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班級文化是隱性的課程資源,通過班級文化建設,可以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學生高雅的志趣和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具有強大的教育作用。加強班級文化建設,把教育思想滲透于整個文化環境。充分發揮班級文化的育人功能,這是我們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一、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班級精神文化具有移情、承載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師生共同創造的一種精神財富,體現著師生共同認同與維護的理念、情感、價值取向,是規范學生行為、熏陶學生人格、陶冶學生情操的重要手段。建設班級文化,首先應當塑造概括力強、震撼力強、號召力強的核心精神,使全體學生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作為班主任要結合本班實際,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學生的創造欲望,發掘學生的潛能,組織全體學生對班級文化進行宣傳和討論,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在班主任的引導下取得共識,確定出班集體的共同目標。其次是擬定班訓。班訓是激勵全班學生勤奮學習、刻苦自勵,形成積極健康的班風而凝聚成的簡短的標語。它的特點是主題鮮明突出、簡潔明快、富有勸導和勸誡意義。好的班訓就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結合。第三是提出班級口號??谔柺且粋€班級工作的基點,是班級目標的濃縮,是一種激發全班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好的口號就是一面旗幟,它引導著班集體團結友愛,精神振奮,由此煥發出無窮的力量和生機。比如我班提出的口號是“成不驕,敗不餒”,當班級或學生獲得成功或遇到挫折的時候,大家同時大聲喊出這個口號,就能增強全班同學的凝聚力和戰斗力,并且表現出強大的進取精神和永不放棄的精神力量。第四是設計班徽。班徽是一個班的標志,班徽的設計體現著全體學生的意志和智慧。我通過分四人小組討論,由各小組設計一個班徽,并把班徽的含義寫下來,張貼在學習園地上,讓學生們互相切磋、評議,再利用班會課由大家投票決定選出最有代表意義的設計作為我們班的班徽。
二、班級制度文化建設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科學、民主、健全的班級制度,對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主人翁精神、民主意識的培養有巨大的促進作用。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的過程中,首先一點是從學生的需要出發,讓他們認識到制定各種制度的目的不是管住他們,而是保證班級所有成員的利益。二是體現民主。在制定班規前,先組織學生學習學校制定的規章制度,并引導他們結合本班實際,自由討論、暢所欲言,通過討論制定出符合本班實際,體現班級特色的規章制度,從而為全班學生提供符合班級利益,自覺約束自己而又互相督促他人的言行指南。例如班團干負責學習紀律、學生思想動態的掌握;室長負責宿舍的衛生監督和紀律的管理;安全委員負責安全隱患的發現和報告等等。所形成的學習紀律和休息紀律寫成文字,張貼于教室和宿舍,讓學生們隨時可以看到,以利于自律和互相監督。
三、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幽雅的班級環境有著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作用。桌椅的擺放,墻面的布置,黑板的利用等,實際上就是一種靜態文化。我們可通過教室環境布置,渲染營造學習的氛圍,增進學生的榮譽感,激發他們的上進心。例如:我班在講臺的左邊設立班級書庫,右邊以一本書的外形設置布告欄,黑板正上方掛國旗,兩旁張貼班訓,在教室后面的墻上貼上學生的精彩書畫、美文,兩旁的墻上掛上名人名言,在教室內擺設一些花卉盆景。教室的一角設一個班級書庫,書庫的書是由學生捐出來的。班級書庫的建立,能夠給學生的課外閱讀帶來很大的幫助,學生足不出戶就能夠讀到適合自己閱讀的讀物,是對學校圖書室的有益補充?;ɑ芘杈暗臄[放,既能美化教室環境、凈化教室空氣、陶冶學生情操,又能成為一種教育資源,在教育教學中發揮其獨特的作用。建設健康高雅的班級文化,可以增強學生對班級生活的興趣,從而熱愛生活、熱愛文化學習,進而形成健康向上的班風。
四、活動文化建設
活動文化是指緊緊圍繞教育教學工作而適時開展的各項主題實踐活動。我除了結合學校的活動內容或重大節日召開主題班會之外,還把班級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分小組討論,讓各小組在本學期準備一兩個活動,例如組織搶答賽、開展辯論會、搞社會調查、出版墻報、布置教室、每兩周更換一次學習園地內容等等活動。同時,通過學生自主的組織一動手操作一評選定奪—形成成果的一系列過程,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探究精神、團隊精神、合作精神,而且增進學生之間的友誼與了解,充分體現學生當家作主的主人翁精神。我們還讓學生輪流在黑板邊上每天寫一句名人名言,然后,每天利用課前的幾分鐘時間,讓該學生講解該名人名言的含義和道理,全班共勉,共同進步,共同提高。通過該項活動,既可以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還可以提高全體學生的文學素養。
通過大力推進班級文化建設的工作,一個健康向上,而又充滿個性的班級風氣已經形成,一個舒適,充滿愛心,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軟文化”環境也悄然筑起,一個完整的大家庭從此而產生,學生由此獲得巨大的發展空間和發展動力。