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申城市花冠名的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典雅高潔,受人矚目。二十年來活躍在戲劇舞臺上的優秀演員,大多榜上有名,其中既有初出茅廬的戲校青年才俊,也有爐火純青的壯年名家,還有老當益壯的戲苑名伶。其中,更有二度梅、三度梅的表演藝術家,他們德藝雙馨,更值得贊頌和表彰。
我自幼酷愛戲曲,是一個看了半個多世紀戲的老觀眾了,對于“白玉蘭”當然也十分關注。我認為,“白玉蘭”的評獎結果清晰表明,二十年來戲劇演員的整體表演水準普遍提高,各個劇種都涌現出不少佼佼者,如京劇的李佩紅、昆劇的吳雙、越劇的陳穎、滬劇的華雯、錫劇的周東亮、話劇的郭京飛、滑稽戲的錢程……他們足以反映當今舞臺表演的總體水準。同時,高科技視覺技術的運用也更能烘托演員的藝術塑造,提升演員的表演魅力。總之,無論是表演藝術還是舞臺技術,目前的中國戲劇都已提高到一個嶄新階段。
在“白玉蘭”面前,不同的獲獎演員有著不同的心情和感悟。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天津程派青衣李佩紅憑借主演《文姬歸漢》榮獲第十八屆“白玉蘭”主角獎,面對記者的提問,她坦言既深感鼓舞,又覺擔子不輕,表示將不斷進取,敢于挑戰新戲。果然,去年歲末李佩紅將梅派名劇《穆桂英掛帥》移植為程派特色的《掛帥》。一件新生事物必然要經歷人們認識與接受的過程,對于她的創新,人們眾說紛紜;但她勇于嘗試、不畏苦難的藝術精神,無疑值得敬佩、應當發揚。
像李佩紅那樣,許多榮獲“白玉蘭”的演員并不將獲獎作為功成身退的終點站,而是當做繼續奮進的起跑線,力求在劇目創作和人物塑造上達到突破、在表演藝術上達到更高的境界。“藝無止境,前路漫漫”,正是這種心態和心情,使他們的表現平淡沖和,沉靜謙遜,令人激賞感慨。在一次座談會上,有位記者在采訪某位獲獎演員時稱其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他聽了立即躬身表示,我不是藝術家,是一般的京劇演員。還說,我若稱藝術家的話,那么周信芳先生怎么稱呼?這種謙虛明智、實事求是的態度,得到了我們廣大戲迷的敬重和愛戴。
透過“白玉蘭”獲獎演員的言行,戲迷們也領略和認可了這個戲劇藝術獎項“公正、公平、公開”的評獎原則。二十年來,演藝圈內各類獎項名目繁多,不勝枚舉,但多為設獎收費,有的高不可攀,有的濫竽充數,有的鋪張揮霍,有的庸俗低級,甚至有腐敗丑聞滋生,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有些獎項因此還遭到演員的抵制、社會輿論的譴責……但在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獎的二十年歷史上,我從來沒有聽到任何商業炒作的傳聞,更沒有聽到任何私下交易的內幕。我想,“白玉蘭”公正透明、無私無欲的評獎原則,正是吸引這么多德藝雙馨的演員紛至沓來的原因,正是得到這么多戲迷觀眾尊重贊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