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背景:在還有一天就迎來2010年時,記者收到朋友轉來的數封電子郵件。朋友的EMBA同學及該同學的妻子,都是北方一所地級市的副廳級干部,這些電子郵件是他們在美國哈佛大學讀書的兒子小鳴發來的。兒子的一封封信讓廳官父母在震驚之余,不禁開始反思這些年來元旦春節期間為“禮”所累的種種往事。記者在征得這對廳官夫妻及小鳴的同意后,將小鳴的信件整理如下:
是讓兒子回家過年,
還是忙于收禮送禮
爸爸媽媽:
一切安好!
兒子今年寒假恐怕不能回家過年了。不想回家,是因為我無法忍受你們的忙——為送禮和收禮而忙得焦頭爛額。
還記得前年寒假嗎?從我回家的那一刻起,就見你們拿著本子在合計給什么人送什么禮。那份愁苦和掂量讓我心疼,也讓我在悵然和落寞中倍感委屈。
更讓我難過的是,媽媽竟把我送給她的禮物——一條印第安人的銀質鑲天然綠松石項鏈送給了別人。那是我在美國費盡心力淘來的,花了我整整一個暑假當導游賺的錢,它表達了我對媽媽的深情……原來,媽媽的女領導喜歡上了這條不俗的項鏈,人家只是隨便問了一句在哪兒買的,媽媽就心領神會地送給她并說再讓兒子在美國買。媽媽,我真難過,那件禮物凝聚了兒子的一片孝心,是唯一的,再也買不到了……
那晚,媽媽來到我房間。你知道我不高興了,坐在床邊低聲說:“兒子,爸爸媽媽也不喜歡這樣,可這就是現實的文化,我們有什么辦法!”看著媽媽一臉無奈,我搖頭問:“不陷入這種文化中,就不能當官嗎?”媽媽搖搖頭,嘆氣不語,很快又出去與爸爸商量送禮的事了。
爸爸媽媽,我們已經很久沒有享受一下一家三口不受打擾地過年了。回去過年,我特別怕聽見此起彼伏的門鈴聲,特別怕那熱情有余真情不足的拜年話。好了,告訴我結果,是讓兒子回家過年,還是繼續你們忙碌的禮事?
鳴兒
2009年12月11日
是無奈還是借口?
不貪就是不腐敗嗎?
爸爸媽媽:
看了爸爸的回信,明白了你們的委屈與無奈。我沒說你們是貪官!我從小看到大,你們沒有貪,這是讓我引以為傲的。可是,不貪就是不腐敗嗎?
爸爸在信中說,收禮、還禮都是出于禮尚往來和聯絡感情的需要。去年春節前,看到那些來送禮人的笑臉和討好的話語,我不禁心悸,想到我父母給別人送禮時也一定是那副不堪的模樣,心里真的很難過。
為了避開那些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場面,我躲到了姨媽家。
姨媽和姨夫只是普通的工程師,表弟還在上高中。可人家的年味太濃了。春聯是姨夫讓表弟寫的,大家一起擬好對聯后,姨夫用他家祖傳的端硯研墨,表弟用漂亮的行書寫出來,然后,姨媽和表弟貼在門上。除夕夜,一家人圍在一起一邊包餃子一邊開心地聊天,總結這一年來家里每個人的成績和不足,進步最大的獎勵個大紅包,進步最小的罰他煮餃子。吃完餃子就放鞭炮、猜謎語……在探親訪友之外,姨媽規定在這個長假里每人要讀一本書,然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寫出讀后感,看誰寫得最好……
人家的年才叫年啊!什么時候我們家也能像姨媽家那樣就好了!
人家也有朋友來訪,也有薄物贈饋,卻毫無功利性,是知己間情義的傳達。這樣的交往,才是真正的禮尚往來,才是真正的中國人的禮儀文化。
而我去年回家過年看到的一幕,不過是爸爸所謂的“禮尚往來”:爸爸下屬單位的一個處長,送來一個非常精致的禮盒,里面的東西讓我目瞪口呆:那是一只展翅欲飛的金雞,雞的旁邊竟有一只低眉順眼的小兔做服侍狀……爸爸是屬雞的,這個處長一定是屬兔的,他找專人制作了這件禮物。拍馬屁拍到如此程度,真令人作嘔!
爸爸卻不以為然,竟笑著說:“他拍他的馬屁,我做我的正直官員。不過,我得找機會把禮還回去,不能白收人家的。”媽媽也是一臉的不高興,不是因為那個處長拍馬屁而生氣,而是因為錢的問題:“送這樣的禮,可謂挖空心思了,卻是害人不淺,這禮物既不能賣掉,又不能轉贈他人。一年還這樣的禮,就把咱家還窮了!”
