他很珍惜這些,但從不帶在嘴上夸耀。以下是記者從各方搜集到的魏家福榮獲過的重大獎項:
2009年12月,獲由中央電視臺頒發的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十年商業領袖”稱號。
2009年12月,獲由天下英才傳媒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頒布的華德中國企業家公眾形象“500強”第3名
2009年11月,獲由美國商業周刊頒發的“2009年中國最有影響力的40人”稱號
2009年10月,獲由美國眾議院通過的“民間大使”表彰
2009年8月,獲由CCTV頒發的“中國品牌杰出貢獻獎”
2009年6月。獲由SEA TRADE頒發的“年度人物大獎”
2009年5月,獲由中華慈善總會頒發的“中華慈善大使”稱號
2009年3月,獲由美國康州海運協會頒發的“2009年海運統帥獎”
2008年12月,獲人民日報社頒發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影響中國經濟30人”獎
2008年11月,獲由香港董事學會頒發的“杰出董事獎”
2008年5月,榮獲中國企業聯合會頒發的“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金質獎章”
2006年11月,獲由香港管理專業協會授予的“會士”稱號
2006年2月,獲由美國《商務周刊》頒發的“2005年度全球航運和物流業行業領袖人物”
2005年10月,獲由比利時國王授予的“萊奧波德二世國王統帥勛章”
2004年12月。獲美國“國際名人協會”頒發的“國際名人錄”大獎
2004年12月,獲中國管理界媒體頒發的最高獎“具價值經理人”獎
2004年11月,獲美國麻州經濟發展聯盟頒發的麻州“經濟促進者”大獎
2004年9月。獲美國國際碼頭工人協會頒發的“創造就業獎”
2004年3月,獲長灘港授予的最高榮譽獎“港口領航人”
2003年12月,獲《勞氏日報》和《亞洲海運》雜志聯合頒發的年度“海運名人殿堂”獎
每個獎項都傾訴著他為國際海運界做出的突出貢獻……
除此之外,魏家福還擔任了很多的社會職務,如博鰲亞洲論壇理事會理事、中日友好21世紀委員會中方委員、全國MBA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理事、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第七屆理事、中國船東協會會長、中國船東互保協會董事長和中國服務貿易協會會長等等。
在風險中前進
企業本身每天都在風險當中生存的,企業家從一開始就是承擔風險的載體,沒有風險就沒有回報。
七年前,中遠就成立了一個高層管理委員會,由集團領導班子組成,共11位成員。每年管理委員會開10次會,有9次是專門研究風險的,像集裝箱的風險,散貨產生的風險,財務風險及上市風險等等。“我們是在風險中前進的,只有設定風險承受的標準,才能有效地控制風險。如果我口袋里有100萬塊錢,只能承擔30萬的風險,這30萬我全虧了。沒有傷筋動骨,還有70萬可以東山再起。如果你只有30萬,卻做了100萬的生意,你虧了以后要負債70萬就要跳樓了。”魏家福笑著對記者說。
節能減排 航運先行
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的關注,通過技術、管理這方面的手段來減少碳排放對企業來說已經是刻不容緩。在2009年12月2目的航運與金融專題論壇上,魏家福再次表示,中遠及其他航運企業應該主動節能減排,具體措施主要包括:降低船舶航速、開發新能源船舶。
在談到降低船舶航速時,魏家福指出,通過專家實驗證明,目前的船舶航速完全可以降低20%,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節省燃油消耗,減少碳排放,而且可以減少運力調節市場運價,同時,還可以讓現有停航的船舶投入運營,避免利潤損失。德國勞氏執行總裁HermannJ.Klein博士稱贊中國中遠集團所宣布的“超低航速”是減少運力過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一個極好舉措。
在談到開發新能源船舶時,魏家福特別強調,不僅僅要開發風能、太陽能動力船舶,還應該開發核動力商船。并呼吁各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允許和平安全的將核動力運用到商船運營中。魏家福表示,業界需要考慮一種替代石油的動力船舶。利用核能的動力船舶技術是可行的,但問題是社會是否能夠接受這種新概念。他說,“如果我們能證明利用核能的船舶的安全性,這可能是有效的辦法。”“船公司應該合作無間,與中國的核電集團研究這種新想法。”“我相信中遠將領導這項研究。”
春天就在眼前
把脈2010年航運業形勢變化。魏家福總裁認為隨著全球經濟的恢復,2010年將是航運業復蘇期的起始年,總體形勢將好于2009年。金融危機爆發后,航運業遭受了史無前例的沖擊,代表散貨運輸市場運價的BDI指數從最高的11793點下跌至最低的663點,跌幅達到95%。隨著全球經濟的回升向好,航運業也開始逐步恢復。春江水暖鴨先知,魏家福在2009年國際海運(中國)年會上就指出,形勢好轉正在向包括航運在肉的許多領域發生。目前,BDI指數在3000點以上,是去年年初的4倍。集裝箱運價也開始出現恢復。太平洋航線、亞歐航線等主要航線運價恢復計劃得以推行,部分航線甚至出現爆艙。新年開始,多數船公司因艙位緊張多次提升運價。油輪、雜貨特種船運輸也有明顯恢復。各種跡象表明航運市場最黑暗的時刻已經過去,隨著后金融危機時代的到來,航運市場也進入后危機時代,航運正在迎來新的春天。在后危機時代,隨著全球經濟結構的變化,新興市場地位的不斷提升,航運市場將呈現新的特點,航運中心東移將更為明顯,這將為航運業提供新的發展機遇。
魏家福深信,航運的春天就在眼前,航運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