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教育界,對“班級文化”這個詞的意思的表述有很多種。我比較認可的是:班級文化是指班級內部形成的獨特的價值觀、共同思維和行為準則的總和。
每一個班都有它的特點,一個班的班級文化是它區別于其他班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它是一個班級的師生們在工作、學習、生活中逐步共同認可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趨向。
我長期從事班主任工作,在建設初中班級文化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積累了一些經驗并取得一定的效果。
一、培養學生自律能力。制定切實可行的班規
班主任的工作繁多瑣碎,如果班上的每一件事都要去操心,工作效果就會事倍功半,也不利于學生的發展。新接任一個班級,班主任應該利用班會課制定班規,班規的內容應盡可能全面、完整,這對班級文化建設起著積極的導向作用。班主任要發揚學生的主人翁精神,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根據學校和班級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從生活常規、課堂學習、班級活動、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規章制度的討論,最后再形成定稿。
班規中的各種制度的條文要簡明易懂,可操作性強;要相對穩定,至少要使用一個學期,在學期中不宜修改,對在執行中發現需要修改的,應該在下學期開學初與學生商量修改。班規一般分加分、減分兩大部分。
加分部分的內容可以有:
1 按時按質按量完成教室值日任務,學生會檢查得滿分的當天值日生,每人加2分。(生活委員負責)
2 上課積極回答問題并得到老師認可的,每節課加2~5分。(任課老師配合科代表負責)
3 各科作業優秀的,每一次加2分。(任課老師配合科代表負責)
4 各科單元測試,成績優秀者,視情況分別給予加分。(科代表負責)
5 參加校內外各類比賽,每人都加5分,獲國家級、區級、市級、縣級一等獎的分別加15分、12分、10分、8分,每降一個等級各減2分。(宣傳委員負責)
減分部分主要針對學生中常出現的不良習慣而制定,內容較多,如:
1 有意破壞公物減2分。(生活委員負責)
2 給同學取外號減2分,說臟話減2分。(值日班干負責)
3 自習課不認真學習,講話影響他人,不把值周班干的提醒當回事,每次減2分。(值周班干負責)
4 有病、有事請假不扣分,但請霸王假扣2分,遲到、早退一次減1分,曠課一節減2分。(紀律委員負責)
5 欠交作業扣1分,有同學指證抄作業的扣2分。(各科代表負責)
6 打架扣5分,并通知家長來校與老師面談。(值周班干反映班主任負責)

班規順利執行,必須依靠學生,采取自我管理和量化管理的方式。量化管理的具體做法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工作能力等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依據班規,將學生在校的種種表現列成表格,進行加分減分,每兩三周統計一次,根據統計結果,獎勵1~2個學習小組,獎勵過后又重新開始新一輪的競爭。每次頒獎,小組長或總結經驗,或吸取教訓,同學們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共同進步,形成一種以先進為榮,落后該反思的氛圍,促使人人向前發展。量化管理列表如下:
當然,班規要體現一種倡導向上的精神,不要以懲戒為目的。有了合理合法、科學規范的班規,就可以依“法”治班,學生就會心服口服,長期堅持,學生們就會形成一種自覺遵守班規的觀念。
二、開展豐富的活動,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
1 布置潔雅的環境。一個好的班級,可在班主任的指導下,讓學生自主對教室的板報、圖書角、洗手盆等地方進行精心設計,做到干凈溫馨,有文化氣息,給人以舒適感。例如:講臺上放一個小盒栽;講臺邊用一小方凳放洗手盆;講臺旁靠里面的墻角放一個玻璃書柜,學生們可以自愿捐出書籍共享;教室兩旁墻面或貼名人畫像及其名言警句,或貼書法字畫;教室后面板報兩旁,一邊貼表揚稿,一邊貼通知和班規記錄;影響美觀的掃把則掛在門背的墻上,垃圾桶盡量要稍大一點漂亮一點的。班級要有一位保潔員,負責提醒值日生保持教室衛生和桌椅一天的整齊。
2 引導有品位閱讀。班級文化的高尚離不開學生高品位的閱讀。剛進入初中學習的學生,他們的閱讀帶有明顯的娛樂性(漫畫、笑話)、盲目性(隨意閱讀報刊亭各種低劣甚至淫穢的文藝產品)、隱患性(充滿色情、兇殺的書籍),這些低劣書籍往往讓少數學生癡迷。為此,班主任要利用班會課做閱讀方向的指引,平時多關注學生的閱讀,也可以結合語文學科讓學生了解初中生必讀的名著——《西游記》、《水滸傳》、《三國演義》、《格列佛游記》、《魯濱遜漂流記》等。期末開展閱讀競賽活動,逐漸形成一種讀好書的氛圍。
俗話說得好,“要使田間不長草最好種上莊稼”。同樣的道理,要使學生遠離低劣書刊,最好閱讀有生命力的經典書籍。好書讀多了,學生的審美情趣就會高尚,學生的整體素質也會提高。適合初中生閱讀的雜志有《讀者》、《意林》、《特別關注》等,在提倡讀好書的同時,對不良書籍應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禁止。
3 配合傳統節日或重大事件開展豐富的活動。傳統節日中蘊涵著豐富的文化資源,我們在了解接受中感受到傳統節日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在活動中讓學生形成自己對班級情感的獨特的人生體驗。如中秋節,讓每位學生辦一期以中秋為主題的手抄報,班主任把優秀的作品展示出來:可以舉辦中秋晚會,讓學生在籌劃活動的過程當中,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晚會情景也會給學生留下美好的印象。班級成員在參與這些活動的過程中受到陶冶和熏染,充分感受到班級的凝聚力。
三、利用家長資源。豐富班級文化的內涵
每個班的學生家長都在各行各業工作,雖然他們對人生有不同的感受,但對學生的期望,幾乎是一致的。每次家長會上,我都盡量讓家長發言,讓學生聆聽家長在自己工作中的感悟,以及家長們對孩子寄予的期望。學生們每一次都受益匪淺。在家校聯系卡上,我會公布部分家長對學校工作,對學生學習生活的看法。班級重要活動,我先征求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這樣做讓學生們懂得,我們在學校的一切,家長們是了解的,是密切關注的,我們不只是一個獨立的個體,而且還是一個社會的人,努力進取才會得到大家的肯定。
班級文化的建設需要班主任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統籌規劃,耐心引導。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有了正確的方向,心靈就有了依靠,前進的路上就不會迷途。如果起始年級班級文化能初顯特色,那么,這個班的班級文化就更豐富,更有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