而媽媽說的還禮,讓我想起那件極難堪的事。一天,媽媽和我拿著禮物一起去了一家離家很遠的小超市——得賣掉這些禮物才有錢再買東西還禮。
可是,那個小超市的老板是個倔老頭。他當場痛斥道:“你們這些貪官,收了禮賣錢,花天酒地,你們知道老百姓的日子過得有多艱難嗎?我不掙這份黑心錢……”
我當時呆住了,媽媽的臉漲得通紅。平靜下來后,我陪著她又找到另一家超市,以原價的六折成交,拿回了2.7萬元。老板娘高興地說:“有東西繼續拿來,我們什么都收!”我和媽媽逃走了……
這事對我的刺激太大了。一年來我一直在想,爸爸媽媽不再收禮送禮會怎么樣?會影響人際關系和仕途嗎?即使影響了又怎么樣?
你們在信里說,有許多事是出于無奈,不是你們愿意為之,而是不得已而為之。聽了這話,心中酸楚。以這個借口,為自己開脫也不能算是一個好的理由吧。
鳴兒于2009年12月16日
與禮決裂吧,
做坦坦蕩蕩的好官
爸爸媽媽:
媽媽來信求我回家,我多么想放假就回到你們身邊。媽媽說,咱家沒辦法像姨媽家那樣過年,因為在社會上的地位不同,處理問題的方法也就不同。難道我們一家三口連選擇如何過年的權利,都被剝奪了嗎?
那年,為了讓我們一家有難得清靜的團聚,我訂好了去海南的機票。可是,當我們收拾行裝時,家里的門鈴又可怕地響了……
又有人提著禮物送上門來。接著領導又打來電話說正月初四請客,一定要你們到。爸爸放下電話低著頭走到我面前說:“對不起,兒子,爸爸媽媽不能陪你去海南了,你自己去吧。爸爸媽媽實在是身不由己呀!”
我一個人去了海南,一周的時間只有痛苦,沒有歡樂。
你們以前多么有情調,爸喜歡在我面前炫耀他的“瘦金體”,還喜歡吹笛子;媽喜歡讀小說、寫東西,如果在報刊上發表了“豆腐塊”,就會剪下來訂在一起。不過,那好像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爸媽的官越做越大,也越來越喪失了自我。
媽媽在信中說,不送禮不收禮不會丟官,因為你們的職位是憑辛苦工作和良好業績晉升的。可是,媽媽又說,禮還得送,還得收,還得還。因為不遵守官場的游戲規則會成為異類,寸步難行。
記得那年,爸爸還只是個處長。離春節還有一個多月,你們就商量著送禮的事。因為爸爸單位的領導是新調來的,你們想盡辦法托人了解這位新領導的情趣愛好,希望送的禮既不能讓領導有壓力,又得讓領導高興。爸爸費盡周折弄到名家書法送了出去,然后就擔心領導喜歡不喜歡……
一個有求于爸爸的企業家,送來幾盒茶葉。客人剛走,爸爸就緊張地打開茶葉盒,里面竟有一張銀行卡,還附了密碼。我當時就急了,告訴爸爸趕緊退回去。爸爸苦笑:“錢是要退的,可不能生硬地退,那樣將來就不好相處了。”爸爸媽媽商量了好幾天,終于想出了辦法,爸爸買了禮物把卡放在中間寄回給那人,附言說對方不小心把銀行卡忘在茶葉盒里,奉還。
咱家的“禮尚往來”,讓我感受到的是不快和曲意逢迎,是不陽光的。我希望爸爸媽媽與“禮”決裂,做坦坦蕩蕩的好官。那樣,兒子回家,才會有真正的快樂……
鳴兒于2009年12月20日
真的希望,
爸媽不再過苦不堪言的節日
看到媽媽的來信,知道爸爸大怒,媽媽很傷心,兒子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爸爸媽媽,你們不貪不占,勤勞工作,是好人也是好官。可是,兒子覺得,像你們這樣陷入“禮”的怪圈,惡性循環疲于應付,失去了很多生活樂趣,也是不良社會風氣的幫兇。
在美國,有一些中國貪官的子女,花錢如流水,還大夸特夸他們的父母多么有本事。我痛恨他們,拿百姓的血汗錢揮金如土,卻還沾沾自喜。
當那些貪官的兒女因我打工而嘲笑我的父母無能時,我卻感到驕傲。不過,其中一個家伙卻說:“不過是五十步笑百步而已,你敢說你父母沒收過禮嗎?收禮就是受賄!”我無言以對。
媽媽在信里說她也懷念過去的日子,簡單而不復雜。可現在越來越身不由己。爸媽好像被拖上了一輛慣性十足的列車,欲罷不能。我多想讓這該死的列車停下來,讓我的爸媽好好喘息一下,可是我卻無能為力。
爸爸媽媽,從今年開始,不收禮也不送禮。我們一起出去玩,或者到姨媽家去過年,清靜又安逸。我們連續兩年這樣做,就會給那些送禮者一個信號:我們拒絕禮物。
真的希望,爸爸媽媽不再過那苦不堪言的新年和春節,而讓節日成為一家人團聚的歡樂的日子。
我盼著這天早點到來。
鳴兒于2009年12月23日
(張希文、牟大裕薦自《家庭》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